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央行再出手 存款准备金率年内六度上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31日 10:30 南方日报

  上周以来,国内外市场层面及研究人士关于“中国经济已经步入通胀前期”的评论之声不断叠加放大。

  昨日开市之后沪深股市再度强力上涨的态势,更是加重了一些观察人士的忧虑:难道面对通胀的潜在压力,央行及国务院此前刚刚发布的新紧缩性货币政策束手无策?央行还会不会再次出击?

  然而,令人们始料不及的是,新政转瞬即出--昨日傍晚5时39分,央行在其官方网站上公布: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从8月1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由11.5%上调至12%。

  需要指出的是,这是央行本年度第6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

  目标直指通胀

  显而易见,央行再次祭出“存款准备金率”这把重斧的关键性原因在于越来越显化的通胀压力。

  昨日,

国家发改委也放出风声,将严格控制政府提价措施出台,凡居民消费价格平均涨幅已突破当地预期调控目标较多的地方,年内原则上不得出台除促进节能环保外的、新的政府调价措施;针对当前价格总水平上涨较快、市场价格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国家发改委还表示,他们将审慎采取价格干预措施。

  记者还从广东省物价局获悉,广东省物价局、广东省发改委、广东省粮食局等五部门已联合下发《广东省主要粮食价格应急干预预案》,这个将从8月1日起施行的《预案》就是为了防止粮食价格过快上涨。

  一些知名经济学者则抬高嗓门呼吁:

中国经济已经步入通胀前期,必须有过硬的政策措施出台,以防通胀势头蔓延扩张。其中,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宋国青教授就表示,即使现在没有发生经济过热,但按照目前生产水平的增长势头,过热很快就会发生。

  “实际生产水平的增长率远超过了潜在生产能力的可想象的增长率。”宋国青直指,目前中国处在通货膨胀前期,即生产变化在先,通胀变化滞后,“短期看,通胀仍有上升倾向”。

  此外,知名专业财经网站“金融界”昨日展开的一项适时调查也显示,接近四成的受访者认为,央行年内第六次上调准备金率的主要目的是“抵消通货膨胀带来的影响”,另有三成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其目的是“抑制信贷过快增长”。

  加息是下一只靴子?

  “从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07年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数据来看,GDP同比增长11.5%,速度明显偏快。”中金公司首席经济学家哈继铭认为,在特别国债尚未发行的前提下,央行再次采取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的措施在意料之中。

  “在7月20日央行出台加息降税政策当天,我就谈到政府还需采取其他配套调控措施来抑制经济过热,而这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正是中央调控经济的后继政策之一。”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昨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目前国内市场确实存在着通货膨胀迹象,而且货币供应总量大于市场需求,因此宏观政策的连环出击必然会对所有微观经济层面产生影响。

  “虽然前段时间央行调整了利率,但力度太小。目前的实际利率基本上为负数,对宏观经济应该更多地启用利率杠杆。”在中国人民大学的顾海兵教授看来,要想实现央行所追求的“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的目标,今后还少不了继续采取加息的措施。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易宪容也认为,加强银行体系流动性管理、抑制货币信贷过快增长的政策首选仍应是加息。易宪容分析说,资产价格居高不下是国内经济面临的严峻问题,如果低利率政策不改变,银行体系流动性将有泛滥的趋势,必然导致国内过度投资持续升温,各种资产价格会快速上涨。在这种情况下,加息应该是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和效果的第一选择。

  “鉴于通货膨胀率高企,调高存款利率可以减轻实际利率为负值的程度,调高贷款利率则是抑制投资增长的必要条件。”摩根士丹利的王庆进而预计,中国今年还将加息一次,而且可能会在第四季度。从“金融界”网站昨日展开的调查的适时结果看,有超过86%的受访者预期今后几个月内还会有新的加息政策出台。

  宏观调控政策还有待跟进

  昨日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专家都认为,央行新发布的这个政策带有明显的“紧缩性”。但是,在几天前刚刚宣布加息和降低利息税等一系列措施尚未显见效果的背景下,他们对于“这个紧缩性新政能起到多大的紧缩作用”、“究竟会对哪些领域起到紧缩作用”之类疑问莫衷一是。

  中央财经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贺强认为,当前经济有过热迹象,在上周打出组合拳之后,央行此番连环出击,“可以说力度比较大”。而哈继铭认为,即便是再次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其对流动性的影响也非常有限,因为准备金率对市场的影响很轻微。

  “相对于存款准备金率而言,利率政策的调整具有全局性影响,更有广度和深度。”顾海兵也认为,准备金率的调整主要是抑制金融机构体系内的信贷冲动,目前国内对于宏观经济的走势缺乏比较合适的利率政策。基于这样的考量,他表示对此次调整会对宏观经济能产生什么样实质性的影响不抱希望。

  中信证券宏观经济研究员陈济军认为,央行昨日之举同样是今年宏观调控组合拳的一部分,预计后面还会有紧缩措施出台。宋国青也表示,基于对CPI高企态势的调整之需,政府还应当会出台更多的宏观调控措施,“当然这还取决于政府'出手'的时间”。

  宋国青在发表上述观点时援引了几组相关预测数据--由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等14家机构最新发布的一项预测称,今年第三季度和第四季度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同比增长会达到4.8%左右,全年CPI水平将达到4%左右。

  本报驻京记者 郑春峰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