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半只脚踏入风暴:沿海外贸三年复元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3日 10:27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龙舫

  “亚洲金融危机的一个重要表现,就是泰国、韩国及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各国货币都大幅贬值,其中韩元、泰铢、印尼盾、菲律宾比索均贬值过半。出于对世界经济负责任的态度,中国当时承诺人民币不贬值。”6月底,广东省发改委的一名专家告诉记者。

  在他看来,中国作为东南亚国家的友好邻邦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坚持人民币汇率稳定是负责任的大国行为,是中国政府防止亚洲金融风波扩散的重要举措。在国际经济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上述做法的主要考虑是,我们短期承担一些出口需求下降的压力,但抑制住东南亚危机扩散的势头,在中长期有利于我国经济的发展。

  “在那场金融危机中,刚毕业不久的我失业了。”6月25日,现任深圳一眼镜出口企业国际业务部经理的李先生称。

  10年前的亚洲金融危机席卷之际,小李刚大学毕业,进入

东莞的一家眼镜出口企业。这是一家中港合资的企业,当时年产值过千万元,产品主要销往东南亚一带。

  “我是1997年6月进入这家公司的,尽管我们这个行业利润较高,但是金融危机仍然大大削弱了公司的竞争能力,一夜之间原本出口到东南亚地区的眼镜再也卖不动了。1998年初我就被公司裁掉了,同时被裁掉的员工将近有30%。”

  爆发自1997年9月的东南亚金融风暴,迅速蔓延至亚洲其他国家和地区,震撼了全球经济,而印尼、新加坡、泰国、菲律宾、韩国、中国台湾、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更是遭受重创。

  “沿海实际上在亚洲金融危机里,受到的影响相对显著。尽管从全国来说,总体上没有掉入陷阱里,但当时广东及沿海一带是掉进去了,起码是掉了一半。”日前,在广州举行的“亚洲金融危机十周年回顾与反思”论坛上,亚洲

开发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汤敏评论。

  实际上,受到影响的不仅仅是小李所在的眼镜行业,很多沿海出口厂商都受到了显著的影响:东南亚、韩国和日本的货币大幅度贬值,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在很短的时间内被大大削弱。同时,这些危机中的国家对我国出口产品需求的减少,也抑制了中国出口。而商品出口受阻进一步加剧了国内市场供大于求的状况,进而导致

通货紧缩

  1997年,在改革开放中先行一步的沿海地区,已经是我国外贸依存度最高的地区,如广东,其进出口总额占到全国的38%。而亚洲金融危机使得沿海的外贸出口经历了巨大的考验。

  1998年,广东省全年一般贸易出口152.5亿美元,同比下降了15%。有些重点销往东南亚一带的企业的订单更是减少了七八成。

  广东省发改委当年公布的数字显示,1996年出口东南亚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占了广东省出口总额的19.2%,1997年下降到16.8%。

  “当时,沿海地区的产业升级刚刚开始,众多的‘三资’企业都是一般性加工制造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受金融风暴冲击较大。”前述广东省发改委专家表示。

  他续称,“沿海外贸出口行业最困难的时候是1997年到2000年这三年,此后逐渐就恢复过来。”

  2001年1月,广东省统计局正式宣称,广东经济已经恢复到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前的正常水平。2000年,广东省的经济发展速度比上一年度加快了一个百分点,经济增速达到10.5%,出口完成920亿美元,增长18.4%。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