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07年二季度经济述评 客观看待CPI突破3%警戒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4日 21:17 国家统计局网站

  各方紧盯的上半年经济运行数据7月19日出炉了。其中,最令人关注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达到3.2%,CPI突破3%应该说是在人们的意料之中。

  让人揪心的是CPI自3月份突破3%之后居高不下,6月份更是“惊人的一跳”,达到了4.4%,涨幅比上年同期上升2.9个百分点,创下了2004年9月份以来33个月的新高。CPI连续4个月突破3%的警戒线,人们对管理层出台组合调控措施的预期明显趋强,并担忧下半年CPI会一路走高而引发通货膨胀。

  不可否认,上半年我国经济运行中最明显的变化当属物价。CPI逐月走高,特别是食品及住

房价格上涨较快,使下半年物价上涨的压力明显加大。冷静、客观地分析此次CPI上涨的成因,关注价格结构性变化及这种变化对今后CPI走势的影响,有助于我们做到心中有数,从而得出比较客观的判断。

  首先,食品价格上涨是造成上半年CPI高企的主因。在3.2%的增幅中,有2.5个百分点是由食品价格上涨拉动的,也就是说上半年物价上涨有近八成是食品类项目上涨造成的;其他项目仅上涨0.7%。分类别看,食品价格同比上涨7.6%,高出去年同期5.5个百分点。其中,粮食上涨6.4%,蛋上涨27.9%,肉禽及其制品上涨20.7%,其余商品价格有涨有落。与2003年四季度发生的食品价格带来通胀压力原因不同的是:上轮食品价格上涨是在我国粮食产量连年减少的基础上发生的;而此轮食品价格上涨是在我国粮食产量有望连续4年丰收的情况下发生的,目前我国粮食与肉类供求基本上平衡。粮食涨价不是因为粮食短缺,一方面是国内市场价格的合理调整,更主要的是受国外市场的影响。由于石油价格持续上涨,美国等国家大规模开发生物能源,对玉米大豆等粮食需求量大幅增加,导致国际市场粮价大幅度上涨,进而拉动了国内粮食价格上升,并影响到以粮食为原料的食用油、肉、禽、蛋等副食品价格的上涨。

  第二,去年CPI基数偏低,影响今年CPI数据相对较高。去年二、三季度,CPI涨幅正处于2004年以来的低点,尤其是6月份CPI同比仅上涨1.5%、环比下降0.5%。去年上半年,粮食价格上涨1.3%,肉禽及其制品下降7.7%,蛋价格下降10.9%。而今年6月份环比上涨0.4%,又恰逢食品价格走高,由此促成CPI跃上4%。

  第三,上半年CPI上涨中翘尾因素大于新涨价因素。据统计,在上半年CPI上涨3.2%中,新涨价因素占了1.5个百分点,翘尾因素占了1.7个百分点。

  上半年CPI上涨3.2%,主要是食品价格上涨,具有明显的结构性特征。工业消费品类和服务类价格比较稳定,衣着、交通通讯等非食品价格同比涨幅近几个月一直处于负增长。且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基本稳定,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涨幅在回落,说明来自上游产业和生产环节的上涨压力并不大。从核心CPI看(从消费价格指数中扣除食品和能源两个项目),核心CPI比去年同期上涨0.9%。从去年9月份以来,我国核心CPI一直保持在1.0%左右的水平,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在我国经济高速增长和国际通胀势头加大的大环境下,CPI上涨3.2%仍在可控范围之内,尚构不成引发全面通胀的因素。

  CPI总水平及其变化情况是

宏观调控参照的重要指标之一,但不是唯一的指标。如果对上半年CPI突破3%的警戒线过度紧张,在宏观调控时难免会调节过度。况且物价涨跌变动是市场常态,适度上涨有利于经济发展。在CPI的数据背后,既有国内因素的影响,也有国际因素的输入作用。我们不仅要高度关注物价涨幅,注意价格结构性变化;也要保持头脑冷静,适时推进资源价格改革;更要综合考虑和观察其他经济指标的变动情况,客观分析和把握住形势,从而做出更加符合实际的判断和政策选择。(记者 石方川 中国信息报社)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