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内地将始终是香港第一大客源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7日 09:43 中国经济时报

  ——访中国旅游协会原副会长兼秘书长李玉莺

  -本报记者 赵明

  10年来,内地游客没人在港滞留不归

  中国经济时报:1997年香港回归之后,内地居民个人赴港旅游(自由行)并没有马上开放,而是到了2003年7月才开始,并且仅限广东的东莞、佛山、中山、江门4地,然后逐步开放,迄今已经达49个城市。如今看来,“自由行”极大地推动了香港经济的发展,可是为什么这种“互利”安排直到2003年才开始实行?

  李玉莺:内地居民赴港旅游开始于1987年,当时仅限广东、

福建,因为这两个地方有许多人的亲属在香港。当时去香港有一个前提——在香港有亲属,并且过去之前,亲戚要先给你付费,做好安排。

  组团赴港旅游是从1990年代初开始的,当时也仅限广东、福建、上海3地,条件是由国、中、青(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简称“国旅总社”、中国旅行社总社,简称“中旅总社”,中青旅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青旅”)组团。

  “自由行”在2003年7月才开始启动,以后赴港旅游城市逐步扩大至今天的49个。选这个时间点有多方考虑:2003年初香港爆发“非典”,2003年6月23日,世卫组织宣布香港从“非典”疫区名单中除名,“非典”严重打击了香港零售业和旅游业,为了给香港经济注入活力,除了CEPA的安排,国家7月开放“自由行”。

  “自由行”的开放,和当时内地经济的发展也有关。现在我们看到,每到“黄金周”,内地会掀起旅游潮,其实,个人旅游尤其是出境游,是21世纪初才开始并逐渐增多的。以前,内地居民哪有闲钱出去旅游?当时开放“自由行”也未必能有如今的效果。2003年,应该是一个成熟时机。

  起初,我们最担心的是内地游客赴港滞留不归,所以选择先从经济发达地区开始做起。但是10年下来,尤其是“自由行”开展以来,据我们旅游部门了解,还没有滞留不归的现象。

  回归前香港帮内地,回归后内地促香港

  中国经济时报:如果以1997年7月1日作为一个时间点,回归前后香港与内地在旅游业的各个方面,有什么明显变化?

  李玉莺:说1997年之前,要从建国初期讲起。建国前的1923年,就有个中国旅行社。建国后我们另起炉灶,1954年成立了中国国际旅行社总社。建国之初搞旅游,周总理的说法是吸收外汇,郭沫若同志负责这个工作,我作为他的外事秘书,开始接触旅游事务,当时与香港几乎没有来往。

  1979年改革开放,小平同志提出“旅游业大有文章可做”,于是成立了领导机构,起初是陈慕华、廖承志、耿飙负责,后来是谷牧和廖承志。我们于是牵头开始搞涉外饭店,我参与谈判建了最早的建国、

长城、金陵、白天鹅、花园饭店等,那时候开始和香港接触。

  最早的8家涉外饭店,许多都与香港有关。建国饭店是香港半岛集团管理的,1982年就开始了;南京金陵饭店是新加坡企业搞的,但老板是香港人;白天鹅是霍英东投资;广州花园酒店是利铭泽、李兆基。

  1980年6月,由我带队一行4人去了香港,学习香港的旅游经验。回来时,带回了一大堆表格,是个各环节运转的一些资料。除了旅行社方面,我们还学习了景点的开发管理、游客文明等,最早的旅游规划也是香港朋友帮着起草的。

  “以服务为中心的管理思想”是当时我们最早听香港同行讲的,这么多年一直印象深刻。大陆旅游起步阶段,我们一直是跟香港学习。

  中国经济时报:回归前,主要是香港帮助内地,回归之后呢?

  李玉莺:回归前,中央政府为了促进香港旅游业的发展,也做了大量工作。比如从1993到1996这4年,为了增加香港旅游吸引力,应香港旅游业议会的要求,外国人如果落地香港,那么在进入内地(仅限广东)72小时免签证。目前外国人经香港进入内地,广东省宣布“珠三角144小时免签便利措施”。

  促进香港旅游的举措,中央还做了一些。当然,回归后,内地对香港旅游的促进更多些。比如,香港旅游博览会一度办不下去了,我们一下子组织了内地几十个省市去参展,现在又红火起来了。比如我们的自由行,目前是49个城市,已经占香港接待总量的70%以上,我们去那里是纯消费的,平均每人在香港花800-1000美元,随着开放城市的增多,这可不是小数目。

  内地将始终是香港第一大客源地

  中国经济时报:目前内地与香港旅游部门的沟通与交流状况如何?

  李玉莺:对内地赴港旅游,香港方面相当重视。如每年两会,香港特首都要拜访国家旅游局,可以看出香港对内地赴港旅游的重视。

  其实,对内地出游潜力,不仅香港重视,全世界都重视,都希望成为中国的旅游目的地。

  香港与内地旅游业界一直联系紧密。香港是“小政府、大社会”,回归前的一个基本管理体系是:香港旅游协会(管促销),香港旅游业议会(管质检与投诉),香港旅行社协会(由英国人做会长,主要是做海外生意),香港中国旅游协会(做内地生意),那时候双方相关部门就保持了密切沟通。回归后,香港特区政府成立了专门机构叫旅游事务署,旅游协会现在叫旅游发展局,还有旅游业议会,现在的管理部门基本是这3家。今年4月25号,两地旅游部门召开专门会议,解决两地旅游中存在的问题,对有损香港“购物天堂”声誉的旅行社、店铺决定加强沟通监管。

  当前两地旅游部门定的基调是:互为客源、互为市场、共同促销、促进共同发展。目前到海外搞旅游促销,两地是一起行动的。

  中国经济时报:对未来内地与香港旅游业发展,双方有什么期待?

  李玉莺:从内地来讲,2008年北京奥运会、2010年

上海世博会,我们希望香港同胞到内地共襄盛举、寻找商机。对香港来说,内地游客赴港旅游还会迅速增长,目前开放了49个城市,慢慢会发展到100个甚至更多。内地会始终是香港的第一大客源地。

  香港旅游自有其优势,比如,迪斯尼乐园的开放,以及“家庭旅游”概念的推出,将持续保持其吸引力。

  -李玉莺简介:

  建国初期曾担任郭沫若外事秘书,是共和国培养的第一批旅游人才;

  1980年代起,担任国家旅游局政策研究室主任,参与谈判引进外资建设建国饭店、长城饭店、金陵饭店、白天鹅饭店等涉外饭店;

  1990年代起,先后担任中国旅游协会秘书长、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

  目前担任中国妇女旅游委员会副会长。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