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利普斯金:IMF并不完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1日 09:45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安士莲 北京报道

  “那一场突如其来的危机,每个人都很震惊。”说到10年前的那场亚洲金融危机,这是现任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下简称IMF)第一副总裁约翰·利普斯金(JohnLipsky)最清晰的记忆之一。利普斯金当时担任大通曼哈顿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晚上通常要工作到很晚,半夜里惊闻印度尼西亚这样的国家爆发了金融危机。”

  利普斯金与IMF有着不解之缘,在1984年离开IMF以前,他已经为IMF效力10年,而2006年9月,他又以第一副总裁的身份重返IMF。10年前,当很多机构都怀疑亚洲经济能否重返此前的盛世时,利普斯金及其所在的大通曼哈顿银行对亚洲前景 “保持乐观”,10年后再回首,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利普斯金系统评价了IMF及亚洲的金融改革,并特别对中国的危机防范提出了建议。

  经济观察报:亚洲金融危机期间,IMF应印度尼西亚等国家的求助,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但后来外界对IMF在亚洲金融危机时的作为有非常激烈的批评,您怎么看待IMF在拯救亚洲金融危机中的作用?

  利普斯金:我们见证了1997年、1998年的危机,又面临随后两年迎面而来的挑战及困难。让我们高兴的是,1999年,整个亚洲的经济就已经恢复到危机前1996年的水平。这么说,1997年、1998年的危机和萧条被攻克的速度比任何人想像的都快,采取的措施也比预期中成功,当然最大的功劳还是各个国家本身。

  IMF支持的项目整体上很成功,恢复了人们的信息,恢复了增长,并将亚洲重新成长为世界增长最快的区域。俄罗斯和阿根廷不在亚洲的范围内,却同样受到了危机的困扰。但是挺过艰难方见喜悦,虽然仍然面临挑战。2002年之后,我们见证了几十年以来增长最快的5年。如果我们预测准确,未来几年还将保持这个势头。建立稳定的增长环境并控制通货膨胀是关键。

  至于各种批评,我们当然不会宣称所有的项目都很完美。但是我们也与其他机构及经济学家一样,积极探求学习经验,改正过失,不让它再次发生。应该记住,在那次危机中,没有哪一个机构愿意冒险给受危机冲击的国家提供支持,但是IMF站出来了,而且给他们提供了巨大的融资套餐。像每个人一样,IMF也知道这样做有巨大的风险,因为亚洲金融危机史无前例。它反映出的是金融系统的弱点,而不是导致前几次危机的财政问题。所以应该明确,我们在没有人愿意或能够提供帮助的时候提供了大规模的帮助,我们愿意调整项目适应变化的环境。

  经济观察报:您认为IMF近年来的改革能否有效地防止未来的金融危机?您如何评价受冲击最严重的泰国、韩国、马来西亚及印度尼西亚4个国家的金融系统改革?

  利普斯金:我强调的是,IMF设想的改革是一项中期战略。改革的侧重点在于,使IMF能够适应近年来全球经济的变化。这项战略涵盖了应对挑战的切实对策。

  这些改革的初衷就是使IMF能够对全球化及金融市场发展做出即时响应。

  此外,我们还有两项危机防范提议。第一个已经上路,就是创建多边磋商这一新工具。IMF可以召集重要的成员探讨今后滋生出来的新问题以甩掉危机。另一个是提议创建一项新的流动性工具,提供灵活的融资资源,避开危机。希望这两个提议能够提高IMF的适应效率并降低金融风险的可能性。当然我还不敢断言这些措施一定成功不会失败。我们也要留条后路,考虑万一危机来了,我们该怎么办。

  当然,你提到的4个国家的金融系统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他们的金融系统被重组,现在能够很有弹性的应对冲击。虽然与IMF及其他国际组织的合作起到一定作用,但是他们自身的努力才是第一位的。谨慎的规章制度和标准已经与国际接轨,而严格的企业治理也巩固了金融业的稳定。区域及全球市场一体化也推进他们提高效率及现代化进程。

  经济观察报:您如何看待中国目前的经济形势?中国应该如何防范金融危机?

  利普斯金:中国这几年的金融业改革进步很大,不仅提高了金融仲裁的效率,也保证了金融稳定性,但中国还有很多事要做。我前面提到多边磋商,我们第一轮的多边磋商侧重“减轻全球失衡的同时维持在全球中的地位”这一双重挑战。除欧元区、日本、美国、沙特阿拉伯、美国之外,中国也参与磋商。每个参会国都制定了一份政策声明来加快应对双重挑战的步伐。

  中国已经成功地重组了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中的3家,迈出了一大步。但是银行仍需提高各自的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及治理。正如中国在政策声明中所述,农行仍需改革,而政府也正在制定具体的步骤。中国也已经依据WTO承诺对外开放其银行业,接受竞争。这就能刺激国内银行继续推进内部改革并提升风险管理。

  近几年的股市改革也提升了市场信心,股市也因此红红火火。当然,监管机构担心股市涨着涨着就突然刹车。我们前几个月也看到一些逆转现象。相对整个经济,股市规模还是相对较小,虽然不会损及整个宏观经济,但是却有可能伤害到今后进一步改革的支持率,而这些改革很有必要也很有用。

  我认为正确的对策就是通过IPO、可转换非流通股的二级市场发行,允许更多的股份上市。给国内投资者更多的选择机会,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投资组合,这也有助于缓和市场的脾气并增加其可靠性。

  国内的企业债发行也有所增加,但扩张幅度有限。要想充分挖掘股市及债市的潜力,

证券发行不能仅仅依靠政府许可,而要转向信息披露体制。当然,教育投资者及恰当的上市条例也有助于降低风险水平。

  我个人相信——我相信管理者也有同样的观点——中国金融系统的改善的是个关键因素,它将推动中国未来几年的可持续增长、提高社会效率并提高生产力。中国的目标之一就是调试增长的推动点,提高内需,特别是国内消费。我认为一个高效力、高效率的金融市场有助于实现三重目标:快速可持续增长、提高效率、支持国内消费。这三个目标都是可以达到的。而金融市场就是密钥。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