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中国经济强劲增长主要来自渐进式汇改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1日 10:31 21世纪经济报道
马博文 近来,海内外众多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可谓是众说纷纭,但可能只有一种理解是正确的。中国又走过了一个高速增长的季度。官方公布的第二季度的真实GDP增长率是11.9%,超过了一季度的11.1%。同时,中国内地通货膨胀率有所抬头,6月一度达到4.4%。现在,如同全球众多国家都接受圣经那样,众多经济学家也认定中国经济不仅过热,而且出现了通货膨胀。但我认为情况不一定是那样。 虽然中国GDP增长速度之快令人震惊,但中国经济的基本面却没有大的变化。在经济增长很快,通货膨胀率(不包括食品)适度的背景下,投资与出口仍然是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但消费在逐步增强。中国经济在过去六个季度的走势均可体现出这一特色。我们可以看到,拉动经济增长的因素,幅度次序出现了变化,但增长动力之间失衡的程度却在下降。这是第二季度GDP数据最为突出的特点。 我们仍然不愿意把中国经济定性为"过热"。显然,中国经济增长已经很热,但远没有脱离当局的控制。事实上,中国实体经济活动已经有所降温。从2006年初起,第二产业(采矿、制造、公用设施)的增长率从13.2%提高到了13.6%,而服务业的增长率则从9.9%提高到 10.6%,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有所提高。虽然服务业增长率的提高幅度仅比第二产业高出0.3个百分点,但我们必须记住,中国存在着低估服务业对经济贡献的明显偏见。由此,我们认为在1991-1994年期间,中国经济由第二产业占绝对主导,引领经济的增长的情况不会在眼下的这个阶段重现。 中国经济朝向均衡发展迈出的另一步伐,是在截至6月的年度中社会商品零售额的提高。2002年,中国社会商品零售额达到8.0%的增幅后,一直维持着一个合理的直线上升趋势。今年6月份,中国社会零售总额年同比增长16.0%,继续了这一上升趋势。耐用消费品对零售总额的推动作用越来越明显。今年上半年零售车辆销售额增长了37%,这可能与一部分股市获利套现相关,但我们也注意到城乡工资增长迅猛,也在一定程度上支持了消费的增长。 7月27日,中国央行公布利率提高27个基点的措施,本质上应被视为紧缩进程中的一种微调,而这个紧缩进程迄今一向颇有效果。虽然这种说法与众多媒体之前报道的中国经济取得了12.0%的增长率不甚相符,但我们自己研究出来的中国经济活动指数——ADAI (SG-China-ADAI)显然证明了我们的观点。 ADAI指数不是代替或衡量实际GDP增长率,而是反映中国内地经济所发生的实体经济活动。因此,我们往往更倾向于把它用作中国内地经济对政策调整回应性的一个指标,亦作为未来政策调整可能性的晴雨表。我们根据能源生产、交通运输与建筑行业的实体经济活动情况计算出,这些最容易出现过热情况行业的ADAI指数。 与GDP相比,ADAI指数更能说明政策调整是如何对经济产生影响的。2001年美国经济出现衰退之后造成全球经济减速,中国也未能幸免。虽然2001-2002年间,中国的GDP增长率从7.8%提高到了9.1%,但上述重要领域的实体经济活动却在下降,当时的一年期信贷利率从6.31%下调到了5.31%。2003-2004年间,中国GDP的增长率温和加速达到10%,掩饰了其下实体经济活动的复苏。2003年底,我们的ADAI指数上升到了历史高位。ADAI指数骤然变化显然说明由提高利率、提高准备金要求、财政紧缩措施以及严格行政控制手段等组成的紧缩政策产生了明显影响。2004年底,中国经济几乎停滞不前。 随着2005年6月当局放宽政策,并向中部和西部省份倾斜,使内地能更均衡地得益于经济增长。ADAI指数于2005年开始上升,并将这个趋势保持到了2006年。这个时期,中国工业生产领域大规模建设,电网问题得到解决,边远省份完成了可观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 我们认为,中国经济强劲增长的主要原因来自渐进式的汇率改革,使得某些以出口为主的行业增长未能显著减速。中国2006年以来的贸易余额继续爆炸性增长可证明这点。 我们还必须牢记一个事实,中国经济增长显然不是孤立的。最近的泛亚出口数据显示,三大经济强国的最终需求确实有了起色。最近,我们预测2007年和2008年,世界经济综合增长率均为5.2%。作为全球贸易的重要支点,中国展示出如此强劲的增长幅度也就并不值得惊奇了。贸易余额爆炸性增长反映了中国当前令人称奇的增长,而中国的增长则反映了全球经济正进入下一个快速增长时期。 中国在撬动全球经济增长方面最明显的杠杆就是人民币。在经济增长如此强劲之时,华盛顿的政治家们越来越烦躁不安。因此,我们认为中国现在正在严肃地考虑人民币对稳定经济增长的作用。我们预测,在9月份中美经济新一轮战略对话开始之前,今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进行一次性调整的可能性越来越大。这将有助于降低中国在国际贸易领域的利润,而这个利润率将有助于遏制中国对美贸易余额这个导火索。 (作者系法国兴业银行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