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丛诚:人民币利率调整不应模仿美联储微调模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7日 08:00 每日经济新闻

  上周五,在国家统计局公布上半年宏观经济运行数据后,人民银行和国务院非常果断地出台了上调利率和减少利息税的政策,这彰显了中央政府对遏制当前通货膨胀和防止经济过热的决心。为防止利率上调对经济刹车作用过大,央行在本轮紧缩型货币政策周期中,采取了小幅调整和多次调整的做法。

  即使撇开近三年来包括利率上调在内货币政策的宏观调控效果不大不谈,我国在实施人民币利率调整的货币政策中,不应简单模仿美联储的微调模式,这是因为我国宏观经济的利率微调传导机制并不显著存在。

  简单说,利率微调对宏观经济要产生有效的传导作用,必须建立在相对完善和透明的市场化体制基础上。但与美国的市场体制比较起来,我国目前还未形成一种成熟稳定的市场体制,转型经济的体制过渡特征还相当明显,尤其在微观上,居民个人与企业的投资消费决策受较多的非市场性因素干扰和影响,而纯市场性因素如价格、供求、成本、利率、预期等,占决策影响因素的权重还不大,具体到利率上,就出现无论居民还是企业对利率微小变化不甚敏感,致使利率微调对宏观经济的政策传导机制受阻。

  以房地产市场为例,在美国,新屋开工、新屋销售、房屋买卖、房屋空置率、按揭贷款发放及违约率等,构成住房市场运行好坏最重要的几个指标,而住房市场的冷热也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因为房屋交易旺盛,很多人能够贷款负债购房,表明人们收入稳定和增长,对收入和经济前途预期乐观。在人们的购房决策中,利率的高低变化影响是至为关键的。就宏观总体来看,市场机制和相关立法在美国各行各业中已十分成熟,企业和个人对利率的微小变化的经济行为影响和未来预期是趋同的。由于美国市场机制已浸透和深入所有经济元素中,所以利率哪怕变化一点点,企业和个人作为经济行为主体对利率变化带来的经济走向预期是同向的,这就形成了利率微调的宏观经济传导机制。

  而我国的房地产市场,脱胎于房改转型,规则不断变动,缺少长远制度规划和连续性的整体协调,使得无论居民个人、企业甚至政府自身,对房地产的“市场运作”都无法产生合理预期。加之面向低收入群体的住房保障体系建设严重滞后,在实践中匆忙将市场管理和住房保障两个平行的政府职责混合于调控这剂药方中,目标交叠,政出多门,不少新规大都出于修补性质,散乱分散,难以形成有效合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在众多的非纯市场因素干扰下,利率的间歇性微调,有限的27个基点调幅,是不足以影响

开发商和个人的房地产投资消费行为的。

  因此,我国央行在因应货币政策需要而调整人民币存贷款利率时,要考虑我国的市场机制元素塑造还不成熟这一重要因素,尤其在利率总体水平偏低和实际负利率的当前,应适当增加

利率调整幅度,比如调幅要达到1-2个百分点,以使利率传导机制从其他因素的干扰中凸显出来,扭转当前社会投资过热惯性,使市场对政策效果预期明确,不再因过于微弱而消解;如果继续简单地模仿
美联储
那种应用于成熟市场经济体的利率微调模式,恐怕反而使得利率调整这一调控措施失去货币政策工具应有的最佳作用。丛诚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7,4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