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审计人应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良臣”(07-7-23)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3日 15:03 审计署网站

  据《贞观政要》记载,魏征因一些权贵造谣中伤被唐太宗误解之后,劝唐太宗要使自己成为以国事为重,大公无私,敢于谏言与国君共享荣华富贵的“良臣”,而不要成为只考虑个人得失,只注重细枝末节,一味迎合国君,最终与国君共灭亡的“忠臣”。唐太宗听后诚恳的希望魏征要大胆进谏,无所顾忌和隐讳,做一个流芳百世的良臣。从此以后,君臣相知,凡有说魏征坏话的人,唐太宗一概不听,甚至严加痛斥和惩办,使那些爱进谗言、陷害正直大臣的小人销声匿迹,不敢为所欲为。正是由于唐太宗和魏征等一批“良臣”的齐心协力,才出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为和谐繁荣的“贞观之治”,至今对构建和谐社会仍有很多启发和值得借鉴的经验。以人为镜,可知得失;以史为鉴,可知兴替。在党领导中国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承担“谏官”职能的不在是几个人,而是由履行经济综合监督职能的一些综合监督部门来担当,这些重要监督部门中的人员素质如何,发挥作用程度怎样,直接影响到党和政府的执政能力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进度。就审计人员来讲,怎样才能真正成为服务政府宏观经济调控的“谋士”,保护国有资产和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卫士”,查处经济领域犯罪的“勇士”,笔者认为:首先应具备魏征那种大公无私,敢于进谏的“良臣”意识。要服务大局不怕得罪人,敢于揭露经济管理与运行中的漏洞与隐患,为政府规范经济管理多献良策。坚决克服那种为了部门利益或个人利益,患得患失,有失原则的严重失职行为。其次应具备魏征那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高参”素质。各级审计人员要在不断增强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质量意识、效率意识和廉洁意识的同时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努力钻研现代经济管理、财政、法律、金融、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全方位提高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质,进而提高为各级政府进言献策的水平。治理国家最重要得事情,惟独在于得到人才,用人不当,必定难以达到治理。现在任用人,必须以道德品行、学识见识为根本。万事在用人。希望掌握着人事任免权的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领导干部,要认真学习唐太宗的这一治国用人方略以做英明领导为己任,多选拔任用凭以客观公正、廉洁高效赢得全国人民赞誉的审计系统和其他部门敢于直言的“良臣”担当重任,是提高执政水平和从源头上有效防止整个系统、部门和区域腐败的最有效措施之一,势必会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进程。(作者:天津市审计局 刘墨良)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

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