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肉价起落牵动民生几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7日 15:04 钱江晚报

  据杭州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监测结果显示,7月10日以来,杭州市场上的全精肉价格不断刷新着5月29日12.8元/500克的记录,至昨天,已达14.6元/500克。

  今年以来,这已是第二波的肉价普涨,“与5月底的第一波涨价相比,这次价格上扬速度快,幅度大。”杭州市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周一东副主任说。

  今年4月底5月初,杭州市物价局价格监测中心已经监测到猪肉价格加速上涨的苗头。5月29日这天,猪肉价格首次创下10年来的最高点——12.8元/500克。

  有关部门立即采取措施,积极组织货源,并在市区农贸市场倡导微利售肉政策。

  6月份,价格从高点拐头向下,6月中旬回落到12.06元/500克。

  然而,到6月下旬,生猪收购价格和白肉批发价格再度上扬,带动了零售价格的再度上涨。

  据国家统计局浙江调查总队调查,6月份浙江居民消费价格(CPI)比去年同期上涨3.8%,其中猪肉价格上涨63.3%。

  杭州生猪储备充足 本报记者 探访萧山围垦生猪养殖场

  楼法庆的生猪养殖场在萧山围垦六工段。那里有5万头猪。肉价的再度上扬,让楼法庆和他的百余员工丝毫不敢懈怠。他们得每时每刻盯着猪舍里大大小小的猪,给它们喂食、冲凉、补营养。

  如今养猪更精心

  肉价如此高昂,养殖场对于猪的饲养及健康都比以前更加精心了。在经过严格的消毒之后,记者穿上白大褂才能进入养殖场。

  “今天中饭增加营养了,多添点鱼粉。”一旁的管理人员小俞告诉记者,以前价格低迷的时候,比较贵的配料,比如鱼粉啊、大豆啊都不多的,现在行情好,营养也得跟上:“一顿饭要考虑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合理搭配。”

  这几天,楼法庆的养殖场每天都有20头母猪进入预产期,一天能添200头左右的小猪。小猪精心饲养到6个月就可以卖了。而近来每天100多头肉猪的成交量也让大家心情愉快。100多头猪,进账在十五六万元左右。

  楼法庆的养殖场是国家生猪活体储备场,一年要保证900吨活猪的储备量。而目前,楼法庆的养殖场活猪储备量为5000吨。

  去年我亏了200多万

  在浙江萧山,像楼法庆这样养猪上了规模的养殖场已达30多家,最多的养殖户养猪10万头左右。猪肉价格的波动,让这些养殖户既喜亦忧。欢喜自然是因为肉价上涨有利可赚,同时他们又担忧市场在达到一个高峰之后,还会有一个低谷。所以,他们不敢轻易扩大养殖数量。

  这不是没原因的。楼法庆扳着指头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去年6月份猪肉价格最低的时候,他每养一头猪就要生生亏掉200多元。“一般情况下,一头猪要养到100公斤才卖,那个时候我们养到90公斤就卖了。猪小,亏得就少。”楼法庆说,去年他亏了200多万元,最多的时候外债达到1400多万元。当然,如今一头猪能让他赚两三百元。

  养殖户期盼市场信息

  面对猪肉价格的波动,政府部门有否出台“特殊政策”鼓励养殖户多养猪?杭州市农业局副局长赵敏告诉记者,杭州目前还没有针对养猪户的专门补贴,但从扶持大农业的角度来说,政府部门一直对都市农业园区、畜禽养殖小区、通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基地等给予扶持。目前,农业部门已就关于杭州生猪产销预警机制和杭州生猪产业的扶持政策,向市政府提交了相关建议。也许,不久的将来,养殖户们就能享受到专门的补助了。

  养殖户们认为,生猪产销波动大,与他们掌握的市场信息不灵通有关,他们期盼,有关部门能及时将市场预测信息告诉他们。

  新闻纵深

  杭城吃肉问题不大

  记者从杭州市农业局畜牧处了解到,据初步统计,今年年初到第二季度为止,杭州出栏肉猪总量为148.27万头左右,仅比去年同期减少1.81%。这主要还是归功于萧山等地的规模化养殖。

  杭州市农业局畜牧处副处长傅宪华告诉记者,照目前形势看,杭州应急情况下的吃肉应该没多大问题。大杭州一年(包括建德等5县市)平均销售的活猪在380多万头,杭州本地养殖场能提供的数量在300万头左右,在价格杠杆的作用下,这个缺口并不难消化。

  四原因导致涨价三部委出台举措

  新华社日前也发布了

商务部部长助理黄海就猪肉形势答记者问的消息。消息指出,此次猪肉价格上涨,主要由于以下四个原因:

  一、信息传导不畅,经常发生“供不应求”和“供大于求”交替出现的周期性波动;二、部分生猪主产区发生生猪蓝耳病等疫情,造成母猪流产、死胎,生猪存栏量下降;三、国内外饲料价格持续上涨,加大养殖成本,对生猪供应产生不利影响;四、今夏我国部分地区持续高温,严重洪涝灾难频发,不少道路中断,给产销区之间的生猪及猪肉调运造成很大困难。

  7月16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农业部、商务部召开部分省市生猪生产供应和价格工作座谈会,要求采取迅速扑灭猪蓝耳病、千方百计增加猪肉供给、严控玉米深加工盲目发展和出口等8项有力措施,努力稳定生猪生产供应和价格。

  肉价回落尚待时日

  目前看来,想买便宜放心猪肉的市民还得再等等。 “如今周边城市遭遇洪水,加上夏季长途运输成本等原因,外地猪要进杭州比较困难。”傅宪华说,去年肉价攀升,饲养户养殖的猪虽然有增多,但猪的生长有一个周期,肉价要大幅回落至少要到明年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肉价可能会略有下降。

  “马大嫂”买菜经——肉买得少了水产买得多了

  7月10日早上,家住杭州天目山路文天社区的林阿姨和往常一样,准时出现在了文三路农贸市场。

  她看中一块肉,熟识的摊主报出的价格却让她一阵失望。“12元。”她忍不住低声抱怨,“还这么贵啊”。

  “平时买菜都挺省的。”林阿姨告诉记者,但这段时间儿子放假在家,他喜欢吃肉,但这么高的肉价让人有点下不了手。林阿姨说,前段时间这里还实行过“微利售肉”,但好像没几天,这个措施就取消了。

  “‘微利卖肉’持续时间不是很长。”一位肉摊摊主坦言,主要还是7月以来肉价上涨特别快,哪里还能“微利”啊,必亏无疑。

  一边,水产区的生意却明显闹猛。18元一斤的明虾让不少马大嫂们露出笑容。“以前觉得吃虾算是个奢侈,现在肉价都涨到10多元了,买虾吃也不过如此。”一位大妈如是说。

  不过,也不是每户家庭都对肉价敏感。一家广告公司负责人林某告诉记者,他知道猪肉涨价的消息,但他对此的反应都体现在了股市上——今年5月,他便开始着重分析了一些农业股,并挑选了两只股价已明显受益于猪肉涨价的饲料企业股。对于饭桌上的肉是不是贵了,林某坦言“没什么感觉”。

  猪肉价格往上蹿,但淡水产品价格很稳定,原本物价部门担心因休渔期涨价的带鱼、鲳鱼、墨鱼等海水产品价格,近段时间也没有抬头。牛肉和羊肉的价格也都比猪肉要低。所以可供市民选择的余地还是比较大的。

  民工那顿中饭——他瞥了眼大排却只要了点肉汤

  中午时分,记者来到了延安路一施工工地。走进工地食堂,热腾腾的饭菜已准备就绪,空心菜、豆芽、干豆、雪菜、土豆烧鸡块、大排一字排开。

  记者注意到,所有的菜都装满一大脸盆,惟独大排只准备了16块。“大排吃的人很少。”食堂伙计说,大部分农民工兄弟都舍不得吃,准备多了卖不完。

  正说着,一位李姓贵州民工进了食堂。他要了8两饭、一份豆芽和一份空心菜。他瞄了一眼大排,犹豫了下,轻声说了句:“能否给点肉汤,好下饭。”

  打好饭后,李某便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不吃肉,那么省啊?”记者忍不住问。

  “现在的肉太贵。”他告诉记者,他已经好几天没吃肉了。“食堂里的大排虽然只卖2元钱,但现在大排的分量跟以前没法比。”他比划着说,以前的大排有手掌那么大,而现在一口就能吃完。“以前不太舍得,现在就更舍不得了。”

  记者发现,几乎所有的农民工到食堂后都只点素菜,饭装上满满一碗。一位姓石的农民工告诉记者,他的宿舍里还有点鸡蛋。“不吃荤菜,干活肯定没力气。”他说,以前他是自己炒点肉,现在肉贵了,就炒点鸡蛋,补充补充。

  超市左右为难——少卖了300公斤提价还是不提

  猪肉价格上扬,让规模庞大的超市也有点熬不牢了。

  日前,记者来到了庆春路“世纪联华”超市。在生鲜产品区域里,记者看到一块醒目的牌子:大排12.50元/500克、杂排8.19元/500克、夹心精肉9.98元/500克……广播也以“今日促销价”的名义持续地播放着这些数字。“好像是比菜场便宜一些。”一位正在买菜的大姐对同伴说。

  “但即便实行低价,超市的肉品销售量仍在下降。”超市生鲜组肉品科负责人陶新胜说,以前,超市一天能销售肉1吨左右,而现在往往不到700公斤。

  他告诉记者,超市实现这一低价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但由于进入7月份以来,肉价再次上涨,这一低价已经让他们处于盈亏的临界点。“现在我们正密切关注。”他说,如果进价仍维持在目前这种水平,甚至继续走高,他们准备在本月重新调整肉价。

  餐饮老板愁上心头——那喷香的酱骨架越卖越发愁

  马国庆和他的东北老家菜馆,在杭州早已小有名气。

  “以前,酱骨架卖得好,心里当然高兴了。如今这酱骨架,却让人越卖越发愁。”马国庆说,这笔账他是一算吓一跳——18元一份的酱骨架,已是毫无利润可言。

  “便宜的时候,骨架3元一斤,现在则是7.5元一斤,翻倍都不止。”再算上其他材料、制作费用,这盘菜草草一算,成本已高达15元,而这其中还没有摊进员工开支、房租、水电费等各类成本。

  锦香来餐厅负责人彭云对肉价上涨也是颇有烦恼。“对饭店来说,肉是‘根本’。肉涨价,影响太大了。”

  她让财务拉出了近期鲜肉采购价以及所占利润比的单子,指给记者说,“采购成本比去年增长了6.7%左右。”

  现在已有商家通过或明或暗的方式,来抵消原材料价格上涨对经营成本的影响。杭州“伊家鲜”董事长伊建敏表示,他也发现了这个现象,“餐饮行业的压力着实不轻。”不过,伊建敏称,目前他们并没有考虑对菜肴进行价格调整。

  不过,显然不是每家餐饮店都能坦然面对汹涌的成本上涨。“以前每月购买的骨架金额都控制在万把元左右,如今起码一万四千元以上。光骨架这一项,一年就没了近5万元利润。”东北老家菜馆的马国庆摇头不已,“这样下去,不是调价,就是减量。”

  60元肉价补贴——低保户餐桌多了点荤腥

  因为肉价等副食品价格大幅上涨,杭州市政府决定对低收入人群一次性发放60元/人的补贴。

  杭州市民政局救灾救济处严伟明处长说,6月15日前,这补贴资金已全部发放到位。杭州市区(除萧山、余杭外)1.9万人拿到了这笔补贴。

  “我在6月上旬就拿到了这笔钱。”家住杭州文天社区的何阮华告诉记者。他今年63岁,一个人生活。每天清晨,何阮华会去菜场采购食物,花的钱控制在10元左右,中饭晚饭吃得好点,每顿花4元钱。

  在这么多菜里,何阮华最喜欢吃蹄膀肉,而如今肉价飞涨,他只能忍痛割爱,多吃蔬菜。“现在我一个月吃一回,买来三四元肉,然后剁成肉饼,放在饭锅里蒸蒸。这也多亏有了补贴,所以还能吃上肉。”

  与何阮华同是低保户的周珺说,政府出台的补贴措施,多少还是缓解了些她家的“吃肉难”,“以前我爸爸妈妈买菜回来还会抱怨肉贵了,现在,我一周会吃一两次全精肉,我很感谢政府能出台这一举措。”

  据了解,包括杭州在内,大部分省市已经启动对低收入群体的补贴工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