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国有银行高管激励何时破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5日 09:50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李利明 北京报道

  就在建行推出员工持股计划——27万名员工获准购买8亿股建行股票之际,各家国有控股银行筹划已久的高管层股权激励却不见任何动静。“这件事情推动起来有阻力。”一位银行监管官员表示。

  据了解,这类计划无疾而终的原因是,不但几家国有银行的主要出资人不同意,就连各家银行自身也担心此举有悖和谐社会的大背景。

  面对几家银行一些高管和骨干人才由于待遇问题的流失,耶鲁大学金融学教授陈志武认为,高管层股权激励计划难产,正是国有银行体制与市场化改革方向不相容的体现。

  无疾而终

  “国有银行实施高管层股权激励计划基本上没有可能。”一位知情人士告诉记者。认股权之类的股权激励计划是公认的留住职业银行家的重要手段。

  据接近建行核心层的一位人士透露,去年上半年建行就准备推行高管层股权激励计划。在去年召开的几次董事会上,高管层股权激励计划都作为正式议题进行讨论;中行和工行在其招股说明书中也披露了准备推出高管层股权激励的信息。

  有传言说是监管机构不同意这样的计划,但是一位银行监管官员向记者表示,这类议案在各家银行的董事会讨论时就未能获得通过,主要是他们的主要出资人不同意。中行和建行的主要出资人是汇金公司,工行的主要出资人是

财政部和汇金公司。

  知情人士透露,在某家国有银行的董事会会议讨论高管层

股票增值权计划时,不但汇金公司派驻的董事们不同意,来自国内的一位独立董事也不同意。他的理由是:对于高管层来说,股权激励计划只是在股票上涨时让他们获益,在股票下跌时对他们并没有惩罚,他们不承担任何风险;而员工持股虽然使员工以较低的价格买进本行的股票,如果股价严重下跌,员工也可能遭受损失。

  一些人认为,高管层股权激励计划是在变相为他们涨工资。“对于持此类观点的人来说,他们并不考虑高管层对于银行的贡献是基层员工的多少倍。”陈志武说。

  平均每人不到3000股,很多建行员工并不觉得员工持股能够给他们带来多大的激励。“这相当于一次性改善员工的福利,而且只有那么一点,员工不一定领情。”一位知情人士指出。

  苦乐不均

  某股份制银行的董事长在谈到高管股权激励计划时表示,股权或者认股权并不是一个最好的激励方式,但它却是从华尔街到香港的众多上市公司目前普遍选择的激励方式。

  中国银行业曾经进行过高管层股权激励的尝试,这就是中银香港的认股权计划。2002年7月在香港上市的中银香港,曾按照国际惯例推出了高管层的认股权计划,当时给予了包括时任中行董事长兼行长的刘明康在内的董事及高管层认股权合计31,132,600股,其中董事13,737,000股,分十年行权。几年间,由于刘明康就任银监会主席,刘金宝获刑等情况发生,到2006年末授予董事们的认股权下降到8,820,600股。

  业内人士曾经普遍认为,国有银行海外上市必定要解决这个问题。但是两年下来,这件事情并没有取得进展。目前,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和外资银行的高管待遇的差距有日益增大。

  股改上市后,国有控股银行高管层的待遇比之前有了较大的提升。根据各家银行披露的年报,2006年,工行、中行和建行的高管年薪都在税前100万元以上,其中,工行董事长姜建清、中行董事长肖钢和建行董事长郭树清的税前年薪分别是130万、152万和140万。但是与股份制的高管相比,待遇差距很大。2006年,深发展董事长法兰克·纽曼的税后年薪达到995万,招行行长马蔚华和民生银行董事长董文标的税后年薪分别是446万和452万。招行和民生的副行长一级税后年薪都超过了200万。

  “国有银行高管的待遇连一些股份制银行的部门老总都不如。”某国有银行的一位管理人员向记者表示。在有的股份制银行,部门总经理的税后年薪都超过100万。中行的一位人士告诉记者,中行各海外分行行长同一级别的一些外资银行的分行行长,年薪都在百万美元。

  对于一些股份制银行而言,虽然高管层的待遇远远高于国有控股银行,但是高管层的股权激励也已纳入议事日程。民生银行2004年计划发行H股之际,就准备借H股上市推出高管层和业务骨干的股权激励计划;招行原本计划在去年H股发行之际推出高管层股权激励计划。招行行长马蔚华向记者解释,高管层股权激励计划需要层层审批,为了赶H股上市的进度,只能首先完成香港上市以后再进行。可以预计,高管层的股权激励计划在股份制银行将很快推出。

  在几家国有银行股改以来,高管辞任的情形已经出现。2005年8月,中行董事会秘书刘宏辞职;去年9月,建行董事会秘书宣昌能辞职,加盟私人股权投资公司J.C弗劳尔斯,“他在那里的待遇要比在建行好不知多少倍”;不久前,建行董事会秘书兼投资

理财总监张龙辞职,据说是要涉足私人股权投资(PE)。

  “这很难说不是待遇的原因。”一位资深业内人士表示。

  势在必行

  陈志武认为,高管层股权激励计划难产,正是国有银行体制与市场化改革方向不相容的体现。他指出,要坚持国有银行的市场化改革方向,此类激励计划必须坚决推行。

  2001年6月,中国加入WTO,任中行董事长兼行长的刘明康指出,入世之后中外资银行最大的竞争将是人才的竞争,将有大批中资银行的人才流失。留住人才,除了事业留人之外,经济激励留人更为重要。

  各家银行在市场化招聘高管方面也迈出了一步。中行从2005年开始全球招聘高管,并且给出市场化的待遇。去年9月辞任的信贷风险总监LonnieDOUNN当年从中行领取的报酬是791万元;中行董秘杨志威(香港人士)的年薪是571万元。但是除了这些全球招聘之外,各家银行在传统的董事长、行长、副行长、纪委书记等传统的“中管干部”高管之外,也增加了一些非“中管干部”的高管,如各家银行的董秘、工行的首席风险官、中行的总稽核、建行的首席财务官、首席风险官、业务总监等等,非“中管干部”高管待遇略低于总行副行长。

  对于他们而言,现有的待遇明显激励不足。”一位对国有银行内部运行很了解的人士说,“但是这些人是国有银行的骨干和一些业务部门的骨干是外资银行和股份制银行抢夺的目标。抢夺的手段之一就是提供高得诱人的待遇,并且还有可能获得股权激励。‘事业留人’的口号在相差悬殊的待遇面前多少有些苍白无力。”

  对于国有银行那些 “中管干部”的高管而言,很多人认为他们的待遇虽然不如股份制银行,但是与同等级别的官员相比,待遇不知道要高多少倍,应该知足。而在陈志武看来,在银行业这个专业性很强、竞争激烈、高管能力至关重要的行业,高管的业务能力和专业要求就要比同级别的官员高得多。因此陈志武认为,如果国有银行要坚持市场化的改革方向,也必须给予这些“中管干部”股权激励,可以采取类似中银香港的认股权计划那样,在一个较长时间段内分批行权。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