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襄樊劫难地产商让文化走开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1日 18:29 《法人》

  本刊记者 王甘霖

  “谁砸我的锅,我端谁的碗。”

  这是襄樊市原市委书记孙楚寅面对他人的不同声音,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如此看来,张家春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韪,铲平汉圣庵的违法之举,从某种程度上是传承了孙楚寅“执政理念”之精华:襄樊的老百姓要阻挠我昌盛房产公司在这里搞开发,我就铲平汉圣庵。

  在襄樊,以多家房地产公司为代表的利益集团里面,“红顶”地产商张家春不算真正的“大手笔”,其铲平汉圣庵的违法之举也只暴露了地产商们为了利益驱动,对“襄樊文化”破坏的一个影子而已。真正的危机在于:在“GDP”和“政绩”庇护下的地产公司利益集团正在左右着襄樊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发展和文化。

  “闽发”之霸

  闽发房地产公司首开破坏古城墙之先河,是在孙楚寅主政襄樊的2001年。

  宋代的“柜子城”(古城墙)位于樊城老街汉江北岸。2001年,闽发房地产公司在得到政府默许的情况下,拆掉了该段古城墙,开发出襄樊最高档的楼盘“闽发·汉江国际”,此事曾引起了

中央电视台
焦点访谈
”的关注。

  “焦点访谈”报道之后,襄樊市人民政府只对襄樊市文物局的一位副局长做出象征性的内部处理,而闽发房地产公司依然按部就班开发他们的“闽发·江汉国际”。

  时至今,“闽发·汉江国际”依然是襄樊富贵人家的象征,宋代文物“柜子城”被拆,成就了闽发房地产公司在襄樊房地产行业的霸主地位。

  据闽发房地产公司的网站介绍,该公司2000年12月14日在襄樊注册成立,2005年7月12日成功进行了集团化升级,名称变更为“民发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注册资金为1.7个亿。集团下属5个全资子公司,目前已成为襄樊是“最大的房地产开发企业之一”。

  如果说闽发房地产公司拆掉“柜子城”安然无恙,是因处于孙楚寅主政的特殊时期的话,那么此后襄樊古城墙不断被破坏的惟一的理由或许便是“利益驱动”。

  据襄樊市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文物工作者介绍,闽发房地产公司拆掉“柜子城”后的几年时间里,许多房地产商在开发楼盘的时候,均沿袭一种种惯例: 楼盘先行,古城墙让步。《法人》记者在襄樊市区看到,几处处古城墙已经被拆掉,取而代之的是房地产商们正在忙碌的挖掘机。

  三国时期的荆州府址地处荆州街,与之并存的还有一段城墙,如今荆州府址和该段城墙已经不复存在,襄樊市人民政府已经在这里建起了家属宿舍。

  襄樊的护城河与古城墙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在宋代,护城河的平均宽度就180米以上,最宽处超过250米,这也是我国最宽的护城河。

  近几年,随着房地产行业的升温,襄樊护城河多处被填,河道逐年变窄,以充实不断需求的城市用地。

  襄樊市房管局的一位官员告诉《法人》,三年前,襄樊的房价仅800元/平方米,而现在已经飙升到3000元/平方米,房地产公司也发展到200多家。

  在房价高涨的大趋势下发展起来房地产商,往往会把闽发房地产公司的“作为”当成样本,在开发楼盘的时候,让古城墙和护城河作出“让步”。而政府在处理“城市发展”与“保护文物”存在的矛盾之时,通过以“GDP”增长和看得见的“政绩”为重,默许这些地产商对文物的肆意破坏。

  伤心“会馆”

  有人说,在襄樊挖地三尺就能找到文物,襄樊的每寸土地都有一个典故。此话虽然有点夸张,但它足以说明,有着2800年历史的襄樊,是一座文化底蕴非常厚重的城市。

  在古代,襄樊是南北的中转站,素有“南船北马”之称。所谓“南船北马”就是南方几个省的官员、商人到北方去,必须先坐船到襄樊,再从襄樊骑马去北方。而各省在襄樊设的会馆,便是这些官员、商人在此停留期间的栖息之地。

  据统计,古时留下的会馆大约有20多个,但目前保存完好的不到三个,大多数的会馆上已经建起了鳞次栉比的高楼。

  《法人》记者看到,随着城市的发展,这些会馆遗址所在地汉江沿岸,已经成为襄樊的最佳人居地带。因此,襄樊的房地产商也开始在汉江沿岸开发楼盘。

  在汉江沿岸,能与“闽发·汉江国际”媲美的,只有“龙世家”楼盘。“龙世家”由湖北瑞德置业有限公司襄樊分公司开发(以下简称“瑞德置业襄樊分公司”),其楼盘的所在曾经是襄樊著名文物中州会馆。

  据一位知情者透露,瑞德置业襄樊分公司拆掉中州会馆修建“龙世家”楼盘时,曾给襄樊市文物局缴纳了一笔巨额费用,所以襄樊市的许多政府官员都出席了“龙世家”奠基仪式,并送来了牌匾。

  面对襄樊市民的指责,瑞德置业襄樊分公司曾通过当地媒体发布公告,称将易地重建中州会馆,但时至今日,中州会馆重建尚无名目。

  “重建中州会馆,那只是骗人的鬼话”,一位曾见证中州会馆拆迁过程的市民告诉《法人》,瑞德置业襄樊分公司在拆会馆的时候,将一根根巨大的石柱子直接推倒砸碎,就连中州会馆的牌子也被他们当场销毁。

  江西会馆和小江西会馆均创建于十八世纪末,是襄樊地区古仓储式民居的典型代表。这里曾是江西客商堆放货物和临时下榻的地方。抗日战争期间至解放前,其七进院落的前三进由江西富商杨攸顺开药铺,后四进由江西富商何仁顺囤聚粮食。

  闽发房地产公司为了得到小江西会馆的宗地,曾通过襄樊的某些政府官员出面,宴请当地社会名流和民间文物保护者,希望能得到他们的支持,但那些对襄樊文物有着特殊感情的民间文物保护者们并没有光临闽发房地产公司的“鸿门宴”,而是以各种形式,强烈要求政府不能让闽发房地产公司在小江西会馆搞开发。

  目前,小江西会馆的命运仍然在风雨飘摇之中,而江西会馆则已经彻底“沦陷”。

  《法人》记者在江西会馆遗址看到,中房集团襄樊房地产开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房襄樊公司”)已经取得了该宗地的开发权,会馆内所有的古建筑已经被拆除,两座横倒在地上石狮能感受到江西会馆刚刚遭受了一场劫难。

  汉江沿岸大面积的房地产开发,能否保住襄樊残存的几所会馆,其解释权当归襄樊的执政者。

  畸变的文化

  “如果说我们没有注重对文物的保护,那么古城墙和护城河肯定不存在了”,襄樊市人民政府一位政府官员说,为了使襄樊的文物不被破坏,我们也曾出台了一些保护文物的条例。

  而一位民间文物保护者直言不讳地指出,襄樊的某些官员往往打着保护文化的旗号破坏文物,给那些惟利是图的房地产商大开绿灯。

  北街曾是保存非常完好的明清建筑风格的古街,清代著名的文渊阁大学士(相当于“宰相”)单懋谦的官邸就建于此。据传,单懋谦曾把部分官邸用着“慈养院”,专供回不了家的农民、过不了冬的乞丐、落魄的商人在这里过夜。

  但在孙楚寅主政期间,政府居然将这些明清建筑全部予以拔掉,有

开发商重新进行“打造”成全国最大的“仿古”建筑,这条号称耗资亿元的仿古街,听说政府只出了几十万。

  能称得上“全国最大的仿古街”,当然能成为执政者的“卓越政绩”,其次开发商也能通过对“古建筑的开发”获得利润。

  襄樊的每届执政者都喜欢打“名城”牌,而采用传统方式对名城进行保护,不但不能使“GDP”增长,而且也不能留下看得见的“政绩”,例如对北街的重新打造就可以做到“GDP”增长和“政绩”的双赢效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