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唐福勇:境外投资并非遍地黄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1日 07:59 每日经济新闻

  一方面,是中国资本走出去投资的呼声与热浪此起彼伏,另一面,则是中国首笔30亿美元外汇投资至7月27日时账面亏损总额达到5.38亿美元,这条消息给境外投资、投机热泼下了一盆冷水。

 

  在笔者看来,这盆冷水虽然不是国人所愿,但至少给中国资本要进入国际股市、债市、期市等的急迫心情当头棒喝。

 

  但境外资本市场果真就是遍地黄金,随处可捡吗?

 

  对普通投资者而言,国家外汇投资公司首笔外汇投资所选择的黑石集团应该算得上是战略性投资行为。在过去5年中,黑石的回报率保持在25%以上。但7月下旬,中国的首笔外汇投资依然不能避免因美国股市的大跌而造成短期的巨额亏损,另有黑石因税收政策改变带来的股价下跌风险,虽然我们不必过分为这种短期的账面浮亏担忧,毕竟此次投资于黑石集团的30亿美元,至少有4年的禁售期,即汇投公司承诺至少在4年时间内持有其对黑石集团的投资,短时间内的股价变动并无实际意义。

 

  那么,作为境内的普通投资者或机构投资者、基金、QDII等,是否也有着4年甚至更长时间的投资理念呢?是否也能长时间地经受住国际资本市场风云变化的考验呢?想必当前准备“出海”投资的银行类与

证券类基金应该不会选择这么长久的投资。因为国内的普通投资者会随时根据国际市场的变化进行短期赎回或卖出。在这一点上,基金的投资操作并非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中,因此,国际资本市场的任何剧变均会导致基金公司在国内市场可能遇到的尴尬情况。在投资回报率的压力下,基金的境外投资不可能像国家的外汇投资一样如此具有战略性,因而其风险增大是不言而喻的。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当前情况下,国内投资者容易将短期牛市中的热情与投机心态带到国际市场,这更加重了境外投资的风险性。

 

  2004年,

中航油新加坡公司以损失5.54亿美元创出了有史以来中国企业在境外炒期货的最大亏损额,同时,这是中国在2001年重新放开口子允许国企在境外做套期保值业务之后,发生的第一起巨额亏损。

 

  在此之前的上世纪90年代,中国同样曾连续发生多起国企境外投资期货失利的事件,引起政府高层警惕,一度对国企在境外的期货投资亮起红灯。但由于企业在做进出口贸易时确需通过套期保值手段来化解价格风险,于是又于2001年开禁,由中国证监会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牵头,联合当时的国家经贸委、外经贸部和国家工商总局,颁布《国有企业境外套期保值管理办法》,同时对企业境外期货交易行为制订了一套完整的监管体系严控风险。

 

  但再严密的监管体系也不能防止风险的发生。2004年,上市公司特变电工同样因参与期货而出现4254.61万元亏损,直接导致公司股价大幅下跌。

 

  不仅中国,其他国家在参与国际资本市场时,同样不是遍地黄金可捡。1995年的英国巴林银行破产案,因业务员李森投资日经25期货指数失利,合计损失达13亿美元,巴林银行宣布破产;1994年,德国MGRM集团在美国高息筹资,投资石油期货,损失13亿美元,相当于集团一半的资产;1994年12月,美国加州橘郡财务长雪铁龙以政府名义筹资,进行票据投资,最后亏损18亿美元,地方政府宣布破产。1995年9月,日本大和银行因为交易员井口俊英账外买卖美国联邦债券,造成11亿美元的巨额亏损,相当于大和银行1/7的资产。

 

  存在风险并不等于就不能参与国际资本市场投资,在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向国际开放的同时,中国资本境外投资是一个必然,而如何加强投资理念,摒弃投机心态,如何加强监管手段,避免国企境外投机行为的发生,是广大投资者、企业与监管部门需要好好把握的。

 

  (摘自《中国经济时报》,有删节)
唐福勇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