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国竞争力七年未痒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6日 18:11 《华人世界》

    与现实婚姻、企业经营一样, 一个国家同样也有七年之痒一说。纵览我国2001—2007 年在洛桑《世界竞争力报告》中的排名, 我们惊喜发现中国竞争力突破了这样经济周期律, 成功实现七年未痒, 并于今年首度超过日本和台湾跃升到世界第15 位。

  2001: 中国竞争力排名第28 位反映教育和人力资源质量指标偏弱2001 年《世界竞争力报告》显示, 在47 个国家中, 中国竞争力处于第28 位。而教育和人力资源指标处于优势的都是数量指标, 譬如人口和劳动力数量均排名第一、就业比例排名第二、人口负担系数排名第六, 但是许多反映教育和人力资源的质量指标是弱项, 比如文盲率居第44 位、熟练劳动力排名第44 位、大学教育对竞争性经济的满足程度第42 位、合格工程师在劳动力市场的已获得第47 位, 可见, 人力资源和教育的质量是我们的弱项, 影响了国际竞争力。

  报告显示,2000 年是全球经济表现最好的一年, 特别是亚洲地区经济迅速复苏, 中国香港国内生产总值(GDP) 增长率从1999 年的3.5% 提高到10.5%, 新加坡增长率也达到了9.9%;韩国、

马来西亚和中国内地纷纷取得了8% 以上的增长。从全球GDP 增长排名看, 中国香港排在第一位, 新加坡第二, 韩国、马来西亚和中国内地分别排名第四、第五和第七位。报告指出,伴随经济增长, 亚洲国家和地区在科技基础设施方面投入了大量资金, 从而使该地区的竞争力普遍增强。

  2002: 中国竞争力排名第31 位科技直接产出指标情况进步较快在2002 年度《世界竞争力报告》中, 我国总体排名第31 位, 其中科技竞争力排名第25 位。2002 年《世界竞争力报告》评价的国家和地区达到49 个, 中国的国际竞争力总体排名第31 位, 比2001 年提高了2 位。按照调整后科学基础设施的21 项科技要素指标的综合排序, 中国列第24 位, 也比2001 年提高了2 位。

  为充分利用洛桑报告的历年数据, 按照该报告的原有科技竞争力指标体系的算法对2002 年各国的相应数据重新测算, 结果中国2002 年科技竞争力的国际排名为第25 位。2002 年中国科技竞争力排名上升, 主要是2000年全国R&D 清查结果中R&D 经费、R&D/GDP、企业的R&D 支出等项指标均有较大幅度增长。从历年的评价来看, 在洛桑报告的评价体系中, 中国的科技竞争力总体排名基本稳定在第25 至28 位之间, 比较准确地反映出当前中国科技发展在国际上的地位。

  2003: 中国竞争力排名第29 位浙江省以惊人速度领先世界经济增长世界有名的瑞士洛桑国际管理学院(IMD) 近期公布了2003 年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竞争力排行榜。此次在竞争力排名, 中国内地排在第29 位。

  从IMD 选定的59 个国家和地区来看, 只有四个国家2002 年的GDP 总量是下降的, 其他55 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都是增长的。很多经济学家认为, 世界经济正在复苏。中国和中国浙江省以惊人的高速度领先世界经济增长,2002年其经济分别增长8% 和12.3%。

  2003 年的排行与2002 年相比,一个特点是改变了过去只有国家才能参加排行的情况, 增加了8 个地区参加排行, 如中国的浙江省, 就单独作为一个主体参加排行。另一个特点是将这59 个国家和地区按人口进行了划分, 人口超过2000 万的为一组, 不足2000 万的为一组。

  2004: 中国竞争力排名第24 位中国成世界制造业中心之一浙江省与印度全球进步最快2004 年度《世界竞争力报告》的评比对象包括60 个国家和地区, 评比的项目多达323 项。本年度的洛桑报告显示, 亚洲国家和地区的整体竞争力表现突出, 在全球竞争力排名中都有大幅度进步。其中, 中国和印度成为全球经济的亮点。中国内地的排名由2003 年的第29 位上升到第24 位。报告预测,亚洲大国中国、印度以及俄罗斯的经济发展上升势头, 将使全球竞争力排名在不久的将来发生重要变化。

  2004 年洛桑报告指出, 中国去年的经济成就突出, 国民经济增长9.1%,外汇储备达4000 亿美元。中国目前是仅次于美国、日本和德国的全球第四大出口国。这次报告还预测, 中国不久将成为世界制造业的中心地区之一。

  2005: 中国竞争力排名第31 位内地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受全球瞩目根据2005 年《世界竞争力报告》,全球竞争力最强的10 个国家和地区依次是: 美国、中国香港、新加坡、冰岛、加拿大、芬兰、丹麦、瑞士、澳大利亚和卢森堡。中国内地排在第31 位。

  近年来中国内地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稳定增长, 受到全球瞩目。虽然经济发展强劲, 但此次在竞争力排名,中国内地从2004 年的第24 位降至第31 位。据IMD 解读, 在对今年第一季度的企业界进行调查时发现, 业内人士对中国内地经济发展的持续力不十分肯定, 同时由于金融体系、基础建设以及企业治理等方面的因素, 或多或少对中国内地的竞争力排名也产生了影响。

  2006: 中国竞争力排名第18 位评估认为中国内地缺乏资深管理者2006 年《世界竞争力报告》显示,在经济体竞争力排名中, 中国内地的经济竞争力排名大幅提高, 从去年的第31 位跃居到第18 位, 成为排名上升最快的国家。

  在单项评比中, 中国内地的排名仍存在两极化的现象。经济表现一栏成绩最好, 排名全世界第3, 其中就业率更是高居榜首。而尽管中国内地的公共财政也是世界第一, 但由于商业立法等方面仍然存在缺陷, 使得政府效率排名第17 位。商业效率是中国内地落后印度的惟一一项, 但与去年相比进步了20 名之多, 由第50 位升至第30 位, 拉低分数的主要原因在于评估小组认为中国内地缺乏资深管理者。在基础设施建设上, 中印两国排名都被甩在后边, 中国内地排在第37名, 印度排在第54 名, 其中污染及城市规划一项, 中国内地倒数第一。

  评估报告显示, 中国的经济继续保持快速稳定的增长势头, 在四大类经济指标方面都有相当大的进步, 经济表现保持了第3 位的水平; 政府效率排名上升到第17 位, 企业效率和基础设施建设分别名列第30 位和第37 位。

  报告认为, 中国政府加强了对金融体系和企业的改革和治理, 是中国竞争力排名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之一。

  2007: 中国竞争力排名第15 位位次提升不意味着已经处于竞争力最高群体2007 年《世界竞争力报告》显示,中国内地的竞争力排名从2006 年的第18 位升至第15 位, 而且排名18 年来首次超越了日本。

  今年中国内地在“ 经济表现”、“ 政府效率”、“ 企业效率” 和“ 基础设施” 等4 大指标中的排名均有所上升, 其中, 经济表现排名由第3 位升至第2 位, 仅落后于美国; 政府效率排名由第17 位升至第8 位, 升幅突出;企业效率排名由第27 位升至第26 位;基础设施排名由第33 位升至第28 位。

  报告所列中国内地2007 年度改善最大的10 个指标是: 境外直接投资总额、境外直接投资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支持商业开发的城市化程度, 政府预算盈余或赤字占国内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政治稳定系数, 高级管理人员数量, 逃税发生率, 高技术产品出口,境外直接投资累计, 基础设施维护和开发, 海外向境内直接投资总额, 风险资本, 商品出口和监管力度。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