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把社会责任化作核心竞争力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3日 15:37 《企业文明》

  - 本刊记者 万 泉

  获2006年度中国上市公司金圆桌奖“最具社会责任董事长”这个殊荣,对于中化国际董事长罗东江来说,既突然,却也必然,他自称在重大场所领取重大奖项平生是第一次,而这个第一次他却得到了如此高的荣誉;当然在业界眼里,这一殊荣他当之无愧,因为中化国际是第一个推出《中化国际公司责任报告》的上市公司,也是中国上市公司第一本公司社会责任报告。把社会责任纳入公司战略的重要内容并努力践行之,中化国际是第一个“吃螃蟹”者。

  自觉认识履行社会责任意义

  企业推行社会责任从全球来看尽管并不新鲜,但在中国真正全面推行并不折不扣加以落实确为罕见。2004年,中化国际开始酝酿公司社会责任报告,经过精心准备,2005年正式推出《中化国际公司责任报告》。它的问世,打破了国内上市公司对社会责任一度沉闷的认识态度,在社会上引起了极大反响。《中化国际公司责任报告》内容涵盖广泛,包含了对股东、员工、客户、社区、供应商和自然环境等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和谐共融、推动全社会环境保护、员工福利和社区协调发展的宗旨及行动。报告成为引领行业发展的社会责任典范,成为铸就受人尊敬的伟大公司的纲领。

  中化国际社会责任的践行,是在历年来公司治理、商业责任、公司责任等方面运营成果的基础上,迈向作为企业公民为构建和谐社会、培育可持续发展核心竞争能力更高阶段的里程碑。在罗东江眼里:“企业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企业总体水平决定国家经济水平,企业的总体效率决定国家竞争力,而企业的社会公德和责任意识对社会的发展更加有意义。”

  “随着中化国际走出去的步伐越来越快,我们越发地意识到,企业的赢利能力固然重要,但企业的社会责任形象更不能被轻易忽视,它与企业的诚信、品牌一样,都是企业长期生存的重要保障。”作为一个上市公司,对社会负责与对股东负责具有等同的意义。对此,身为董事长的罗东江心明如镜。

  的确,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起,世界悄然兴起了一场“企业社会责任”运动,SA8000的全面推广,给各国企业带来了巨大影响。中国加入WTO,在迅速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当中,对“社会责任”认识与履行也摆到了每一个企业面前。罗东江认为:“在经济的世界舞台上,各方对话的基础只有一个,那就是市场。中国的企业走向世界,首先是按照市场化规则来改造自己。市场化的实践业已证明,企业之间的竞争,是企业健康质量的竞争。企业的健康,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基本制度,取决于公司治理是否健全和有效。”他肯定:“中国企业已经步入践行和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关键里程。”不能充分考虑“社会责任”的现实意义与长远意义,企业发展就难以展翅高飞。

  从公司治理上强化社会责任

  践行社会责任,中化国际首先从强化公司治理上逐步深入。

  “中化国际自公司上市以来,公司董事会始终致力于以建设规范透明的公司治理机制、提升公司治理水平为主要工作目标,在完善公司治理的道路上继续探索。”

  罗东江对往事回顾的信心,足见中化国际的前进之路充满阳光。

  “从2002年起公司陆续引进5名独立董事,建立了以独立董事为主体的董事会专业委员会,并以此为基础展开董事会运作。中化国际也是国内最先按国际标准公开招聘会计师事务所的上市公司。”

  规范运作、科学治理,中化国际一开始就在大量总结国际优秀企业公司治理成功经验的基础上高起点地运行,为公司的良性发展打下了有力支撑。罗东江介绍说:“为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寻找并缩小与国际优秀上市公司在公司治理水平上的差距,推动投资者关系工作的开展,2004年、2005年公司董事会连续两年出资聘请公信力与知名度最高的美国标准普尔公司进行公司治理评级,以进一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2005年公司在2004年5+的评分基础上又上升为6,即用全球企业的统一标准来衡量,中化国际的总体治理水平达到了中等偏上。”

  “社会责任”既作为全球性的一项融经济与政治于一体的运动,中化国际没有任何理由拒之门外,努力从公司治理上体现它的要义、在发展纲要上制定它的目标,这是他们孜孜不倦的追求。然而,这一目标如何制定?

  “我们是发展中国家的上市公司,一切规则我们还是要根据实际来制定,也就是说建立社会责任我们也得有本土标准。我们强调中国公司的发展阶段是正处于市场经济初期,而且我们有强大的政府调控。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公司治理和社会责任都应当有本土标准,而这种本土标准应该更多的是体现公司的意识和公司行为而不是体现政府的监管行为,这是很重要的。”罗东江虽思想浩如烟海,但具体行动却步步为营,如果仅仅从理论上夸夸其谈而缺乏可行之举,一切美好的目标就永远如同遥不可及的地平线。

  把社会责任纳入核心竞争力

  一日千里的社会发展影响与带动着企业发展,现代市场竞争进入到一个全新的时代。罗东江深刻地认识到:“企业竞争已进入全面责任竞争时代,并引发了一场社会责任的竞争。”不能洞悉到这一变化并主动适应,企业势必落伍。他举例说明中化国际的控股股东——中国中化集团公司的一次国外行动。

  中化公司为满足中国农业对磷肥的需求,于1989年以1.2亿美元收购了美国钢铁公司农化分公司的全部资产,成立了美国农化公司,简称“美农化”,公司就坐落在佛罗里达州的福米市。20世纪90年代后期到本世纪初,由于世界粮食储备持续增加,而磷肥需求随之萎缩。中化公司意识到如果继续生产磷肥,不但会无谓地消耗资源,而且将得不偿失地影响环境。在这种情况下,中化公司作出了关闭美农化的战略决策。当时,中化公司面临两种选择:一是直接让美农化破产,根据美国法律,作为母公司的中化公司可以不承担任何环保责任;另一种就是负责任地关闭美农化。在经过认真研究后,中化公司认为直接破产不但会给当地政府和居民造成巨大冲击,还将严重损害中国企业的对外形象。2005年11月,中化公司本着对国家和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超越了本应承担的责任范围,郑重宣布关闭美农化并承担全部环保责任。

  “正是在控股股东这种社会责任理念的影响下,中化国际董事会在中国上市公司中率先践行完善公司治理机制获得公众广泛认可及荣誉、引进美国‘标准普尔’评级、成为国资委优秀公司治理模范的前提基础上,结合中央创建‘和谐社会’的宗旨,明确提出‘将企业社会责任视为公司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这一在更高层面上高度关注公司的社会责任宣导和践行将做出卓有成效的努力,在2005年率先发布《年度公司责任报告》的基础上,2006年又持续发布《年度社会责任报告》;建立和健全EHS(安全、健康、环保)组织体系、制度机制和文化宣导并落实到每一个经营单元;按照国际标准投入数十亿元资产更新、完善化学品物流、橡胶、

化工实业以及焦炭等产业领域安全、环保设施的升级换代。”罗东江深信:“中化国际的社会责任战略是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目标的重要措施和保障。这是一个企业公民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责任和使命,也是企业今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能力’所在。”

  把社会责任做成企业核心竞争力,这种竞争力定将无敌于天下!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