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关于新形势下做好审计工作的思考(07-7-2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3日 15:03 审计署网站

  近年来,国务院非常重视审计工作,人大、政协以及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这为审计事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环境。与此同时,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建设法制政府、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对审计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用改革的精神重新审视和研究新时期的审计工作,用全新的思维方式去指导审计工作实践,全力建设“进取、务实、为民、廉洁、高效”和谐、文明的审计机关,是摆在审计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笔者认为,审计机关在新形势下,要不断勇于创新、敢于突破,才能做好审计工作。一、做好审计工作,必须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切实找准审计工作的位置实践证明,做好审计工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正确认识并处理好监督与服务之间的关系。首先,监督是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审计干部有责任认真履行审计监督职能,发现和查处各种财经违纪行为,这也是做好审计工作最重要的和最基本的前提。同时,服务也是审计监督的应有之义,监督是手段,服务是目的。对新时期的审计工作而言,笔者认为服务要重于监督。正确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要立足于监督,着眼于服务,把服务寓于监督之中,通过监督搞好服务,通过监督实现服务。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克服权力意识,增强服务意识。一方面,要加大审计监督力度,查实、查深、查透各种违纪违规问题,做不到这一点,就是我们的失职、就是不作为。另一方面,不能机械地用事实套法规,不能简单地以查处违纪违规问题多少、收缴违纪资金多少作为评价工作成绩的标准,而是应当在查找问题的同时,更加注重在服务上做文章,在督促被审计单位整改问题、促进财务规范化管理、服务领导宏观决策上下功夫。要认真分析发生违纪违规问题的深层次原因,研究政府经济管理中的缺陷和被审计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等方面存在的突出的和倾向性的问题。有些账目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与违纪问题是有性质上的区别的,审计中提出整改意见就可以了,不一定要写到审计结果中。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制定预警机制,重在建章立制、规范运行和事前防范。对一些重点工程项目,必须把监督关口前移,建立事前介入、事中督察、事后审计的全过程审计监督机制,尽量减少和避免违纪违规问题既成事实再去审计的情况出现。同时,要抓住经济生活中一些带有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从体制、机制、政策和法律法规的层面上向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提出加强管理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从制度上规范和完善,从根本上杜绝屡查屡犯的现象。通过卓有成效的工作,达到遏制违纪违规问题的发生、教育挽救干部、净化经济社会发展环境的最终目的。二、做好审计工作,必须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进一步提高审计工作效率“全面审计,突出重点”,是多年来审计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审计工作行之有效的重要指导方针,也是如何处理好全面与重点之间的关系,做好审计工作的科学概括。审计机关的职责是进行经济监督,凡与财政财务收支有关的经济活动都在审计监督的范围之内。因此,审计工作必须保证充分的覆盖面,审计机关要对管辖范围内的所有审计对象进行全面监控,消除监督的盲区,换言之,就是要实施全面审计。同时,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情况和问题,无论从对社会的影响上,还是从社会各界的关注程度上,都是不尽相同的。相应地,审计工作也要区分轻重缓急和主次先后,要突出重点。从我县实际情况看,目前,审计机关人力不足与任务繁重的矛盾非常突出。面对这样的工作形势,坚持全面审计,突出重点,就更加具有现实必要性。因此,在审计工作中,我们要正确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的关系,把“全面审计,突出重点”的方针贯彻到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在审计计划安排上,要善于从县委、政府的工作中心和大局出发,在保证审计覆盖面,实施全面审计的基础上,要突出抓好对重点领域、重点部门、重点资金,以及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的审计监督。一是要以确保财政收支的合理、真实为目标,围绕跟踪财政性资金使用情况,深入开展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审计,财政资金分配、划拨、使用环节监督,追踪检查和评价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二是要以促进税收增收为目标,加强税收征管审计;三是要以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为目标,围绕跟踪党和政府富民政策措施落实情况,突出抓好专项资金(转移支付补助资金、安全饮水资金、新农合资金等)和重点工程项目资金的审计(招投标、征地拆迁补偿);四是要以促进廉政建设为目标,加强经济责任审计;五是要以维护群众利益为目标,加强对涉及群众利益的各种收费和补偿的审计。在具体项目实施上,也要坚持突出重点的原则,抓好审前调查、审计实施、审计处理、结果公开、问题整改等各关键环节,力求收到事半功倍的审计效果。三、做好审计工作,必须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为审计事业注入不竭的发展动力要做好当前的审计工作,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发展的关系,使审计事业始终保持旺盛的生命力。工作中,既要坚持以往的好经验、好做法,更要善于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及时调整和更新审计理念,打破不适应形势发展的思维方式和习惯作法,勇于创新,大胆改革,推动审计工作不断提档升级。应当看到,审计机关在以往的工作中积累了相当多的好经验、好做法,形成了爱岗敬业、甘于奉献、严谨细致、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这些都是审计工作宝贵的财富,在以后的工作中必须继续坚持和发扬。与此同时,我们要充分认识改革创新对于审计机关的特殊重要性,对工作中不适应形势发展要求的要逐步加以改革。目前,随着社会各界对审计工作的关注,人大、政府交办的任务不断增多,审计机关工作负荷越来越大。同时,在审计机关内部,存在着工作程序繁琐、业务文书规范过细、实质意义不大的工作过多等问题。针对这种情况,一是要研究和推广上级临时交办急办审计项目的简易工作程序;二是对审计项目实施各环节进行重新研究,抓住主要环节,减少在非重点事项上花费的时间和精力,以缩短审计周期;三是在遵守有关法律法规,有效控制审计风险的前提下,对业务文书、档案管理等审后处理工作进行合理的简化处理;四是加快“金审工程”的建设步伐,积极采用计算机辅助审计、审计信息资料库管理等先进的审计技术与方法,不断提高审计工作效率。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同等的力量和资源,产出更多可以满足现实需求的成果,达到整合审计资源、降低审计工作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四、做好审计工作,必须处理好律人和律己的关系,为依法审计提供坚强保障审计机关的主要职责是检查被审计对象执行财经法规情况,工作性质是律人的。审计工作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审计职权中很大一部分是在下面,在一线审计干部手里。假如说,某一个审计项目没有查深查透,没有发挥出审计工作应有的监督与服务作用,其原因不是审计干部业务能力差、工作水平低,就是审计干部中有人在职业道德、在工作作风和工作纪律方面出了问题。因此说,“打铁先要自身硬”,做好新时期的审计工作,还必须正确处理律人与律己的关系,进一步加强审计队伍自身建设。一是要加强思想建设。要用改革的精神研究审计工作,深刻认识新时期审计机关的职能作用,不断增强审计干部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服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全面提高审计干部的政治觉悟、政策理论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为依法审计打好思想基础。二是要加强学习培训。通过举办各类业务培训班、组织外出考察、开展交叉审计、以审代训等形式,促进审计干部熟练掌握专业知识和技能,提高审计执法水平。三是要强化内部监督,从严治理审计队伍。要进一步完善审计机关内部监督制约机制,尽快成立法制督察机构,并充分发挥纪检和审理复核的作用,加强对审计干部审计执法情况和遵守审计工作纪律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要严肃处理,确保廉洁从审,坚决维护审计机关公正严明、依法办事的社会形象。(作者:云南省楚雄州南华县审计局 赵明旺)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

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