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绿色GDP报告无限期推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3日 07:02 新京报
该项目技术组组长表示,推迟原因系发布方式尚有分歧且地方存在阻力 本报讯启动刚过3年,仅正式发布过一次报告的“绿色GDP”项目,已被“无限期推迟”发布报告。昨日,在某研讨会上,“绿色GDP”研究项目技术组组长王金南证实了这一消息。 “绿色GDP”不存在? “绿色GDP”项目2004年由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共同启动。今年3月,该课题组有关人士表示,2005年的绿色GDP核算研究已在去年年底完成并提交,污染损失和GDP扣减指数比2004年报告要更高。这份报告的最大突破点,是附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污染损失GDP扣减情况统计表。但该报告的发布一直没有公布。 本月12日,在国新办发布会上,对于“绿色GDP”报告迟迟不见公布的问题,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表示,“国际上尚无真正意义上的此GDP核算标准,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采取这样的核算方式,所以还不能够公布这些数据或者真正进行价值量的核算。”谢伏瞻当时说:“所谓绿色GDP,是一种俗称,是媒体、社会为了简化所说的一种名词”。 对于“没有绿色GDP”的说法,该研究项目技术组组长王金南昨日表示,“绿色GDP”,专业的说法应该是“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国际上也叫“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虽然是一种简称,但并没有本质差异。而且,该项目启动时的正式名称就是“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研究”。 “分歧在公开和不公开”? “肯定会无限期推迟发布”,王金南昨日对“绿色GDP”的前景表达了担忧。 他表示,该报告被搁浅的很大原因,在于环保部门和统计部门在发布内容和发布方式上存在着重大分歧。 据了解,国家统计局认为,有关环境核算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分地区核算数据只向国务院提供,作为决策参考,不对外发布。而环保总局则认为应该像2004年度的报告那样向社会公布。 “绿色GDP”报告搁浅的另一个原因,王金南表示是一些省市地方政府向两部委施加压力。他认为,虽然“绿色GDP”有各种障碍,但研究还是应该继续下去。 -大事记 绿色GDP核算是指从传统GDP中扣除自然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退化成本,能更为真实地衡量经济发展成果的核算体制。 2004年3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启动了《中国绿色GDP核算研究》项目,并于次年在全国十个省市开展了试点。 2005年4月,国家统计局前任局长李德水曾公开对绿色GDP表示质疑,从而引起社会关于“统计局和环保总局在绿色GDP上意见不一致”的种种猜测。 2006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一起发布首个绿色GDP核算报告。 2006年12月,在2006年度绿色中国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绿色GDP课题组代表高敏雪表示,“一些试点省市对是否继续参加核算表示动摇。”随后,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高调表态:“就算剩下一个省,我们也要把它做完。”他还多次表示,2005年度的核算报告将在今年春节后发布。 2007年7月,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表示,目前不能公布绿色GDP相关数据或者真正进行价值量的核算。 -报告数据 2004年,全国环境退化成本(即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GDP3.05%. 2004年中国环境污染的实际治理成本是959.65亿元,虚拟治理成本(即目前的污染如果消除需要的治理成本)为2874.43亿元,合计总成本为3834.08亿元,实际治理成本只占25%.2004年环境污染虚拟治理成本占GDP的1.8%.摘自《中国绿色GDP核算报告2004》 王金南,“绿色GDP”研究项目技术组组长。 “绿色GDP”研究项目始于2004年3月。两年零六个月后,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发布了首个“绿色GDP”核算报告。不到一年,即传来“绿色GDP”报告无限期推迟的消息。 旨在强调“可持续发展”的“绿色GDP”,为什么会搁浅?是其自身存在无法克服的技术难题? 还是遭遇到某种无法抗拒的阻力?就这些问题,本报记者昨日专访了该项目技术组组长王金南。 -对话 “一些省市要求不公布绿色GDP” 王金南表示个别地方“谈绿色变”;课题组面临解散危险 “没必要争论绿色GDP字面问题” 新京报:国家统计局有关负责人曾表示,国际上并没有所谓真正的绿色GDP的核算制度。你对此有何看法? 王:绿色GDP的确是媒体、社会为了简化所说的一种名词,专业的说法应该称作“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国际上也叫“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 我想,公众没有必要去苛求这种概念的差异,他们喜欢“绿色GDP”就让他们叫。没有必要就这一文字上的简称与统称争来争去。实际上,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2004年3月联合启动的项目,正式名称就是“综合环境与经济核算(绿色GDP)研究”,这有正规的文字报告,为了便于理解和推动,才被称作“绿色GDP”。 联合国统计署曾发布《综合环境经济核算指南(简称SEEA)》。2003年版的第453页专门讨论了绿色GDP的问题。我认为,无论从概念上还是内涵上,“绿色GDP”和国际上被广泛承认的“综合环境经济核算”没有本质差异。 “一些地方向两部门来函施压” 新京报:在这项工作中,环保和统计部门各自职能如何? 王:在绿色GDP核算工作上,统计部门应扮演“总设计师”的角色,起牵头作用。在资源、环境部门的支持下,在现有GDP核算的基础上设立卫星账户,做“减法”,明确发展过程中有多少经济增长是以牺牲资源环境为代价的。 新京报:2004年的绿色GDP报告是迄今唯一一次发布的绿色GDP核算研究报告。前年和去年的报告进展如何? 王:准确地说,环保总局和统计局目前开展的只是环境污染经济核算,是绿色GDP中的一部分。实际上,早在几个月前,2005年度《中国环境经济核算研究报告》就已经完成了,目前我们正在进行2006年核算工作。 之所以至今未能公布,很大原因在于环保部门和统计部门在发布内容和发布方式上存在着重大分歧。目前的形势我很担心。由于两部门分歧较大,看来联合发布2005年度的核算研究报告的可能性是越来越小。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我们的项目技术组将面临解散的可能。这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我认为如果没有统计部门的支持,就谈不上把绿色GDP核算纳入现有的国民核算体系。 新京报:今后再没有发布的可能? 王:肯定会无限期推迟发布。因为发布是两家共同的事。 今后如何,要总局领导决定。 另外,有些地方政府对公布本省的研究核算数据比较敏感。 早在2005年初,有10个省市启动了绿色GDP试点工作。 但是,一些地方仍处在“谈绿色变”的敏感期。个别试点省市还曾经向环保总局和统计局正式发函要求不要公布核算结果,施加压力。 新京报:来自地方的阻力是不是很大? 王:在我看来,“绿色GDP”造成地方这么大的震动,成为这样敏感的话题。这本身就证明它是有用的,触及到了一些地方官员的痛处。有触痛,就说明这项研究还有点用。由于扣除环境损失成本,会使一些地区的经济增长质量大大下降。目前许多地方仍然唯GDP至上,在这种观念支配下,绿色GDP其阻力之大可想而知。 “无论多困难还应该继续研究” 新京报:你如何看待“绿色GDP”的搁浅? 王:需要强调的是,这是一个研究项目。这本身就决定它是探索性的,没有必要非等到国际上设立一个明确的标准,我们再来开展核算。“绿色GDP”,虽面临着许多技术、观念和制度方面的障碍,但没有这样的核算指标,我们就无法全面衡量我们的真实发展水平,就无法用科学的基础数据来支撑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选择,就无法实现对整个社会的综合统筹与协调发展。 因此,无论有多少困难,我们都应当继续进行探索。任何重大的改革创新,倘若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就放弃正确的大方向而改弦更张,甚至削足适履,那么,整个经济社会非但不能进步,还会因循守旧而不断倒退。 本组稿件采写 本报记者 马力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