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媒体意见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6日 23:51 财经时报
成熟的垄断性企业,分红才是正确的 著名金融学家詹森提出过“自由现金流假说”,认为一个企业自由现金流一直非常富裕的话,就会滥用这些现金流,产生所谓的代理问题。减少自由现金流的办法有两种:一是更多地依赖债务融资。债务的基本特征是必须按时付息,到时还本。固定支付的利息就构成了定期现金流出,相应减少了高管手中的自由现金流。另一种是强制分红。很多人认为,国企分红不利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因为留存收益融资受到限制。这其实是一种完全错误的观念。企业通过留存收益融资,是害怕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无法有效地通过债券和股票融资,才不得已而为之。对垄断性国企来说,本身处于垄断性和成熟行业,成长空间明确,盈利模式也稳定,相对来说比较容易进行证券融资,无需依赖留存收益。 研究表明,对于成长性企业,不分红是合理的;而对于成熟的垄断性企业,分红才是正确的。分红实际上就是降低公司的自由现金流,从而减少代理问题,提高公司效率。此次国家要求国企提交红利,强制分红,是国企治理机制完善的重要一步。 《国企》 民众的劳动收入补贴了银行的巨额利润 在股票市盈率问题上,我们比国外高几倍,大家已经忐忑不安了;而中国银行业利差比国外高14倍,这应该引起政府的重视。 一旦利差超出了正常限度,就不再是一种简单的经济问题和银行经营的问题,甚至已经影响到社会资源配置的公平性。越来越大的利差带来了巨大的盈利空间,10多年来,即便银行业务完全止步不前,仅凭利差上涨这一项,其经营业绩也能维持年均两位数的增长。而与此同时,由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尚不完善,为了能够随时支付医疗、教育、养老等费用,民间储蓄活期化趋势加重。在活期存款利率止步不前的政策下,民众通过存款分享社会财富增长的权利受到了抑制。而此消彼长,房贷利率的节节攀升,又使广大工薪阶层的房贷压力逼近正常支付能力极限,生活质量持续下降。最终造成的格局是,普通民众用微薄的劳动收入补贴了银行的巨额利润,社会资源配置因此而更加不公平,大量民众对未来生活充满不确定的焦虑情绪。 《中国保险报》 中国应着力建设世界一流中小学 中国高校的发展正处于一个“大跃进”的阶段。据统计,1998年中国的大学招生数还只有107万,到2005年已经有500万左右,不到10年,升学率从9%上升到21%。 就在中国忙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时,美国却在忙着建设世界一流中小学。中国的某大学又上了某大学排行榜固然鼓舞人心,不过先吃饱肚子再跟邻居比较计算机配置应该更合情合理。况且即使就效益而言,重视基础教育也很合算。据统计,教育投资的社会回报中,初等教育回报最大,高等教育回报反而最小,发展中国家尤其如此,初、中、高教育的社会收益率分别为23%、15%和11%。道义上就更不用说了,如果说建成几个“世界一流大学”是为中国锦上添花,那么加强基础教育则是雪中送炭。 《南方人物周刊》 大企业与环保不够友好 大企业或知名企业成为污染项目的肇事者,这种现象近年来并不鲜见。2006年年初,国家环保总局曾挂牌督办11家环保问题严重的企业,这些企业中不乏“巨无霸”级的公司和项目。有些项目,投资额甚至高达数十亿元。曾经轰动一时的松花江水污染事故,肇事者也是一家巨型企业。不少大企业与环境“不够友好”,成为一个不能忽略的问题。 大企业规模大,能量也大。从环境破坏的角度说,如果一家大企业不重视环保,其企业文化里缺少环保的概念,一旦污染起环境来,破坏力往往是很大的。反过来,从积极的角度看,正因为大企业的能量大,如果成为环保的急先锋,不仅自己做到与环境友好,还会起到示范作用,影响到身边众多的中小企业。同时,能够自律的公司,因为自身要求高,也就不会刻意导致少数地方政府与环保之间的扭曲行为了。 《第一财经日报》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