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绿色GDP数据发布搁浅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9日 14:21 21世纪经济报道
被外界苦等数月之久的2005年度绿色GDP核算数据终于等来了最终命运——主要参与机构之一的国家统计局正式表态,基于技术因素,目前尚不能够公布这些数据或者真正进行价值量的核算。 国家统计局局长谢伏瞻是在7月12日举行的2006年单位GDP能耗公报发布会上做此表示的。他说,“所谓绿色GDP,这是一种俗称,是媒体、社会为了简化所说的一种名词,现在只能很遗憾地告诉大家,国际上现在还没有这个意义上的GDP核算标准”,因而国家统计局无法将这些数据对外公布。 但谢伏瞻同时强调,国家统计局还是要继续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努力地探索可行的核算办法,把这项工作往前推进。 此前本报曾经报道,因为某些技术原因,绿色GDP数据的公布陷入“难产”(详见本报2007年3月23日头版《绿色GDP数据难产》)。此后,国家环保总局多位官员曾对外表示,这项工作仍在进行之中,数据公布虽然没有时间表,但最终仍有望出台。 国家层面2005年绿色经济核算研究数据原定于今年“两会”过后对外公布。 数据发布搁浅 谢伏瞻的此番表态,是2005年度绿色GDP数据迟迟无法公布以来最为明确的官方表述。 按照预期规划,2005年的相关数据将在春节前后公布,之后推迟到2007年全国“两会前”后——当时国家环保总局多位官员对外表示,这项数据的核算工作已经基本完成——但数据仍未公开。 此后,本报独家获得的一份文件显示,国家统计局于3月19日左右以正式文件形式通报国家环保总局,建议“有关环境核算研究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特别是分地区核算数据只向国务院提供,作为决策参考,不对外发布”。国家统计局将视国务院批复情况决定是否参与数据发布。 谢伏瞻最近的表态与本报之前掌握的统计局文件中显示的观点基本一致,上述文件称,“实践认为,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特别是价值量核算,是一项理论和方法都尚不成熟、国际上仍存在很大争议,在实际操作上难度很大的工作。迄今为止,国际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的政府部门正式公布他们的价值量核算结果。” 2004年3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和国家统计局开始了“全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与污染损失调查”的研究工作,并在2005年期间在全国范围内选取了10个试点省市进行2004年的绿色国民经济试核算,即“经环境污染调整了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和环境污染经济损失评估调查”工作。 2006年9月,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联合公布了2004年绿色GDP核算报告,但并没有公布31个省(市、区)排名。 当时的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因环境污染造成的经济损失为5118亿元,占当年GDP的3.05%。国家环保总局副局长潘岳当时曾经对外强调,国家环保总局和国家统计局计划进一步扩大核算范围,完善核算方法,逐步形成中国环境经济核算报告制度。 按照规划,在已经搁浅的2005年度数据中,将会包括对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和42个部门的环境污染实物量、虚拟治理成本、环境退化成本进行的统计分析结果。 量化考核难题 国家统计局的明确表态之后,各方舆论对此表示了极大关注。一个相对明确的共识是:中国迫切需要一个具有相对关联度的核算标准,来准确衡量经济发展与环境损耗之间的关系。 有环境专家认为,绿色GDP核算体系的基本衡量标准是,从现行GDP中扣除环境资源成本和环境资源保护费用——也就是明确在经济发展环节中的环境代价,不仅非常必要,而且十分迫切。如果长期将这种代价排除在国民收入账户之外,则势必扭曲社会经济发展的真实成本与收益关系,难以遏制滥用资源和破坏环境的趋势。 在这个前提下,即使绿色GDP数据无论是定性还是定量、精确还是粗略,只要能尽快在社会经济发展与相应的环境资源代价之间建立起某种对比关系,从而为政府、企业与公民的发展、生产与消费决策提供有益参考,就可以说是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这似乎也是国家环保总局一直在强力推行这项核算的核心原因,他们希望通过公布绿色GDP数据来唤醒对环境问题的认识,并展示保护环境不会成为经济增长的包袱。 但在统计学界也存在一种观点——研制绿色GDP的前提是完善环境核算工作,但由于资源耗减和环境污染很难找到一个合适的价格,同时也不易区分污染的区域性影响效应。 而由于计算困难,目前全球范围都仍然没有任何成功的绿色GDP体系可供借鉴,相应的数据和测算指标都处于摸索阶段,如果仓促出台这项核算,有可能会影响到宏观经济运行的决策指标。 对于绿色GDP对中国环保工作以及政绩考核体系的指向作用,各方都毫不怀疑。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绿色GDP核算的推进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谢伏瞻说,目前的环境核算工作还只是在研究中,国家统计局将本着十分严谨、科学、慎重的态度,继续积极开展研究工作,努力地探索可行的核算办法。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