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汉圣庵背后的红顶商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1日 18:31 《法人》

  本刊记者 王甘霖

  游走于现代版“塞翁失马”故事“祸、福”坐标点的襄樊“红顶”商人张家春,能否成为最后的赢家,其实他自己心里也没数。媒体的谴责伴随着沸腾的民意,使湖北省(襄樊)昌盛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昌盛房产公司”)的“人气指数”到了前所未有的“最高”点。

  襄樊众多市民与张家春的昌盛房产公司对峙3年之后的2007年7月6日,湖北省襄樊襄阳市区惟一留存下来的早期明代建筑,纪念襄阳太守关羽的古刹还是被夷为平地,“胜利”果实并没有给这位具有襄樊政协委员头衔的“红顶”商人张家春和他的昌盛房产公司带来“福音”,而是让他背上了“破坏襄樊文物的败家子”的骂名。

  当《法人》致电昌盛房产公司,让他们面对这些骂名谈谈看法时,昌盛房产公司则称:“我们要与政府的调子保持一致,不便接受采访”。

  古刹“失守”

  从大局着想,昌盛房产公司宁愿承揽汉圣庵被强拆的所有责任,这或许是他们不愿意正视媒体最主要的原因。

  2007年7月6日晚11点45分左右,一群十七八岁年轻人冲进地处襄樊市南街的汉圣庵内,将两位风烛残年的老居士拽至庵外,紧接着汉圣庵中殿被推土机强行推倒。

  “推土机开过来,把院墙推开,整个拆除工作只花了15分钟”,一位老居士告诉《法人》,面对几名强悍的年轻人,他们只得眼睁睁地看着汉圣庵顿时被夷为平地。

  事发第二天(7月7日),大批的襄樊市民聚集到汉圣庵废墟前,谴责这种肆意破坏文物的行为,并自发地日夜守候在废墟中,保护庵内残存的建筑物。

  事发之后,《南方都市报》率先对此事件进行了披露,破坏文物的始作俑者昌盛房产公司也进入了读者和网民的视线。

  据《法人》核实,7月15日凌晨4时许,襄樊市有关方面成立了由政府官员、公安、城管、文管组成的200多人的“清理队”,对在汉圣庵废墟前保护残存建筑物的四位市民进行了“清理”,并将庵内有价值的文物搜走。

  在这次清理过程中,将两位市民关押(目前已释放)。

  “他们在将我强行带离现场时,有人狠狠地给了我两拳,”一位守护汉圣庵的耿姓的女士在接受《法人》采访时,一边向记者展示身上的伤情,一边哭诉道,如果当时不是我的手机被他们打掉在地上,我趁捡手机的机会逃跑,我肯定也会被“清理队”关押。

  襄樊市委、政府有关官员很不愿意把7月6日和7月15日发生事扯在一起。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政府工作人员称,7月6日发生的强拆汉圣庵事件完全在昌盛房产公司,与政府没有任何关系,目前襄城区公安分局正在办理“强拆汉圣庵事件”。这位工作人员还称,政府于7月15日组织人员对汉圣庵有价值的建筑物进行清理,并妥善存放,是为了另外选址,重建汉圣庵。

  这位政府工作人员的说法到底有多少水分,其实没有必要明辨,至少他违背“文物是不可再生性”这一基本的常理。

  最具讽刺意义的是,强拆汉圣庵事件发生的前三天,也就是7月3日,由湖北省委、省政府组织的“湖北关公暨三国文化论坛”才在襄樊市南湖宾馆闭幕。

  据了解,此次“论坛”邀请了240名中外代表,于6月29日在武汉开幕(湖北省副省长李春明出席了开幕式),7月3日在襄樊闭幕。

  此次“论坛”的特邀嘉宾,中国社科院研究员、中国关公文化专业委员会主任胡小伟告诉《法人》,许多与会代表在襄樊期间,已经听到了政府准备将汉圣庵拆除重建的消息,众多与会专家、学者开始签名,要求襄樊政府保护好汉圣庵。一位主管此项工作的政府官员当场代表政府作出了承诺:汉圣庵肯定不会拆除。

  谎言和真相

  汉圣庵位于襄阳城南街,与襄阳王府隔街相望,其建筑系襄樊惟一的早期明代建筑,有宋元遗风。该建筑源于东汉末期,系汉圣人关羽之襄阳太守府衙,汉圣庵因此而得名。关公逝后,殿内即设关公像,配殿亦塑刘备和张飞之像。宋时,襄阳王被杀,王母于汉圣庵出家为尼。

  辛亥革命前,庵内设中国同盟会襄阳分会,刘公等革命领袖在此活动。1944年,庵内设忠烈祠,供奉辛亥革命领袖之一的襄阳人刘公和抗日领袖张自忠将军,以及众抗日阵亡将领。解放后雷炳、张文伯等襄阳名士提出新政府必须重点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汉圣庵。

  1985年,因扩建南街,汉圣庵前殿被拆;1998年,因修建幼儿园,汉圣庵的后殿也被拆除。此后,政府出文将仅存的中殿作为宗教财产保留。

  2002年,襄城区行管局将作为宗教财产的汉圣庵(约三亩地),以75万元的价格卖给了昌盛房产公司。

  消息一传开,襄樊市的许多居民均赶到汉圣庵,日夜轮换守护。三年多时间以来,昌盛公司多次驱打在汉圣庵守护的居民,并屡次发生冲突,一些媒体也曾经对汉圣庵的景况进行了报道。为此,湖北省文物厅于2006年7月14日下发文指出:“汉圣庵是重要历史文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拆毁。”

  湖北省文物厅下发红头文件刚过去一年,汉圣庵则被强拆。

  7月17日,《法人》记者在襄樊市南街汉圣庵原址看到,昌盛房产公司雇请了六名民工正在清理现场的杂物。据一位知情者透露称,作为开发的昌盛房产公司正着手对该宗地进行开发,但动工时间尚要等到“汉圣庵风波”平息之后。

  “张家春不可能放弃这快到手的肥肉,他等了三年多时间,才终于‘熬’到今天,”一位熟知昌盛房产公司背景的房地产老板告诉《法人》,按照现在的地价,汉圣庵所在的三亩肯定已经超过了600万元,随着襄樊房价飙涨的势头,其开发后的价值应该用“千万”来计算。

  就此说法,《法人》曾致电昌盛房产公司,欲就有关说法进行采访,一位工作人员称,要给董事长(张家春)汇报以后,才能决定是否接受采访。最后,这位工作人员的回答是:“政府对汉圣庵已经有了定性,我们不方便接受采访,我们的说法与政府的说法是一致的。”

  襄樊有关方面并没有谴责昌盛房产公司强拆汉圣庵的行为,只是通过当地媒体透露:“汉圣庵将易地重建,选址、资金等问题已经落实”。

  “这是一些地方政府的惯用伎俩”,胡小伟研究员在接收《法人》采访时说,昌盛房产公司用如此手段强拆汉圣庵,得到政府的默许,在黄金地段的南街搞房地产开发,襄樊的有关政府部门与昌盛房产公司成为利益共同体。而政府所称的“易地重建”不外乎再次打着“招商引资”的幌子圈钱。

  “易地重建的汉圣庵肯定不是文物,”胡小伟说,政府的表态只是忽悠媒体和顺应民意的把戏而已。

  “红顶”背景

  在襄樊市200多家房地产企业中,张家春和他只有三级资质的昌盛房产公司并不被更多人所知,如果不是“汉圣庵风波”, 张家春或许只是一个并不怎么张扬的“红顶”商人。

  昌盛房产公司对外一份资料显示,其是一家合资公司(港资),注册资金为175万美元。公司集房地产开发、建筑、安装、装饰和物业管理于一体,固定资产1246.6万元。2002年度被襄樊市委、市政府评为“民营企业50强”。最新的资料表明,其年营业额为人民币 2000 万元至3000 万元。

  据一位与张家春走得很近的知情者透露,因襄樊市委某领导的引荐,张家春曾一度被当地树为“爱心民营企业家”的典型。

  根据2005年6月7日的《襄樊日报》报道,该市在开展“双联双促”活动中,许多民营企业家积极伸出援助之手,用一片爱心为贫困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聚智、出力。该文对张家春的爱心行动是这样报道的:“昌盛公司总经理张家春一边从手提包中拿出3万元,一边说再送3万元来。”

  同年8月10日另一篇报道称:市商务局组织3家外商投资企业老总到保康县过渡湾镇二堂村走访贫困户,座谈了解贫困山区农民行路难、饮水难、上学难等问题。当外商们了解到该村为解决农民过河难正在修建一座过河桥资金缺口大的情况时,当即慷慨解囊,张家春先生捐款2万元。

  由于张家春有这样的爱心之举,他在2006年当选为襄樊市政协委员。

  张家春一边用他的爱心之举动打造自己“红顶”商人的身份,一边紧盯着汉圣庵这块黄金宝地。

  那些对文化遗产有着特殊感情的襄樊市民,用他们最本能、最原始的方法保护着汉圣庵,与这位有着一定背景的地产商展开了长达3年多时间的对峙,而以失败告终。

  张家春是不是最后的赢家,依然“前途未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