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贸易顺差并非近期外汇储备高企“元凶”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7日 09:59 国际商报

  1.33万亿美元———上半年我国外汇储备再创新高,有分析认为,这与同比增长八成多的上半年外贸顺差因素有很大关系。然而,中金公司在最近出炉的报告中指出,贸易顺差并非近期外汇储备增长的最主要因素,是热钱在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报告认为,近年来,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已经给国内流动性带来严重挑战。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外汇储备增长过快,并不完全由贸易顺差过大造成。事实上,贸易顺差占新增外汇储备的比重近5年来平均是在40%至50%之间。尽管去年贸易顺差对于新增外汇储备的贡献率较高,达到71%,但今年以来其贡献率已经显著下降为34%。

  在今年新增的外汇储备中,无法由贸易顺差和境外直接投资(FDI)所解释的部分大幅增加。中金报告称,这可能显示热钱的涌入,如何在逐步增大

人民币汇率弹性的同时,严格监控外汇数据,设法查处热钱流入,仍是我国所面临的一个严峻任务。

  商务部研究院梅新育博士一方面肯定了热钱大量的存在,另一方面也认为,中金报告将贸易顺差和FDI之外储备增值的全部视为了“可能的热钱”,却忽略了证券投资和外汇调期业务等因素的作用。

  非典型游资冲高外汇存量

  贸易顺差上半年对新增外汇储备贡献率的显降,有着其阶段性原因。据梅新育分析,最主要是受央行外汇调期作用的影响。去年以来,央行进行了几笔外汇调期业务,每笔均在40亿美元左右。由于前年央行并未做外汇调期,因此该业务就等于减少了去年外汇的数量,也即减少了去年外汇储备的增量。但调期业务在今年到期,便增加了今年外汇储备增量,导致贸易顺差在新增外汇储备中的比重相应下降。

  证券投资因素对外汇储备的增加也“功不可没”。中国企业把在国外证券投资收入转换成人民币资产流入国内,这不属于一般意义上的外资身份的热钱,但确实又发生了实际意义的跨境资本流动。梅新育说:“如果一定要给这部分资金起个名字,可以叫它中国国籍的热钱。”

  此外,受

人民币升值和股市火爆因素的影响,更多居民和企业选择将手持的外币转换成人民币资产,这也增加了外汇储备,但这并未发生严格意义上的跨境资本流动。

  以上三个因素均不属于贸易项下顺差,也非FDI,这部分非典型游资被专家认为是冲高上半年外汇储备量的重要因素。但梅新育认为,这只是阶段性现象,不代表长期趋势。

  巨额储备“欲出无门”

  虽然贸易顺差不应承担近期外汇储备高增的主要责任,但其大幅增长也的确引起了人们的普遍担心。如何消费大量顺差积累的储备,成为国内各界研究和关注的焦点。

  对于下半年贸易顺差增速,中金公司的报告预计,尽管中国于上半年先后对“两高一资”产品征收出口税、降低某些产品进口关税,大范围内降低商品出口退税率,且接下来有可能通过更加严格的方式,进一步遏制某些“两高一资”产品出口。但这种结构性调整政策对减少总体贸易顺差效果有限,下半年出口增长保持稳定,贸易顺差将进一步上升。

  当前,除了控制某些产品的出口外,业内人士也都强烈意识到应通过扩大内需和积极鼓励进口来平衡国际收支。内需的提振被业界讨论认为并非“朝夕之功”,刺激进口则成为理论上可能发挥即效的途径。

  但我们面临的问题是,一方面中国有强烈地购买国外高新技术、产品的愿望,另一方面则是美国等国家对华出口管制的一再收紧。仅靠买几架飞机,进口点棉花大豆,对减少沉积的巨额外汇储备和缓解中国顺差而言,无异于杯水车薪。

  6月19日,美国公布了对华高技术产品出口管制新规。此次新规又增加了31项对华出口需申请许可证的物项,扩大了许可证商品范围。中国业界强烈表态,此举进一步加大了企业的经营成本和政治风险,不仅打击了两国企业开展高技术贸易的信心,也损害了中方为扩大自美进口所做的努力,不利于促进中美贸易均衡发展。

  这一规定自宣布以来也遭到了美国制造业和高新科技产业的强烈反对。一些美国分析人士认为,这反映了美国政府对中国的提防心理和“冷战”思维,而这种管制措施既损害美国公司利益,也会加剧目前的对华贸易赤字。美国全国对外贸易理事会主席威廉·赖因施就指出,新规“过于严厉”。

  平衡贸易顺差,仅靠中国自己的力量并不现实。无论中国如何努力,美国等国家有意无意间所采取的行为并无助于解决双方贸易不平衡的问题。

本报记者 裴玥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