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东方AMC改革: 在扩张与还债之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5日 01:48 证券日报

  本报记者 白宝玉

  央行金融稳定局的一位官员在8月8日接受本报采访时肯定地表示,资产管理公司的贷款“必须要还”,而东方公司近期也正在筹措100多亿元用于偿还央行再贷款的本息。

  自市场传出工行秘密洽谈收购华融的消息后,资产管理公司(AMC)命运何从再次引起各界关注。

  在此前,信达和长城要转型做投资银行的消息早已坊内飞传,其高层多次在公众场合表示有意做投行,成为中国的摩根士坦利。

  相比之下,唯一没有揭开面纱的只有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因而这家以接受中国银行不良资产而成立的资产管理公司对市场来说也最为神秘。

  近日,本报记者从从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一员工处获悉,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刚刚购得一家评级公司。据此知情人士透露,东方公司下一步准备购买一家金融租赁公司。此外,东方公司目前正在托管广州国投、泛亚信托、庆泰信托三家信托公司,公司内部热忱希望能够在这些信托公司债务清偿完毕后获得至少一张信托牌照。

  据了解,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以下简称东方公司)从2006年下半年起至今连续出手,入股金融机构,设立金融企业,收购金融类公司。在06年年底东方公司出资数亿元参股江苏银行,此事被誉为中国资产管理公司入股商业银行的第一例。同期,与江淮汽车和其母公司江汽集团共同设立东方江淮汽车金融有限公司,开始进军“汽车金融”。2007年3月,在整合闽发

证券的基础上成立了东兴证券。

  东方公司这一系列的出手源于该公司要战略转型为金融控股公司(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这一点在公司高层内部会议上曾经多次讲到过。随着战略转型方向的确立,东方公司据此展开了“由上而下”的金融控股之路。

  默许下的摸索

  东方公司成立于1999年,是当时国务院为了降低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对口中行设立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之一的非银行金融机构,出资方为财政部。资产管理公司成立时管理层为其设定的“寿命”为10年即到2008年终止。后来管理层又把期限缩至8年即到2006年结束。

  有媒体报道2006年下半年财政部就向国务院上报了一份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方案,其中共列举了十项新业务的“菜单”,供资产管理公司选择“享用”。这些业务包括信用评级、征信服务、投资咨询、财务顾问、金融租赁、风险投资与担保、投资信托、汽车金融租赁、产业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等,基调是成为“现代金融服务企业”,内容间接体现了“混业经营”的思路。

  至于财政部的方案,国务院没有做出最终结论,要求再做一次研究讨论。

  现在已到了2007年8月份,各资产管理公司仍然运转如常,甚至插入其它业务,没有一点大限将临的味道。

  事实上,据业内人透露,在2006年年底时,关于资产管理公司的转型问题已经展开过一场大讨论。当时“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合并或注销”都曾是理论中的选项,根本不具有现实可操作性。央行一位人士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如何转型、路在何方才是四大资产管理公司的首要选择。

  不良资产市场现在是“僧多粥少”,竞争激烈。银监会2006年年报显示,银行业金融机构不断强化信贷管理,加速财务重组步伐,不良贷款余额和比率持续“双降”。当前各个银行内部都设置了不良资产处置部门,以维护本行的权益和提高不良资产处置的效率。而且,银行业外部从事不良资产处置的公司多得数不清,再加上市场化的竞拍方式,进一步压缩了不良资产处置的“利润率”。一位曾从事过不良资产债权处置的业内人士分析道,如果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只盯着这块传统的、不断萎缩的“劣质”蛋糕,恐怕就只能按期清盘了,否则也是“吃不饱饿不死”。

  截止今年年初,原先第一次剥离总计14000亿的政策性不良资产基本上已处理完毕。政策的不明朗,同业的竞争压力,真假难辨的“按期清算”,曾让处于夹缝中的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感觉“最大的痛苦莫过于生死未卜”。

  后来,由于种种原因财政部的方案并没有公之于众。管理层没有做出最终的决定,也就不妨碍东方公司的前进步伐。

  方向是金融控股公司

  不愿“坐以待批”的东方资产管理公司决定向金融控股公司方向前进。虽然没有明说,但东方高层已经确立了朝“金融控股公司” 方向转型。

  根据东方公司的披露,公司成立7年来,累计处置政策性债权2060.99亿元,累计回收现金326.72亿元(不含停止债转股)。政策性债转股股权累计处置55.2亿元,累计回收现金51.16亿元,提前完成财政部股权资产处置回收第一阶段承包目标。

  东方公司总裁梅兴保对此总结道,东方公司这七年来大幅度降低了银行不良资产的比例,帮助一大批国有企业摆脱了沉重的债务,催生、培育了中国不良资产市场,引进了一些国际上先进的金融创新手段,丰富了金融产品,最后是培养、锻炼了一批运作不良资产的专业人才。

  当前,东方资产管理公司主要是通过购买或参股金融机构的方式向金融控股公司方向快速挺进,在原有公司的“金融牌照”下经营发展,如此既避免了“分业经营”的政策又可大幅降低扩张成本。本报记者在8月8日电话采访了东方资产管理公司总裁办负责人张杰武。他谨慎的讲道,东方就转型问题正在进行实际上、理论上的探讨,至于具体方案还需等国务院、上级有关部门确定有关政策,然后进一步实施。

  张杰武的谨慎很有道理,毕竟公司的前途命运高层还未有明确表态。工总行研究所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高级研究员认为,政府既没有在2006年解散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又没有批准财政部的方案,说明还是有别的想法。财政部的“一司一策”、“成熟一家、批准一家”的大原则是对的,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情况复杂,各个有别。从现在的情况来推测,似乎是由各个资产管理公司自行决定转型思路和方案,然后上报财政部和国务院批准。谁先走在前面,谁就占有优势,这就不难解释东方公司的这套“组合拳”了。

  全世界目前做的最成功的金融控股公司是美国花旗集团,作为全球最大的综合性金融服务商,旗下包括了花旗银行和旅行者保险、投资银行花旗环球金融(原所罗门美邦)、CitiFinancial 及 Primerica 金融服务公司。

  美国1933年的《商业银行法》实施后,作为首家从分业经营再到混业经营模式的探索者,花旗模式自然引起各国政府和各大金融机构密切关注,不少仍在进行分业监管的国家都在尝试让一家金融企业去做混业经营试点。

  央行还债压力

  东方公司一系列攻城略地已远远突破了财政部上述方案的设想,甚至也已顺利地进入证券、银行业,令业界震动。目前虽然并不清楚东方公司唯一股东财政部的意见,但默许是肯定的。由入股江苏银行、成立东兴证券,也已折现出银监会、

证监会的支持态度。

  四大资产管理公司成立时,运营资本主要来自三部分,一是财政部给每家提供的100亿资本金,二是央行提供的5700亿元再贷款,三是资产管理公司向商业银行和国开行发行的8200亿元金融债券。

  作为债权人,央行更关心资产管理公司在转型过程中自己“利益”的保护问题。央行金融稳定局的一位官员在8月8日接受本报采访时肯定地表示,资产管理公司的贷款“必须要还”,而东方公司近期也正在筹措100多亿元用于偿还央行再贷款的本息。东方公司一位核心部门的员工告诉记者,公司现在还有大量从工行、建行二次剥离的“半政策性不良资产”,这部分资产处置比较困难,而企业当前正需要资金来扩张,央行又催着要钱,公司领导对此很是头痛。

  除了央行的再贷款,四大资产管理公司还有数千亿元的金融债券等待偿还。面对沉重的历史包袱,东方公司在2007年年中总结会议中强调,公司要在三年内完成转型,当前不良资产的收现还是“重中之重”,收还的现金部分用于自我发展,其余偿还债务。

  金融控股公司在发达国家也许已并不是什么新鲜事物,但在国内还处于探索阶段。如果东方资产管理公司能够市场化的转型为金融控股公司,则无异于“凤凰涅 、浴火重生”,中国金融业的格局又会发生一次翻天覆地的变化。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07电子产品竟争力分析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