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立足共富 破解三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0日 09:04 中国经济时报

  访谈人物:全国千县工程办公室主任,原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处办公室负责人郝盛琦

  全国千县工程办公室副主任兼秘书长刘育麟

  全国千县工程专家委员会常务副主任、新农村建设研究中心主任姜文赞

  ■“三农”问题三人行■本报记者 王海坤 实习生 刘婷婷

  人的因素非常关键

  建设新农村必须有以致富带头人为核心的创富群体

  

中国经济时报:郝主任,您好!作为关注“三农”问题的老领导,您在农业、农村、农民领域长久以来关注的问题有哪些?

  郝盛琦:农民问题是个全局性的重大问题,过去战争时期如此,现在建设时期同样如此。现在二元化结构非常严重,城市已经是高水平的现代化,农村却还依然贫穷。

  从国民经济发展角度来说,如果农村的购买能力不提高,就难以实现经济良性循环。普遍富裕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良性循环和自我循环关系极大。今年的1号文件提出现代化农村建设的口号和目标,我认为这是很对的。农村现代化是全局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环节。

  中国经济时报:现在口号虽然提出来,但实行起来会不会特别难呢,毕竟我国农村面积如此广大?

  郝盛琦:什么工作都是有难度的,关键是靠我们自身的努力。最近我们19个省当中有50个村都实现了高水平的现代化,这还是不完全统计。据我估计现在全国人均经济收入万元以上的村至少有1000-2000个。

  中国经济时报:这50个村的模式容易复制吗?

  郝盛琦:不应该说是复制,但是可以创造,它们的精神和经验可以借鉴学习。建设现代化农村本身说难也不难,看县里、村里有没有致富的带头人,人的因素很重要。有一个以带头人为核心的致富的核心群体,然后带领群众一起拼搏,就容易实现。

  中国经济时报:有些地方受制于较差的自然地理条件难以发展,比如贵州和西部一些地区。

  郝盛琦:我刚说的50个村里就有很多是穷山恶水,但有致富带头人、有核心群体照样可以改变。

  中国经济时报:这50个村有西部的么?

  郝盛琦:有。地理位置好的区域同样有很多穷困的地方。总之,建设现代化新农村是一个比较长期的战略

建设工程

  提倡共富精神

  走合作经济的道路

  中国经济时报:郝主任觉得建设现代化新农村这个工程的难点在哪儿?

  郝盛琦:就是我先前所说的,能不能有带头人,一些领导同志能不能以身作则带领群众干,共营共利,有这样的精神境界。

  中国经济时报:当今这种精神好像越来越被冲淡了。

  郝盛琦:正因为此所以才要提倡。我觉得这主要还是教育和引导的问题。这是农村问题的最难点,而且也是必须要做到的。第二个难点,是要走什么途径致富。这个问题探索了几十年,有一个基本的思路就是走合作经济的路子,即共同联合起来搞规模经营。

  中国经济时报:但是现在各个地方实行的比较少。

  郝盛琦:这正是我国农村发展速度缓慢的原因。

  刘育麟:合作经济并不是以前的计划经济。一家一户的制度不会改变,但是家家户户之间要合作。是在不改变家庭承包的基础上通过合作社、合作组织等形式联合起来。小岗村以前很穷,现在他们组织、合作起来了,也富起来了,这很值得我们思考。以上郝主任提到的这50个村走的都是这种合作经济。甚至他们有些从前地就根本没有分。

  郝盛琦:如果采取了合理的合作经营,农村就能更有计划地转移劳动力。我研究了改革开放后的100多个农村合作社,不该分的分了,结果很多失败了。北京的刘庄不愿意分,当时就是动员也不分,才会有现在的成功。所以,关键是致富带头人有胆略、见解,要有魄力。如果分得不合适可以收回来,怎么对群众的共同富裕有利就怎么干。要培养这种人、发现这种人,这是个大工程。难点在这儿,起点也在这儿。否则农村现代化再叫十年、二十年仍是这个样子。

  西部的问题也是如此。关键是培养人,地理因素可以制约发展但不能决定发展。

  城市是靠农民的奶水养大的

  工业反哺农业是基本的要求

  中国经济时报:带领农民致富是一项工程,这其中政府、社会力量和农民自身各自应该充当什么样的角色呢?

  郝盛琦: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目前口号是有了,但政府部门和社会力量,动作还比较迟缓。我们组织了一次企业家到困难县对接,但很有限。那还是我们千方百计地筹划,可是再深入就很难了。

  中国经济时报:怎样形成一种办法使社会力量比较方便地介入其中?

  郝盛琦:这是个比较大的课题。光靠自觉、自动还是有限的,政府的号召还是很必要的。像地方党委、政府可以先号召一些社会力量深入,再由其他社会力量组织配合。

  中国经济时报:工业反哺农业是必然的。

  郝盛琦:反哺农业就是靠企业啊。

  姜文赞:做这些事情的企业也有,但还是比较稀缺。现在很多企业拔根头发就大肆宣传。这要从根本上研究企业,研究企业兴起、发财的途径,我们和资本主义国家不同,企业的发展主要靠国家的政策。反哺农业停留在口号上,没有措施、没有手段,只是靠发善心,这是很有限的。

  企业必须明晰几点:第一,如果没有党的政策是不会有今天的发展的;第二,很多企业依靠国家资源致富,同时还带来了很多环境问题,牺牲了很多人的利益。当然,我们不否认当中有一些企业是靠自己的智慧、勤奋、能力发展起来的。但是,从历史发展的视角来看,过去抗战时期农民作出了多大贡献,牺牲了财富甚至生命;在建设时期,中国的农民在支持工业上倾注了多大的热情,从土地上、资源上、民力上自动的支援;在改革时期也是如此。可以说,我们的城市是靠农民的奶水养大的城市,因此工业企业发展起来后反哺农业是基本的要求。对这些,要有方法让这些企业在富了之后自愿地把“奶”挤出来,流到农村,回报农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