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陈竺履新第一题:定调医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30日 00:08 华夏时报

  万钢之后的第二位“党外人士”担任部长

  作者:李爱明

  时隔不过两月,第二个“万钢”便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6月29日,54岁的陈竺被正式任命为卫生部部长。

  与被任命为科技部长的致公党副主席、同济大学前校长万钢相似,陈竺之前的身份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著名医学家,属典型的“专家型部长”。

  尤令外界关注的是,陈竺还是无党派人士。万钢的上任,被观察人士一致认为具有“破冰意义”,因为他是35年来第一位来自中共以外的部长。而陈竺的加入,使“万钢现象”不再是个案,其背后也凸显中央在推进政治民主、体制改革的决心和用意。

  万钢在上任后的第一次新闻发布会上坦言:“我面对的主要挑战,是怎样从科学家成为一个部长。”

  这个著名的血液和基因学专家、中科院院士将如何迎接同样的挑战?

  从赤脚医生到

卫生部

  用“辉煌”来形容陈竺的成就并不为过。

  陈竺出身医学世家,父亲陈家伦是国内内分泌界的顶尖专家,曾任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分会主任委员,母亲许曼音亦是医学教授,加上妻子陈赛娟——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氏一家四个教授、两个院士。

  陈竺个人的奋斗经历并不平坦。16岁即到江西插队6年,期间当了两年赤脚医生,后被推荐上了中专。1978年,这名中专生在600多名考生中脱颖而出,以专业分第一的成绩成为著名血液学专家王振义教授的研究生。值得一提的是,王教授当年只招收了两名研究生,另外一名就是陈赛娟。

  1984年,陈竺作为新中国首批赴法外籍住院医生人选,远赴巴黎进修。1989年7月,在双双获得法国第七大学博士学位后,陈竺夫妇在特殊时期毅然选择回国。在谢绝法国挚友的挽留时,陈竺如此回答:“之所以回国,不是由于我爱法国不够,而是我更爱中国。”

  回国后,陈竺不久就担任了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在他的带领下,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已经成为业内的国际顶尖研究机构。1998年,陈竺受命组建第一个国家级基因组研究中心——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成为国家基因组研究项目的核心领导者之一。

  陈竺个人获得的学术成就也有目共睹:至2003年5月,陈竺在国际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60余篇,并曾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等数十项奖项。他不仅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副院长,同时还是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院士。

  “陈高配”显新思路

  陈竺的前任高强,是2003年SARS时期由国务院副秘书长“空降”而来的,此前并无实际医务工作经验。而陈竺的上任,恢复了卫生部长从医学工作者中产生的惯例。

  人民大学行政管理学系主任毛寿龙对本报表示,陈竺的上任,从多种角度都体现了一种进步。首先,作为政府公共服务部门,专业人员出身的人来管理更有优势,因为这是“民生部长”。其次,作为无党派人士,陈竺的上任也和万钢一样,是中央推进政治民主、加强“多党参政”的一种体现,受到各方欢迎。

  但他同时表示,对于陈竺来讲,身份的转型将是其面对的主要挑战。

  当教授与当部长显然是两种角色。出身学术界的陈竺并无太多行政经验,但他对行政有着自己的看法。2004年,陈竺以中科院副院长身份曾公开撰文《“官本位”助长学术腐败》。此文在圈内外曾引起广泛共鸣,也凸显陈竺的性格。

  和万钢担任科技部长、李学勇担任党组书记一样,陈竺上马部长后,原部长高强改任副部长,并将继续担任卫生部党组书记,这和以往的部长兼党组书记的惯例有明显不同。观察人士表示,“党内”和“党外”结合,分别担任党组和行政一把手,这种搭配体现了行政改革的新思路。

  如何操刀医改成为关键

  如何操刀医改,这是陈竺上任后面对的第一个重大问题。

  6月28日,本报从清华大学卫生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远立处独家获悉,该中心已于一周前将医改方案提交给国务院医改协调小组。这是继北师大、人大在“六方案”的基础上递交医改方案之后的第九套方案。

  自去年定下“医改基本失败”的调子之后,重新设计医改方案就成为卫生部最关键也是最敏感的工作。而这正是陈竺上任后要面对的第一个重大难题。尽管有国务院领导分管,但是作为牵头人之一的卫生部的意见显然非常重要。面对9套方案如何取舍?是先推出、以后渐进修改,还是尽量“一步到位”等等难题,都有待新任卫生部长作出选择。

  有接近医改协调小组的专家表示,新方案应当在十七大前后推出。而卫生部卫生经济研究所李卫平研究员对本报表示,医改最根本的是财政要保障,最关键的是

医院如何改革。如此看来,由
财政部
副部长出身的高强和一直在医院工作的陈竺共同主管卫生部,医改的去向更值得期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