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专家指出政府应退出指数调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0日 07:13 中华工商时报

  股市:历史重演还是螺旋上涨?

  本报记者张媛源 贾林男

  刘纪鹏把头扭向一边,下巴略微朝上翘起,一言不发。这是在近日由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举办的2007第二季度经济形势讨论会上的场景。其时,易宪容正在论述自己的观点:在我国信用体系不完善的情况下,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的危机可能“比任何事情都大”。

  争论无关胜负。有在场专家表示,目前我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首要问题,就是政府要退出市场,切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再不能以股指为调控目标了。

  直接融资之争

  在这个研讨会上,刘纪鹏,一位参与

股票市场政策制定的中国政法大学教授,与易宪容———这位以“大嘴”闻名的社科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员,两人因为意见几乎针锋相对,而出现了近乎尴尬的局面。

  刘纪鹏首先谈到了资本市场改革问题。他认为,看待中国改革到底成功在哪儿,是否已经成功,这是一个改革的方法论的问题。“如果中国的两大风险点不过,我们不敢谈成功,一个是产权制度问题,一个是深化改革。”

  他认为,现在有两个快乐的烦恼,一个是宏观上我们遇到了钱多的烦恼,一个是微观上,经济上涨以后,又遇到了过热烦恼。对于“钱多烦恼”即表现会外汇储备巨幅增加背景下的流动性过剩问题,刘纪鹏认为需要从体制上进行分析,过热的背后实质问题是中国的融资结构不合理,过多依赖商业银行贷款,融资结构不好的背后是两种体制之争。

  “至少要把直接融资带动起来,大力发展资本市场,这背后是我们让民众参与投资,让民众解决发改委旧体制。资本市场大发展带来的是社会经济的全面带动,以这样的模式,带动产权制度,政治体制改革,包括政府体制改革。”

  “资本市场才能解决流动性过剩的治本方略。”刘纪鹏说。

  但关于资本市场改革进步的观点,易宪容则与刘纪鹏的观点截然相反。他说,“如果事实就是合理的这个观点成立,计划经济过去走过的路是不是合理的?所以光从股市来说,我认为既不是没有找出中国股市政策市的路。作为最近股市的震荡,很多人认为这是正常的,而散户30%亏损。这并不是民众认识不清的问题,而是我们现在一些人对股市结构的东西没有认清。”

  易宪容表示,中国金融市场到底如何发展,它跟金融交易特性有很大关系:其一,支付面对未来;其二,交易成本跟风险对未来不确定;其三,交易有一个合约来约定。合约需要有效的法律制度,有有效的信用制度。“中国证券市场一发展起来就出这么多问题的关键是金融交易的合约不一样。”

  “如果说我们现在这种信用制度不完善,大力发展中国证券市场,面临的问题会越来越多,危机可能比任何事情都大。”易宪容认为,中国的股权分置根本不算什么问题,根本的问题,就是中国股市资信制度建立了没有。

  易宪容还语意暗含地指出,中国的金融市场到底是以间接融资为主还是以直接融资为主,需要很好的研究,“而不是说说而已”。

  说到这儿,刘纪鹏终于按捺不住,甚至表示“你还是好好去研究你的

房地产去吧。”

  历史循环还是螺旋上涨?

  对于大力发展资本市场直接融资,还是得到大多在场专家的认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说,从长远看有两点共识,中国股票市场要发展直接融资,同时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

  国家信息中心宏观预测中心负责人范剑平则表示,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在中国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和必然。“商业贷款更适合固定资产投资,但不适合支持高风险,高回报的科技创新类投资,这类投资不足,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支持性就不强,解决创新类企业投资渠道问题关键在于直接融资。

  谈及目前股市的整体状态,许小年认为,目前的股市和前几次一样正进入一个政策市和资金市的循环,且已经进入到循环的最后一个阶段,具体表现整个指数向下滑行,交易量萎缩。他提到自己对股市非常失望,最主要问题在于因为市场政策实行层面上,和前几次有没有取得一些突破。

  “我非常遗憾的是,这次和前几次都一样,还是高了就打,低了就抬。转来转去,还是资金市、政策市。”

  作为银河证券首席经济学家,左小蕾则认为,资本市场并非很简单的在重复过去,虽然表现的形式仍然是如此,但“我认为是螺旋式的上涨,就是在一个更高层次上表现了这样一个同样的特征。与过去是有很多的不同,同时切不可忘记我们是摸着石头过河的,必须不断解决新问题,改革新问题,在大环境当中才可以寻求到一个进步,螺旋到一个更高层次。”

  易宪容指出,为什么中国的市场一出现就是资金跟政策的问题,关键是我们领导人和行政机关没有一个人愿意承担责任。出台一个政策,就说这个跟股市没有关系。事实上应该是,出台政策应该把目标说清楚,让信息透明化。“半夜鸡叫”主要是领导人对政策没有信息。股市要改进,尤其在政策方面。

  政府退出指数调控

  进入7月,股市时不时出现让投资者们心惊肉跳的跳水,所谓“宽幅震荡”。伴随着几只新股的网上网下申购,12日前后,

新股发行冻结资金高达人民币(下同)2万多亿元,再次创出新股冻结资金量新高,这个资金量甚至超过了目前深市流通市值近1000亿元。但与此一级市场高热形成戏剧性反差的是,二级市场交易量急剧萎缩,由前期高峰时的4000亿元左右锐减至7月13日的不足千亿,仅800多亿。

  这个成交量在刘纪鹏看来,是目前很大的危机。他说,“最大的问题不在现在,最大的问题不是股指,而是交易量跌到600多亿元。如果没有这个交易量,未来的半年到一年不容乐观。”

  刘纪鹏认为,目前解决了政府用行政手段干预股市的问题,但是现在没有解决用市场手段,对市场政出多头的问题。“当市场不需要快牛变疯牛的时候,我们市场平衡仍然由政府决定的。如果这个过程中,你判断这个市场已经疯狂了,政策都上,就会把人们的信心打跑。核心问题还是掌握在政府手里。它能不能用市场手段在解决这个市场不要变疯牛,也不要变成快熊当中的艺术。”

  许小年进一步指出,从长远看有两点共识,中国股票市场要发展直接融资,同时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从这两点共识出发,现在讨论更多的是应该怎么样进行中国资本市场制度建设,更快发展直接融资。

  “要想加强中国证券市场制度建设,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政府要退出市场,切断政府和市场的关系,而不能再以股指为调控目标。只要‘指数按照政府所设想的运行’这个目标存在一天,资本市场制度建设就没办法进行下去。法律建设也是如此。”

  左小蕾则认为,监管和干预是两回事,监管无论如何是要加强的。当然中国资本市场的问题在这里,不能说出了问题就严加监管,平时要成为一个常规的监管制度。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重要的。

  目前投机风盛行,股民大多通过反复炒作换手从而获得短期收益。范剑平认为,各方屡屡倡导价值投资长期投资无果的原因在于“目前收益分配的模式恰恰是不利于长期投资,而是鼓励大家短期炒作。所以很重要的一个制度建设就是改革我们收益模式,让投资者能够分享经济成长的好处,能够分享上市公司科技创新成果。”

  对于未来的改革方向,范剑平认为,恐怕政府要淡化对指数的调控,更多的把精力放在制度建设上。更多注重高速度优质增长的公司,还有要提高红利分配的比例,让大家通过长期持股获得更好的收益。还应将税收统筹考虑,使得税收模式鼓励大家长期投资,长期持股,而且是持有优质上市公司的股票,然后抑制短期投资。此外,缩小存贷差,让现在间接投资的银行不应该获得这么大的政策性收益。这样相应的利税水平提高以后,也会使股市分红水平得到提高。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