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人大经济研究所报告认为我国实体经济并未过热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9日 01:40 金融时报

  本报讯 记者章永哲报道 我国GDP增速已连续4年达到或超过10%,经济是否过热已成为社会各界争论不休的一个热点话题。7月7日,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研究所在北京举办的“中国宏观经济论坛(2007年中期)”上发布了《中国宏观经济分析和预测报告(2007年中期)》,否认了我国经济处于过热状态。

  报告认为,今年上半年虽然我国出现了CPI持续走高,“双顺差”进一步扩大,外汇占款大幅度提高,流动性过剩依然严重,房地产价格进一步攀升以及股票价格高位大幅振荡等状况,但实际GDP只是小幅偏离潜在GDP,并没有产生实质性的通胀压力,实际投资增长速度出现回落态势,消费增长启动有力,核心CPI和其他价格指数较低,宏观流动性过剩状况下微观流动性约束依然存在,因此,中国实体经济并不存在过热,较高的GDP、投资和CPI增速并不构成全面紧缩的理由,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在总体上应当继续采取中性定位、差别操作、组合实施的策略。

  报告预计今年我国GDP增速将为10.8%,这一数据根据“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宏观经济分析与预测模型——CMAFM模型”计算得出。同时,该报告还预计,今年我国投资增长速度将为21.8%,社会消费将增长16.2%,贸易顺差增长速度将超过60%,狭义货币供应量将达到18.1%,M2增长速度将与2006年基本持平,CPI将达到3.2%。

  此外,报告还呼吁突破“流动性过剩恐慌”、消除“流动性问题泛化”倾向,理性处理结构性失衡与流动性过剩之间的关系。报告认为,我国宏观流动性过剩不仅是内部金融资源配置结构不合理以及市场结构畸形发展的产物,也是世界经济失衡与我国经济失衡的产物;同时也是中国货币需求结构和资产结构调整以及金融深化的产物。因此,流动性过剩一方面反映了宏观经济的问题,同时也蕴含了纠正问题的契机。报告建议,采取疏堵结合、结构性调整政策与金融政策结合、长期工具与短期工具结合等组合性措施,在减缓流动性过剩带来的金融不确定性压力的基础上,积极引导过剩的流动性服务于金融市场的发展与整体结构性调整,服务于产业结构与区域结构的调整。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