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今年第一单“夭折” 资产证券化机构观望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8日 14:36 经济观察报
本报见习记者 宁方朋 深圳报道 6月27日深交所首只挂牌转让的资产证券化产品 “莞深收益”(代码:119001)悄然结束。而就在一周前,今年计划募集80亿元的第一单资产证券化产品 “开元信贷资产支持证券”,因未能达到最低募集资金额而惨遭夭折。 经历过10年等待,制造过2005年底破题热潮的中国资产证券化,今天脚步又缓慢下来。 收益尴尬 “曾经火过一阵子,但近一年,这一类产品开始冷却了。”广发结构融资部的邓明霞评论说,政策面的谨慎和债券市场利空积累是主要原因。 不过,现实利率环境、国债收益率持续上升以及股市走牛的财富效应下,资产证券化产品低收益成为一个现实的尴尬。 2005年12月,广发获准发行“莞深高速公路收费收益权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募集资金5.8亿元,购买6亿元东莞控股莞深高速(一、二期)在18个月内产生的公路收费现金流。通过投资货币市场基金的再投资管理,投资者的投资收益率达到3.56%,超过了计划设立时的预期年收益率 3%-3.5%。 “莞深这个产品独具特色,是惟一向个人投资者开放认购的。现在看来,整体交易情况还挺好。”邓明霞说,“大部分投资者都是持有到期,中间交易的投资者,有的是因为资金需求,是对自己投资产品的主动调换,比如去炒股。” 莞深收益计划存续期间,累计成交金额1.57亿元,总换手率为43.24%,共成交52笔,其中涉及个人投资者成交44笔。 分析人士认为,最近资金偏紧,而且债券供给量又太大、收益率上涨。 对比股市火爆,同期证券市场300%的涨幅所产生的高额回报,更是远远把此类固定收益产品甩在后面。 其实,就这个数据而言,已经悄然收官的莞深收益计划算是这一产品类别里面的幸运儿。 2006年初,政策支持、舆论造势加上充分的准备,虽然使信贷、资产支持两类证券化产品都顺利发行,到了二级市场之后,即遭遇成交清淡的问题。 过去的两个月,首批试点国开行和建设银行发行的两只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成交稀少,机构报价不够踊跃。券商发行的企业资产证券化产品也是如此,同期“联通收益计划”的换手率平均只有10%,联通三、四、五期更是出现多日有价无市的局面。 机构圈地观望 但资产证券化的项目管理人则是一边圈地一边观望,等待新政策的出台。 “我们还有一些以前的资产证券化项目,但没有监管机构批准的新项目。”广发证券结构融资部项目经理邓明霞说。 事实上,证监会的暂停审批已经一年有余,一直传说中的资产证券化新规的出台被认为是券商重启该业务的风向标。 “有钱赚对券商来说当然是好事。”广发的邓明霞说,“莞深收益这类产品业务,为我们开辟了新的盈利渠道,形成新的利润增长。” 业内人士保守估计,作为管理人、推广人等多重角色的广发证券在这个项目上净利润进账应当在千万以上,其中包括板上钉钉的174万元的管理费用。 “有实力有资格的券商,均会安排专人来发展这项业务。第一拨获批的创新试点券商总共只有9只证券化产品,基本上一家才一只。”与大券商战略性的染指这一块业务不同,有的券商因为自身实力等原因,在证券化产品和市场接受度成熟之前,可能就“懒得花力气培养了”。 各证券公司相关部门的人士都表示在等待证监会新的规定出台。“券商现在的状况是比较尴尬的,只能等待。” 值得一提的是,监管银行信贷证券化业务的央行和银监会目前已经开始批复第二轮证券化项目试点的申请,新批规模初步限定为600亿元,试点机构可能扩大到六七家。 不过,社科院金融所货币理论与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杨涛对此状况有不同逻辑的解读:“资产证券化市场的进展缓慢,与监管体制的不协调有一定的关系。银行间市场的产品,监管部门是央行和银监会;而证券公司发起的客户专项资产管理计划,监管机构则为证监会,目前虽不能说处于审批停滞,但相关规定也需要进一步完善。” 但是市场遇冷和监管割据的状态没有限制机构对证券化的圈地热情。 据悉,招行、浦发、建行、农行、工行、民生银行、中信银行都在积极申请资产证券化第二批试点。 事实上,目前的所谓产品利润并非他们关注的根本,拿到资产证券化资格才是目的。 “在目前混业经营的发展趋势下,甚至保险、信托公司都在涉及中间业务,银行本身更不会忽略投行业务这一战略制高点的布局。”一位银行人士表示。 市场仍在密切关注对保险资金涉足资产证券化产品的相关政策动向,研究人士将其作为观察政策的一个风向标,不过目前来看,保险,以及包括银行的资金,都被禁止流向资产证券化产品。在不断布局的同时,他们还需要引颈等待。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