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央行上海总部:上海金控公司已现雏形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0日 00:31 《财经》杂志网络版
《财经》记者 付涛/文《财经》网络版 [2007-06-20] 上海本地金融机构中浦东发展银行、太平洋保险集团等均已明确以建设金融控股集团为目标 【网络版专稿/《财经》杂志记者 付涛】中国人民银行上海总部在6月18日发布的《上海金融稳定报告(2007)》(下称《报告》)中,对上海孕育发展中的金融控股公司给予重点关注,称之为金融组织综合化经营上的积极探索;同时提醒需对其中的潜在风险保持足够重视。 《报告》中称:“目前,上海已发展形成一批绝对或相对控股两种类型金融机构的企业集团及金融控股公司雏形”;“孕育发展中的金融控股公司在上海金融业中占据较为重要的地位,正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 《报告》中表示,金融业综合经营是国际金融业发展的主流趋势,上海金融业开拓创新,一方面积极探索金融产品的综合化经营;另一方面积极探索金融组织的综合化经营,“金融控股公司的孕育发展呈现加快的趋势”。 央行上海总部发布的《上海金融稳定报告》首发于2006年8月,每年定期发布。在去年的《上海金融稳定报告》里,关于金融控股只提及“积极探索建立金融控股公司法律制度”一句。 今年的《报告》还披露,目前上海已形成雏形的金融控股公司中,“既有由大型实业企业向两种以上金融行业投资和控股形成的产融结合型集团;又有地方政府成立或主导的管理地方国有资产的投资经营公司向金融控股公司转型;还有由金融机构跨行业向其他类型金融机构投资控股形成的金融集团,等等。” 文中所指即为上海盛融投资有限公司、上海大盛资产有限公司、上海国资经营公司和上海国际集团等公司。 其中,上海国际集团以金融产业为主体,控股上海国际信托投资有限公司、上海浦东发展银行、上海证券、上海同盛投资(集团)有限公司等;上海国有资产经营有限公司拥有上海国有资产处置有限公司、上海国鑫投资发展有限公司等子公司,同时还是国泰君安、上海银行、申银万国、太平洋保险(集团)公司等金融企业的主要股东;上海盛融投资有限公司专注于上海市国有资产债权债务重组、房地产投资以及资本运作;上海大盛资产有限公司目前是上海农工商集团总公司等上海市大型国企的控股股东。 上海打造本土金融控股集团的想法由来已久,目前正在不同层面积极推进。《财经》记者此前获悉,拟于今年下半年推进实施的上海国资重组方案中,构建金融、产业投资“双平台”已摆上日程。根据其中有关金融控股的方案,上海市政府拟将相关金融国资注入上海国际集团,组建一家新的金融控股集团,暂名上海新国际集团,作为上海金融资产的控股平台。 在近日出炉的《上海浦东金融核心功能区发展“十一五”规划》中也特别提到,浦东拟“向‘一行三会’监管部门争取浦东金融综合经营试点,挑选优质的本地股份制银行和保险公司进行试点,通过试点,培育本地金融控股示范机构,实现经营方式创新,发挥示范作用,提供综合经营监管经验,促进金融行业竞争力提升。” 上海本地金融机构中,浦东发展银行、太平洋保险集团等均已明确以建设金融控股集团为目标。今年5月,原上海金融服务办主任吉晓辉出任浦东发展银行董事长。近日,该行高层人事调整还在进行中,其人事调动被认为在为推进试点准备条件。 同时,太保集团亦在去年下半年完成“一把手”的更替,目前正在争取年内完成上市任务,其战略目标是“以保险业为主、兼营其他金融业务、面向国际的金融控股集团”。 央行上海总部在《报告》中也提醒,目前上海一些企业集团和金融机构已具备了金融控股公司的架构,但未能对所控股的金融机构实行一体化的经营和专业化的管理。一方面,金融资源整合度较低,制约了金融控股公司综合化、多元化的盈利效应和竞争优势;另一方面,与综合经营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机制尚未完全建立,防范和控制风险的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是信息披露机制、防火墙制度建设、风险集中度和关联交易风险控制措施等方面仍较为薄弱。 《报告》还提及,一些进入上海的外资金融机构,通过不同的子公司分别在银行、证券和保险行业分别取得经营许可,这些在外国已经采取综合经营的金融集团,实际上在上海已经开始取得综合经营的优势,并不断推出新的产品和服务,对中资银行构成一定压力。-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