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质检总局七大措施严把食品安全关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1日 09:53 国际商报

  在线国际商报讯 记者高亚兰报道 “今年上半年,国家质检总局对粮食加工品、肉制品、乳制品、饮料、糖果制品、酒类、蛋制品等21大类食品开展了专项监督抽查,共抽查了3362家企业生产的3931种食品。合格食品3345种,平均合格率为85.1%。”这是记者从7月20日国家质检总局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的。会上,国家质检总局局长李长江就中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等方面的情况,回答了中外记者的提问。

  中国政府高度重视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按照从源头抓质量的工作方针,对产品实行统一的质量监管,全面加强质量立法和标准体系建设,不断改进监管方式,加强执法力量,对制售假冒伪劣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每年开展全国范围的专项整治,产品质量总体水平稳步提高,食品安全状况不断改善。

  针对有记者提问关于有水果罐头等个别产品抽查合格率偏低的情况,李长江表示,目前,米、面、油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产品合格率是95%,但也有个别产品合格率偏低的情况,这主要是一些小企业、小作坊所生产的。据了解,目前我国共有食品加工企业约50万家,其中有规模的大中型企业15万家左右,生产的产品占市场份额的90%以上。政府监管部门按照“抓大管小”的指导思想,抓好大中型企业的产品质量,管住小食品加工企业、小作坊,使食品监管工作逐步走上制度化、规范化。

  李长江表示,国家质检总局采取了7大措施严把

食品安全关:

  一是严格实施了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这项制度包括三个方面的主要内容:生产许可、强制检验、准入标志。所有28大类525种食品全部实施了市场准入制度。到今年6月底,共向生产企业颁发了104700多张食品生产许可证,获证企业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同时,已开展了食品用包装、容器、工具等7类食品相关产品市场准入工作。

  二是全面加强了食品生产加工小企业小作坊整治工作。对35万家食品小企业小作坊进行了专项整治。其中,1.6万余家小作坊停产或转产,8158家小作坊被强制停产,4272家小作坊实行联合、兼并,19万多家小作坊签订了食品质量安全承诺书,查处的无证生产、违规生产的小作坊26726家。小作坊食品的平均抽样合格率由2005年的60.3%提高到2006年的70.4%。

  三是加大了食品和食品相关产品的国家监督抽查力度,发现问题及时开展区域性、行业性整治。

  四是实行了食品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共建立食品安全监管责任区16030个。

  五是严厉打击食品生产“黑窝点”和使用非法添加物违法犯罪行为的专项行动。截至今年5月底,全国质检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33万人次,查获假冒伪劣食品货值金额近2亿元,取缔食品制假“黑窝点”180个。并实施了“百千万工程”(百市、千镇、万村),集中整治区域性质量安全问题。

  六是大力加强了食品标准体系建设和食品认证工作。制定了食品安全标准中长期发展规划,会同有关部门对1万多项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14万多项企业标准进行了清理,并对现有2463项国家和行业标准组织开展了修订,新制定了200多项国家标准。在食品认证工作方面,基本建立了从“农田到餐桌”全过程的食品、农产品认证认可体系。

  七是严把进出口食品质量安全关。全面加强对进口食品的检验检疫和监督管理工作,对出口食品大力推行“公司+基地+标准化”生产管理模式,实行备案管理,完善种养殖基地的动植物疫情疫病监测体系,完善农兽药残留监控体系,保证进出口食品安全。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