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国GDP中劳动份额正逐步下降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2日 23:38 《财经》网络版

  清华大学教授李稻葵的研究发现,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劳动份额下降的趋势将会延续

  【网络版专稿/《财经》杂志实习记者 郭俊杰】“在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中,劳动的份额正在下降,这一点是不存在争议的。”6月29日,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与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联合主办的第九届“中国与世界经济”年会上,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主任李稻葵说。

  在经济学中,劳动和资本各自所占份额,是衡量这两种生产要素对产出的贡献率以及国民收入分配大致比例的一个重要参照。李稻葵的研究发现,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GDP)中,劳动的份额从1992年的63%左右下降到了2005年的43%左右,而且这一趋势仍会延续。

  另外,跨省的数据表明,在中国,劳动的份额随着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劳动份额最高的是西藏,大约为90%;最低的是上海,只有大约34%。来自企业的数据表明,劳动在企业价值中所占的比例同样呈下降趋势。

  这一现象与其他国家形成了对比。李稻葵的研究表明,美国和英国1935年至1985年的数据显示,在这两个国家,劳动的份额是缓慢上升的,而且基本上保持在65%至80%之间;来自联合国的数据也表明,随着人均国民收入的增加,大多数国家的劳动份额都会保持在70%至80%左右。

  对于中国的这种“反常”现象,有很多可能的解释,包括技术进步提高了资本密集度、工人在工资谈判中的力量较弱、企业盈利高、政府收入再分配力度不够等。但李稻葵认为,这些解释大多散见于媒体,没有系统的理论和数据支持。

  李稻葵从宏观和微观两个维度给出了关于这个现象的初步解释。宏观的解释主要基于上述的跨省数据。对这些数据的分析表明,随着一个省的产业发展水平的提高,这个省的总产值中劳动的份额会趋于下降,这一因素能够解释劳动份额下降的2%;另外,劳动份额会随着资产收益率的提高而下降,劳动份额下降中的0.5%能由这一因素解释;最后,更多的国有企业也会降低总产值中劳动的份额,但这一因素的具体作用还不清楚。

  微观的解释,则主要基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对分布于五个城市、四个行业的1022家企业2000年至2004年的情况所做的调查。调查数据证明,随着企业利润中劳动所占份额的下降、企业盈利能力的提高以及资本密集型技术的使用,劳动在企业价值中所占份额的确会逐步下降。

  基于以上分析,李稻葵预测,在短期内,劳动在GDP中所占份额可能会随着中国企业整体盈利能力的下降而有所上升;但在长期内,劳动份额则可能随着资本密集程度的提高而下降。-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