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粤港合作创新多项机制 期待下一个十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2日 10:08 信息时报

  作者:林峰 凌慧珊

  1997年7月1日,历史将永远铭记!那一天,香港回归祖国怀抱,穗港合作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2007年7月1日,历史同样会铭记!这一天,香港迎来回归第一个十年,也是穗港携手大步走的十年。

  十年间,穗港两地同舟共济,交流融合,创新多项合作机制,为两地经济繁荣写上华丽一笔。总体来说,两地十年来的融合,促成了香港与广州市场对接,推动广州市场化的进程;合作机制使香港这个国际自由港与内地在贸易、人力资源、市场运作等方面建立越来越紧密的关系,同时,加深了两地在经济领域的合作,为广州更好地借鉴香港的先进模式、国际贸易经验,起到很好的服务平台的作用,并为未来的继续融合提供宝贵经验。

  回首十年,我们感叹今日来之不易;展望未来,穗港合作已经揭开新的篇章。这一刻起,我们有信心期待,期待下一个十年、二十年……

  香港贸发局新闻发言人、传媒及公共事务主管邱松鹤

  香港工贸发展得益于广东

  “十年来,我心中是酸甜苦辣样样全,金融风暴以及SARS时的苦,经济损失严重下的辣,香港经济一蹶不振以及内地经济起飞相对照下的酸,最后当然是2005年、2006年以来经济复苏带来的甜滋滋的感觉。”

  回归十年,香港经济发展跌宕起伏,但外贸增长却奇迹般无间断地增长,香港外贸在十年间增长了七成,这些成就与粤港两地之间的经贸合作有关。

  除经济发展得益于工贸行业以外,现时港商在广东每聘用1000人,便带动香港增加一个职位。例如:1997年,香港外贸总额是2.9万亿,到了2006年,香港外贸总额已超过5万亿,增加了七成之多。港商不断扩大在珠三角的制造基地,电子、服装、钟表、珠宝等港资制造业发展迅速。

  过去十年,港资企业在珠三角急速发展,香港经济腹地和工贸不断扩大。在珠三角,1996年只有约5万间厂,而到2006年已接近9万家。现时香港的工贸企业已经扩大到广东东西两翼、湖南、珠三角、长三角,个别企业去到东北几省。

  内地经济蓬勃发展,吸引港商从过往的以出口为主,转为主攻内销,广东市场无疑是首选之地。对于香港企业来说,广东、台湾、澳门三地7000多万人口,是中国最富裕的人群。这个市场的消费力,接近德国市场的水准,如果香港产品能进入这个市场,发展空间可想而知。

  内地对香港打开服务业大门,致使香港服务业得以再度蓬勃发展,但“大门已开,小门还要敲。”现在,内地服务业审批手续各地不一,让港商无所适从,服务业开放的步伐还要加快,尤其是CEPA的深化实施,为两地经济融合带来营商便利化的新景象,开启内地企业到香港发展的大门。

  中山大学港澳珠江三角洲研究中心副教授黎熙元

  港人选择长期居留广州

  “过去,香港是西方文化传递到内地的主要渠道,香港人也是内地人国际化的教师。无论是生活习惯、管理理念,还是流行文化,香港对内地尤其是沿海地区影响至深。其中,来往两地的人是很重要的传播媒介。 ”

  香港回归后,尤其是新世纪交接前后几年,选择“两栖”的香港人大幅增长。现在,约有32万香港人选择在内地工作或生活,珠江三角洲已经出现许多香港人的社区,他们以聚居形式生活在广东,为两地社会文化与经济融合带来更多的理解和认同。

  居住内地的港人虽然主要活动仍然在香港,但对内地经济文化诸多方面产生影响。为了迎合香港人置业,

房地产
开发商
不断设计出适合香港人的社区,港式消费观、审美观念正在潜移默化影响着广东人。而且,许多香港人居住内地主要是与亲人团聚,有内地配偶、或配偶较熟悉内地环境是香港居民选择长期居住内地的重要因素之一。以前,社会上流传“城市找农村”的说法,就是年纪大、经济不理想的香港人到内地找农村女士结婚,如今的联姻则是较多对等学历对等经济条件的两地人士联姻。

  其实,大部分居留内地的港人说没有感受到在内地生活与香港相比发生的欣喜转变,只有少部分人认为自己居住空间较大,生活素质提高以及空气清新。也就是说,香港居民对居住在香港或居住在内地没有感到有很大差别,只有一成香港居民提到曾经面对难以适应的情形,包括环境卫生不好、缺乏人身安全和语言沟通问题。

  香港政府曾经对经常往返香港和内地的香港居民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在内地居住的香港居民290900人,占香港总人口4.3%,其中以内地工作原因最多。八成以上居留内地港人通常居住或长期在广东省内居留,其中深圳最多,其次是东莞,广州也有一成五,即5万多人选择广州。

  香港法律援助局主席、前会计师公会主席陈茂波

  穗港会计师应着眼于联合

  “十年来,随着交往日趋紧密,涉及跨境法律纠纷日趋增加。香港与内地人士联姻现象越来越普遍,婚姻纠纷成为近年香港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

  1997年前,香港人不愿意被派驻内地,现在若不是表现好、有前途的员工,争取不到赴内地工作的机会。态度的变化恰恰是香港与内地经济融合的一个侧面。时至今日,香港服务业逐鹿珠三角,法律、会计、知识产权等专业人才随之积极北上寻找机会。

  早在十几年前,香港会计师就掀起第一波“登陆潮”,主要是为港资外资企业提供服务。四大

会计师事务所全部在珠三角设立办事处,迅速在内地站稳根基。第二波热潮是CEPA第三阶段签订后的两年间出现,大量香港本地中小型会计师楼到珠三角发展业务,或与当地同行联营。目前,香港已经有超过100家会计师事务所落户内地。

  在香港会计师抢滩珠三角之后,有实力的内地会计师事务所开始到香港设点承接国际业务。2005年,首家内地会计师事务所在香港挂牌,至今有超过10家会计师事务所在港运作。陈茂波说,香港会计业虽然在内地发展迅速,但现在香港会计师在内地仍不允许单独办事务所,只能开设咨询公司。国家应考虑进一步放宽香港会计师拓展业务的范围。内地市场庞大,相对于13万的会计师队伍来说,香港会计师只有2万人,而且能执业的仅3000人,因此并不会造成威胁。

  在律师业方面, CEPA中虽然对香港律师进入内地条件放宽,但当初考虑忽略了一些细节问题。“比如,香港律师事务所与内地一间律师事务所合作后,能否再与其他多间合作的问题?”陈茂波说,香港律师在进入内地时感到疑惑,如果与珠三角某间律师事务所合作后,是否能再与内地其他城市的律师事务所合作呢?对此,CEPA中并未有具体说明。其实,粤港两地会计师行业合作交融,并非你死我活的竞争关系,而是着眼于联合,发挥所长,共同迎接境外巨头的挑战。

  广东省社科院国际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港澳台研究中心副主任梁育民

  粤港合作避免重复竞争

  “十年来,粤港两地合作从民间的、市场的自发行为,融入了更多的、政府的自觉行为;合作领域从单纯的经济合作,扩大到涵盖经济、社会、教育、文化与民生等各个领域。”

  香港回归前,粤港合作因历史原因未能广泛开展,粤港高层联席会议的成立之后,两地得到更好沟通。粤港两地经济交融已经从过去简单来料加工、转口贸易等机械组装式低层次合作,转变为有点化学反应感觉的深层次合作。

  在“一国两制”原则下,不仅粤港澳合作更紧密,大珠三角的内部合作更为紧密,而且以粤港澳为核心与龙头的泛珠三角区域合作,也成为现实可能和历史必然。时至今日,香港作为金融、贸易、旅游、专业服务中心的优势,仍然是广东乃至中国其他城市无法取代的。香港是历史悠久的自由港,对进出口货物免征关税,也不实行外汇管制,人员、资金、货物可自由进出。而且,香港与国际市场保持密切联系,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有密切的经济文化交往,这些是内地城市在短期内无法超越的。

  今后,粤港澳合作应更加注重相互投资、相互入股、相互融资,更加注重技术和文化交流,更加注重物流、人才流、资金流、信息流的顺畅流动及相关产业的合作,真正将粤港澳经济区融为一体。粤港经济发展应当从重复竞争向错位竞争转变,应该通过规范地方政府竞争,保障合作各方的合法权益,达到各展所长、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目的。

  香港消费委员会主席、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院长陈家强

  粤港合作偏重科技产业

  “十年来,香港的竞争力、生产力出现很大调整,巧合的是这十年刚好是香港回归后的十年。今后,粤港经贸合作应该不断地向更高层次深化,继制造业、服务业后,科技及创意产业是具有潜力的合作领域。”

  香港的竞争力、生产力在过去十年曾跌至谷底,幸运的是如今发展势头已趋好,国际资金源源不断涌入。中国是推进亚洲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力量,而背靠内地市场的香港,将在经济一体化中抢得先机。

  十年来,香港的竞争力、生产力出现很大调整,巧合的是这十年刚好是香港回归后的十年。1997年至2001年间,香港人熬得很辛苦,楼价跌得厉害,亚洲金融风暴给香港带来的困境,至今仍然印象深刻。2001年起,香港竞争力开始逐渐回升。事实上,内地经济蓬勃发展,香港价格的下降,以及国内人工的上升,增加了香港需求。现在,香港发展势头好,国际资金源源不断地进入,与新加坡在竞争力上没有差距。未来数年,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趋向更趋明显,而香港将抢得先机。主要原因是亚洲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动力来自中国,中国是整合亚洲经济一体化的最重要因素。未来亚洲科技、资金、人力等资源,将围着中国走。由于香港背靠内地市场,香港容易在中国主导亚洲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将扮演重要角色。

  关于广东与香港两地经济合作,应以市场主导、政府支持的方式进行。以往,两地政府在政策层面上已经做了很多工作,比如CEPA为港商到内地投资以及内地企业到香港上市等已经提供了很多机遇,市场上通过香港商人商会、香港贸发局等机构也在积极拓展合作领域等。

  今后,粤港经贸合作将不断地向更高层次深化,继制造业、服务业后,科技及创意产业是具有潜力的合作领域。据了解,广东省高新科技产业近年来发展迅速,香港科研机构发达,经港出口货物有三分之一属于科技产品,因此两地有条件在高科技方面深入合作。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5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