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曹林:警惕公权对滥用财政已失去羞耻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9日 08:00 每日经济新闻

  发改委、文化部等25个部门挪用财政和其他专项资金27.54亿元,环保总局、民航总局等3部门多报多领财政资金8489.2万元,民航总局、信息产业部等4部门违规建办公楼涉金额17.39亿元,烟草局、教育部等19个部门存在预算不细化、不完整等问题涉及金额190.03亿元———每年6月底的审计报告如期而至,公共财政忠诚的“看门狗”忠诚地向人民汇报着他们的审计结果,铁面李金华的点名依然保持着咄咄逼人的严厉姿态。

  盘点一下审计清单,既有屡审屡犯的老问题老面孔,也有不少新面孔,很少有部委没上审计报告了———说实话,往年看到审计报告对违规部门的曝光时,即使对依法问责和处理预期很悲观,但起码知道了基本的财政使用情况,这“起码的知情”就让公众有了一种权利满足感。但今年的审计报告让我产生一种担忧:也许这种审计点名开始时对违规者还有道德和舆论压力,随着越来越多部门被曝光点名,越来越多单位上黑名单,旧有的问题屡审屡犯,违规者又得不到严厉的处理,曝光的边际压力会越来越小以致产生“审丑疲劳”和“曝光抗体”。一方面会产生“谁也不比谁高尚”的违规自慰,一方面会有“不贪不拿多花点钱没什么”的逆向暗示,这么多中央部委滥用财政,还会给地方政府和下级的财政违规提供道德借口。

  我最大的担忧在于:这种高举低打、有曝光无问责、屡审屡犯的疲软生态,会使公共部门和公权力失去对滥用公共财政的羞耻感,认为这很正当。

  政府和官员对滥用公共财政失去羞耻感是非常可怕的,没有起码的羞耻感,公共财政的滥用、挪用、占用、变相私用就会泛滥。该到了强化其羞耻感的时候了,一方面要加大

审计曝光后对违规者的问责和查处,也就是舆论常说的“期待审计风暴后的问责风暴”,无人追责就不觉羞耻,只有严厉的问责才能积淀起部门对滥用财政的羞耻感;然后,要将滥用公共财政的行为“归罪化”,当下部门和官员所以对财政违规很不在乎,根本在于法律对这种行为的界定非常轻微,常轻飘飘地定位为“不正之风”之类,处理至多仅停留于内部通报、行政处分之类,而且不问责个人只批评单位,这自然使官员对滥用财政缺乏痛感,我认为,对这种滥用纳税人纳税的行为应该入罪,应该定位为一种腐败。(摘自《中国经济时报》)曹林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