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升值重塑中国制造定价权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7日 03:23 第一财经日报
萧遥 徐春英 面对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出口企业在经历阵痛之后,开始纷纷选择提价策略应对,尽管企业议价能力和空间都在逐步提升,但印着“中国制造”标签的产品在寻求全球市场定价权时,依然是“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两个星期前,我们接到一个7000多万元的订单,到现在已经谈判得差不多了,马上就要签合同”,昨天,北方某家具产品出口商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但我们当时是按照7.6的汇率报的价,就算是现在能签下来,也已经是报亏了。” 上述出口商进一步表示:“如果人民币升值幅度再提高,我们就基本不能盈利了,但是现在再谈一次报价,客户也未必能够接受,只能尽力争取在签合同时特别注明一下,双方会考虑汇率变动因素。” 企业提价应对升值 昨天,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公布的银行间外汇市场美元对人民币汇率的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7.5789元。人民币汇率自2005年7月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以后上升7.02%。 上海某电子产品出口企业一位财务人员对本报记者表示:“最近我们签的订单报价都提高了5%左右,因为人民币升值对我们的影响很大,”上述人员说,“我们通常是按照预期人民币升值幅度的多少,价格就升高多少,报价是根据采购的需要来报,客户差不多都能接受提价,但有个消化的过程。” 本报针对103家出口企业的调查结果也显示,目前对出口企业影响最大的因素依然为汇率变动,超过三分之一的企业如此认为。与此同时,面对人民币持续升值的预期,有24.15%的公司选择通过“提高出口产品价格”来应对,仅次于“尽快结汇、提前收汇、预收货款”这一选项(29.47%)。 “出口企业为了资金快速回笼,一般都要尽快结汇的,但提高产品价格往往就是出于保持现有利润率的考虑了,”杭州某服装出口企业一位资深业务员表示,“我们在对客户报价的时候一般不会直接提到人民币升值的影响,但肯定是有心理预期幅度的,现在一般是3%~5%,毕竟不同客户的承受程度也是不同的。” 接受调查访问的纺织服装类出口企业普遍表示,由于产品从接单到交单一般有半年周期,人民币快速升值增加了企业报价的难度。如果不能准确预测人民币升值幅度,企业将遭受较大损失。 而上海某化工公司一位业务员告诉本报记者,目前,企业在每个季度新报价的时候都会考虑人民币升值的因素。“有时候我们会直接跟客户计算,我们将因为汇率变动亏损多少,大合同中会直接讲明,如果汇率波动幅度超过多少需重新定价。” 该业务员进一步表示:“但是,有时候直接出口的工厂会考虑到开工率的影响,有时就算亏本也要卖,毕竟机器不能停啊。” 议价能力将不断提升 本报相关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七成的公司认为,公司出口产品的提价空间在1%~5%之间。 “根据我前段时间到福建进行实地调研的结果,中国出口企业确实还可以选择提高出口价格,存在将人民币升值压力转嫁给中间商或者消费者的空间,而且,有些企业议价能力很强。”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张明博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 张明指出,除了不同行业议价能力有差异之外,最主要的差异是同行业之间产品分层明显,其议价能力也不同。 瑞银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安德森(Jonathan Anderson)日前也撰文指出,中国企业正在将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等成本转移给海外买家。 尽管多数业界人士反映,面对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压力,在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上,中国的小生产商正在靠薄如刀锋的利润空间维持生计。 “对于单个生产商而言,这可能没错,但如果从整体上看,中国产品占有着巨大的市场份额”,安德森指出,“美国市场上将近70%~80%的玩具、鞋和其他低端产品来自中国,而将近40%的服装进口,以及35%的电子产品进口都来自中国。在这样的环境下,转嫁国内成本压力变得十分容易。” 而来自海关总署的一组统计数据显示,今年1~5月份,我国主要出口商品、特别是制成品价格普遍上涨。 相关数据表明,前5个月,每吨塑料制品平均出口价格达到1925.5美元,同比增长7.6%;而电视机平均出口价格达到164.1美元,同比增长96.4%;摩托车平均出口价格为347.5美元,同比增长9.2%;自行车平均出口价格为37.7美元,同比增长7.7%。 对此,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表示,“出口商品单价上升,这其中有企业议价能力提高,产品升级等因素,但也包括国际性通货膨胀压力上升等因素。” “尽管中国制造业部门在总体上还不具备十足的定价权,但价格谈判能力正在增强,这将成为一个趋势。”梅新育说,“中国产品的主要提价空间将存在于那些技术、资本门槛较高的制造业领域。” 以产品质量谋求定价权 然而,面对产品提价这把“双刃剑”,业界也担忧客户“飞单”东南亚等生产成本更低,更加具有价格竞争力的国家。 上海飞马针织有限公司有关人士马煜炜对《第一财经日报》表示,“我们跟客人涨价的时候会重点提到人民币升值方面的影响,客人一般都能接受。但也由此丧失了些客户,他们将订单转向了东南亚其他国家。” 对此,张明也指出,从国际比较的角度而言,发达国家的进口商选择产品,不仅是比较国际市场产品的价格,也会考虑质量等因素,因此,面对越南、印度等具有低成本竞争优势的国家,中国很多企业已经拥有了通过产品质量议价的能力。 昆明久仁进出口贸易有限公司张雪飞也表示:“出口企业提高自己的议价和定价权,应该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将产品提到一个新的层次,不断开发新的产品。”而本报的调查结果显示,有20.29%的企业认为,在人民币升值的预期下,公司将采取“提高生产效率、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附加值”的方式应对。 马煜炜说:“面对同样的两家公司,如果都具备了客户要求的生产能力,一般客户会选择管理更加完善的公司,毕竟他要考虑到你管理不完善带来的风险,例如,不能如期交货等。” 尽管中国出口企业已经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而采取了产品提价等应对之策,但是,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副院长、研究员李雨时看来,中国企业在国际市场拥有整体“定价权”的道路依然很漫长。 对此,梅新育也表示,我们需要区分潜在议价能力和现实议价能力。“很多‘中国制造’的产品其实是外资企业出口,”梅新育说,“在正常情况下,这对于提高中国企业的议价能力与掌握定价权基本上没有任何帮助。” 来自海关总署的最新统计数据也表明了按出口企业性质划分的份额。相关数据表明,今年1~5月,我国国有企业出口总额累计达到847.8亿美元,同比增长21.1%;而外商投资企业累计出口总额为2556.4亿美元,同比增长25.3%;其他性质企业累计出口总额为1031.1亿美元,同比增长41%。 张明也表示,由于中国是一个加工贸易大国,国外拥有产品品牌的中间商、经销商往往更加容易控制商品的最终定价权。 “只有中国的一般贸易在全球贸易体系中的比例不断上升,中国产品的出口价格对世界经济的影响程度才会加大,与国际市场产品价格的相关度才会更高,从而掌握产品定价体系中的话语权。”张明说。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