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理性反思:以一个崛起大国的名义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7日 11:36 浙江市场导报

  撰稿: 冯永明

  入春以来,西方掀起新一轮妖魔化中国的浪潮,其突破口是个别“中国制造”涉嫌质量问题。这是西方沉寂多时的“妖魔化中国”泛起的陈渣。身处其中的《华尔街日报》对此描述:尤如“排山倒海之势”。

  上百年前,美国老牌主流媒体《纽约时报》开始系统性地接触中国,在《帝国的回忆》一书中,记录了该报对于大清国的数百篇报道,这些报道试图直观反映传统中国文化面对西方文明冲击而发生的相应变化。《纽约时报》从此把长辫子、大马褂的形象灌输到美国人心中。至今,很多美国人对于中国的认识还停留于此。

  事实上,西方主流媒体观察中国常常掺杂过多额外因素。《环球时报》报道,2006年中国国际公共关系大会对美国《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和《今日美国报》2005年涉华报道的共计243篇进行分析发现,偏见报道约占1/3,负面报道略多于正面。这已是绝对的改善。上个世纪90年代,西方主流媒体妖魔化中国的报道占涉华报道总数的60%到70%。分析指出,尽管其报道已发生变化,但妖魔化中国仍是西方一些媒体涉华报道中隐约的主题。

  悲观者认为,妖魔化的形象一日不去,中国怎样努力都属徒然。众所周知,西方妖魔化中国的源起,虽然包藏着各种利益博弈,但其温床在于“认知存在的距离”。如果没有距离,那么,妖魔化的动作无法有效实现。

  有专家指出,中国要努力告别不利自己的几个时代。随着国家实力提高,中国和平发展的理念要有系统、有理论地加强向全世界宣导,必须告别光做不说的时代;要充分建立与壮大自己在国际上有影响的媒体力量,必须告别西方媒体掌控中国问题解释权的时代;真正做到广交世界各地的智慧型人物为朋友,团结舆论领袖,必须告别只靠自己说的时代。

  战略需要理性的忍耐。话语权往往伴随着经济的崛起而拥有,并与影响力共存。

  与历次中国被妖魔化不同,此次西方媒体借助“中国制造”个别存在的问题——有的甚至最后证实是误会,是中国与国际游戏规则的共同语言日益投机,中国影响力、购买力和定价权产生广泛作用时出现的。

  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第三大商品进出口国,仅次于美国和德国。中国更大的影响力则在于,其约有全球20%的人口的消费潜力与低廉的劳动力市场。

  实际上,中国的经济地位已远远超出学术辩论的范畴。如何界定中国的经济地位,将会影响全球每年数万亿美元的贸易流动,并直接影响西方人所穿服装的价格,以及西方人在家庭和工作中使用的许多电子产品的价格,也许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影响西方人驾驶的汽车的价格。

  “中国制造”正在改变全球消费习惯,并提升消费水平。

  某一种强大的新生力量矗立时,难免会造成摩擦,甚至于烽火连天。尤其是,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国所产生的如此勃发的力量。

  对于中国这个“泥足巨人”——西方学界常以此评价行进中的中国,《金融时报》中文版说:中国作为一个迅速发展的发展中国家,成为全球经济最强大的力量之一。这在工业革命以来尚属首次。其结果是,对于中国和全球其他国家而言,未来都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显然,迎接挑战的方式不应是浅薄的“妖魔化”。这是缺乏理性和建设性的。

  中国每年将近有1万亿美元的出口产品,其存在问题的产品却是极少部分。众多西方媒体以此来论证中国制造存在的问题,进而攻击中国形象,不管是从立论的角度还是辩证的方式来说,都是不科学和不严谨的。

  近三十年的改革开放,是中国“千年未有之变局”,被外界誉为韬光养晦、走向繁荣的过程。文明多歧的当代世界,

哈佛大学亨廷顿教授推崇的“文明的冲突”:要取得文明的胜利,只能“妖魔化”对方的理论已无现实依托,希望某一种文明提供建立大同的框架的时代也已一去不复返。

  要在一个文明多极、文化多元的柜架下达成共识,并非易事。我们该如何走下去?一个大国又将以何种姿态面对被妖魔化?我们如何建立更好的管理机制消除存在的问题和被损的形象?中国又能借鉴何种经验,采取措施消除疑问和担心?凡此种种,都已成为新的命题。

  我们一直在探寻一种共赢和谐之道。在西方妖魔化“中国制造”的西洋镜里,我们将从不同的侧面窥视

中国经济迈入强国经济的路径。我们或能感知中国转型时期的剧烈阵痛——遗憾的是不合时宜地转化成了西方妖魔化中国的载体,成为一种外露的表征。

  我们试图以西方妖魔化“中国制造”为基点,梳理近三十年以来,西方妖魔化中国的种种内因外象,从而寻找大国兴起的成长的理性之美。

  相关专题:“中国制造”遭遇妖魔化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