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纺企酝酿做优加工贸易“蛋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7日 09:57 国际商报

  ■开栏语:继7月1日调低部分商品出口退税后,政府有关部门为遏制贸易顺差再出重拳。7月23日晚,《新一批加工贸易限制类目录》发布,宣布将涉及塑料原料及制品、纺织纱线、布匹、家具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共计1853个十位商品税号的商品列为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并对其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

  外贸政策频繁调整,将对我国的纺织、轻工、金属等行业带来什么影响?加工贸易为什么要转型升级?我国将如何利用政策手段促进贸易转型升级?这些都是新政甫出之际业界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

  本版从今日起刊登系列文章,与读者共同探讨。

  本月来闹得沸沸扬扬的加工贸易政策大幅调整终于在近日浮出水面,并将于8月23日开始实施。实际上,经过半个月来地方各省区的努力,这颗“定时炸弹”的威力已经大大缓解。

  “与本月初

财政部提出的组合拳式的草案内容相比,最后确定的加工贸易调整政策仅仅包含了台账保证金制度,影响面大大缩小。”商务部产业司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官员表示。

  新政威力弱于预期整体影响相对有限“看到最终的

纺织品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目录,我们松了一口气。”7月25日,威海纺织集团进出口有限公司总经理陶强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如是表示。采访中,多家纺企负责人都表示了同样的观点。事实上,在此之前,行业均预期政府会对纺织服装成品的加工贸易进行限制,这曾让不少纺企惶惶不可终日。

  中国第一纺织网总编辑、纺织行业资深分析师汪前进告诉本报记者,此次加工贸易政策在纺织行业中主要是涉及纱线、布匹等附加值较低的半成品,并没有将服装等成品列入限制类商品目录。汪前进介绍,此次调整涉及到的纺织服装商品海关编码主要为50章~63章,加工贸易限制出口类纺织品上半年出口额占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的6.86%。“纱线、布匹等多以一般贸易方式出口,加工贸易占比不多,因此对整个纺织行业影响并不是很大。”汪前进表示。

  “此次出台的限制类商品目录,尽管也是剑指贸易顺差,但对企业来说,并没有像7月1日出口退税调整时的影响大。”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只是增加了纺企的资金压力而已。”

  陶强认为,从短期内来看,这次调整势必会对东部沿海地区的纺织服装行业造成冲击,但冲击“明显没有之前预期的那么大”,原因就在于“纱线、布匹等加工贸易出口并非是大多纺企的主营业务”。

  “台账实转”占压资金

  加工纺企冷暖不一据悉,此次加工贸易政策调整,除了对应去年9月15日发布的出口退税调整文件增补了限制类产品外,保证金台账制度的收紧,是最令中小纺企“难受”的。

  新政规定,对列入限制类目录的加工贸易商品,将实行银行保证金台账“实转”管理,即企业开展限制类商品加工贸易,在合同备案时,须缴纳台账保证金;企业在规定期限内加工成品出口并办理核销结案手续后,保证金及利息予以退还。

  广东丝绸集团副总经理王勇力表示,保证金实转后,企业必须具备充足的现金流,而不再像以往仅采用挂账核销便可完成,这一政策对于广东一带大量来料加工纺企影响明显。同时,由于之前“空转”时并无实际资金缴纳,部分企业将原料进口后改做内销,容易造成国家税收损失,新政策对于减少这一现象亦有帮助。

  “这一‘台账实转’是占压了企业的一部分流动资金,以及这部分流动资金的财务成本,对那些资金状况良好的企业而言,实际影响不大。”汪前进说,“但对于资金紧张的中小型加工贸易纺企来说,压力重重。”据悉,有数据表明,仅纺织服装、鞋帽、箱包等轻纺行业的加工贸易企业需要缴纳的保证金可能达到200亿元。

  广东东莞一家纱线厂负责人王先生告诉记者,虽然在产品出口以及合同核销后,企业能够从银行拿回这笔钱以及相应利息,但是与以前相比,将大幅增加资金周转压力,“而且,何时能够拿回这笔钱,要视企业的生产周期而定。”王先生说。与此同时,未来政策走向预期也让一些中小纺企负责人颇感忧心,他们认为,下一步可能出台的调整力度所产生的负面效应将难以估计。

  梯度转移或将出现转型升级迫在眉睫根据公告,此次加工贸易限制类商品政策调整将对东部和中西部地区实行差别政策。中西部地区的相关加工贸易企业,不受此次限制目录影响。此种政策差异是否会带动东部相关产业向中西部的转移?这种猜想得到了汪前进和一些纺企负责人的认同。

  华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薄方明表示,缴纳保证金将占用企业相当部分的流动资金,对那些绝大部分产品受此次目录限制的东部纺企而言,选择只有两个:要么继续留在本地,产品转型或改行;要么远走中西部,利用政策差异继续老本行。

  汪前进也认为,纺织产业向中西部转移“有可能出现”。他表示,目前中西部地区还保留原来“空转”的政策,而且商务部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鼓励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地区加工贸易转移的措施,这符合国家产业转移的思路,即梯度转移,东部做高端,中西部做两端。他认为,东部发达地区生产要素容量趋于饱和及成本增加的双重动力,将推动企业向资源供给更充裕、供给价格更低的地区实行产业转移;中西部地区则应充分发挥资源优势,生产成本比较优势,以及在生产制造领域积累的技术优势和人才优势,通过完善政策、优化环境,积极承接加工贸易产业转移,从而形成布局合理、比较优势明显、区域特点鲜明的加工贸易区域发展格局。

  “在产业链中从加工往设计及销售、品牌等环节延伸是从事加工贸易的纺企的唯一出路。”汪前进表示,“纺企应抓住机遇,向更高技术含量、更大增值环节和

自主品牌发展,在全球化的国际竞争中占据先机,而不是只停留在赚取微薄加工费的环节。”

本报记者 张莉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