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回归十年巩固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6日 07:43 金时网·金融时报
记者 程瑞华 1996年,香港回归前夜,美国著名的《财富》杂志曾以“香港之死”为封面预言香港未来。十年之后,现实却宣告了这一预言自身的“死亡”。十年间,香港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成功抵御了亚洲金融风暴的冲击和SARS危机的考验,GDP总量由1997年的1.22万亿港元升至2006年的1.73万亿港元。作为香港首要支柱产业的金融业,更是取得令世界惊叹的成就,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如今已跃居至全球第三,仅次于伦敦及纽约,稳占亚洲金融中心龙头之位。 回归十年来,香港经济发展最引人注目的成就,莫过于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崛起,而且,这已成为香港经济发展的主要内涵和特征。十年来,香港金融市场发展日趋成熟,国际金融中心地位不断巩固,香港已建设成举世公认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2005年生产总值(GDP)为13822亿港元。2006年6月3日,香港股市市值首次突破10万亿港元。香港已成为中国内地企业集资和融资的主要首选地。 有资料显示,去年香港资本市场通过IPO即首次上市招股的集资总额达3422亿港元,比2005年的1915亿港元高出79%,其集资总额超越纽约,跃升全球第二。以总市值排名,港交所目前位居全球第七,在亚洲仅次于东京,居第二位。截至去年底,已经有367家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集资总额高达1047万亿港元。更由于有经济高速增长的内地为香港金融腹地,2007年香港在IPO集资的总额上可能继续超越纽约,甚至超越伦敦。 香港金融市场之所以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很大程度上离不开与内地经贸、金融的加速融合。据香港联交所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今年3月底,共有375个内地企业在香港上市,占香港整体上市公司数量的三成,内地企业市值已经占港股总市值的“半壁江山”,其成交金额更是占到港股市场总成交金额的61.9%。 1997年香港回归后,依托《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基本法》,香港构筑了处理与内地金融关系的“法律基础和政策框架”。《基本法》在第五章就香港经济、金融制度予以明确规定,规定涉及香港政府“提供适当的经济和法律环境,以保持香港的国际金融中心地位”、“自行制定货币金融政策,保障金融企业和金融市场的经营自由,并依法进行管理和监督”以及对外汇基金的支配和管理用途的规定,港元作为法定货币地位、现行发钞机制保持不变、港币自由兑换、资金自由流动、不实行外汇管制等内容。 经过十年时间的沉浮起落,在内地、香港两地的共同协作努力下,投资者对香港的信心日渐恢复增强,海外投资者持续加入,恒生指数再创历史新高,港股总市值增长了近12万亿港元,增幅高达3.75倍,香港毫无疑问地成为亚洲资本市场的中流砥柱。 随着"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的签订,香港银行业发展也迎来战略性机遇。2004年1月1日,香港持牌银行正式获准开办有关个人人民币业务,香港成为首个中国内地以外可以经营人民币业务的地区;2007年初,香港人民币业务再获重大突破,国务院允许内地金融机构可在香港发行人民币债券。自此,香港建立了一个相关的支付系统,建立了一套多元化和多币种的金融基础建设及资金融通平台。这意味着在人民币业务方面,香港可以比其他地区先行一步。而中央政府扩大香港人民币业务范围,对建设香港成为人民币离岸中心、协助人民币发展成为国际货币具有重要作用。 两地金融融合更值得一提的是,2006年国家"十一五"规划首次将香港写进去。明确提出了国家将大力支持香港发展金融、物流、旅游、资讯等服务业,保持香港国际金融、贸易、航运等中心的地位。这反映了国家已经把香港的发展纳入国家发展的总体战略考虑之中,而"十一五"规划当中也将金融业作为国家重点发展行业,再加上CEPA的实施、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推进等,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香港和内地经贸、金融"又好又快"的融合,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发展前景必将非常光明。 经过十年时间的沉浮起落,在内地、香港两地的共同协作努力下,投资者对香港的信心日渐恢复增强,海外投资者持续加入,恒生指数再创历史新高,港股总市值增长了近12万亿港元,增幅高达3.75倍,香港毫无疑问地成为亚洲资本市场的中流砥柱。展望未来,内地与香港将会进一步加强已开展的资金、机构、结算、信息和人才等方面的金融合作,同时将会推进金融制度、金融市场和金融工具等方面的深度金融合作,以共同打造或加强内地和香港的世界金融中心地位。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