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稳定预期乃智者之道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5日 15:04 国资委网站

  一个敢于将清晰有序的谋篇布局和张弛有度的操作部署都展示于市场面前的监管机构,无疑是更有力量的。

  7月6日,上证综指以上涨165点收盘,也是上证综指自今年1月15日以来的第二大单日涨幅。就在投资者纷纷揣测利好的时候,国资委在其网站悄然挂出了《国有股东转让所持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国有单位受让上市公司股份管理暂行规定》以及《上市公司国有股东标识管理暂行办法》,对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转让、受让进行规范。

  当全流通的时间窗口日益临近之际,国资委及时为国有股减持提出了可操作的战术性方案,向市场发布了关于国有股的3年“白皮书”,给市场吃了一颗定心丸。

  对国有股比例仍占主导的沪深股市来说,国有股一旦减持,则意味着巨大的扩容压力。按照老办法未来3年可以流通15%计算,国有股东解禁的可流通股数将达到549.6亿股;而按新办法计算,目前全部国有股东3年内可自主转让的股份市值仅约为237 亿股,比老办法下降了57%。根据7月23日的收盘价,少流通的312.6亿股的市值约为4530亿元。

  对于新出台的这3个文件,国资委负责人表示,通过设定时间段和具体的净转让比例,可以使市场对一定时期内国有控股股东所持上市公司股份进入二级市场的最大流通量有一个明确的预期,进而有利于证券市场稳定,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

  回顾中国股市跌宕起伏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出,关于国有股减持的每一次政策动向,都对资本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庞大的国有股对中国股市来说就像一只睡在笼子里的老虎,每当这只老虎翻一下身,股市都要打哆嗦。

  回想起6年前,2001年6月13日,《减持国有股筹集社会保障资金管理办法》发布,并在之后的新股发售中首开减持先河,市场也由此步入长达4年之久的漫漫熊途。短短两三个月,沪指就从2245点猛跌至1514点。

  2001年10月22日,证监会紧急叫停了国有股减持,沪深股市次日开盘全线上涨,并创下实施涨跌幅限制以来最大的一次单日涨幅。2002年6月23日,国务院决定不再出台国有股减持的具体实施办法,又成为股市的一次特大利好,沪深股市迎来全线涨停的“6.24”行情。

  始于2005年的股权分置改革稳步推进,随着全流通时代的到来,国有股减持问题如同一直悬在市场上空的一只靴子,而今终于落地。从本次出台的国有股减持新规来看,监管部门已充分意识到贸然打破市场平衡的危害性,在减持的节奏、减持的方式等方面都注意兼顾到市场投资者的利益和整体市场的稳定性,同时在价格的确定上充分考虑如何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让上市公司国有股权进退有序,在给予自主性的同时保持可控性。

  相比于过去出台政令引发的大起大落,此次的新政更为透明、更为规范。国资委已经站到了台前,一个敢于将清晰有序的谋篇布局和张弛有度的操作部署都展示于市场面前的监管机构,无疑是更有力量的。这一监管新思维减少了政令的随意性,也就意味着对自身监管能力和水平的考验。

  此举是国资委开的一个好头,对于这些有助于稳定资本市场的新规来说,部分操作的细则依然有待出台。

  例如,设定5%、3%的比例需要审批,是国资部门既“放”亦“收”、实现平衡监管的一种手段。而具体运作起来,国内这么多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都需要国务院国资委审批,如何保证效率不会降低,保持资本市场运作的有效性,值得关注。

  来源:《上海国资》

  本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07电子产品竟争力分析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