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公众多肯定新阶层贡献较大 但就业仍依恋体制内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8日 07:20 中国青年报
58.5%的人认为“新社会阶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非常大”或者“比较大” 公众肯定新阶层生活富足但就业仍依恋体制内 最近,中央统战部副部长陈喜庆对媒体表示,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一个除了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之外的新的阶层已经在中国社会出现,并且正在成长为一种不可忽视的力量。 据介绍,“新社会阶层”大约有5000万人,加上在相关行业的所有从业人员,总人数约1.5亿。他们掌握或管理着10万亿元左右的资本,使用着全国半数以上的技术专利,直接或间接贡献了全国近1/3的税收,每年吸纳半数以上新增就业人员。 “新社会阶层”正在悄悄地成长,并在不经意间改变着我们社会的结构。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与新浪新闻中心联合开展的一项网络调查(1643人参与)显示,在被问及“新社会阶层”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时,58.5%的人认为“非常大”或者“比较大”。 按照陈喜庆给出的标准,这个新阶层多从过去的工人、农民、干部和知识分子分化而来,其中相当部分是知识分子。从就业角度看,这个阶层主要集中在非公有制领域,聚集了大部分高收入者,多数不是中共党员,他们的职业和身份不稳定性大,社会参与意识和政治诉求在逐步增强。 本报调查发现,一半(50.5%)受访者并不认为自己属于这个新阶层。尽管如此,公众对这个新阶层的总体评价非常正面,比如肯定他们有较高知识水平(46.5%),观念新维权意识强(46.3%),多是改革开放的受益者(43.2%),通常比较有钱(42.4%),代表了新的生产力(41.5%)等;同时,也有40.6%的人认为“新社会阶层缺少归属感”。这与陈喜庆的判断不谋而合。 乍一看,这个群体似乎跟很多学者讨论的中产阶层很相似。“从职业这个意义上说,统战部所说的‘新社会阶层’与国内社会学界前段时间所说的‘中产阶层’有很大的重叠,但也不完全一致。”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副教授冯仕政说,“这个阶层的构成比较庞杂。其中知识分子部分可能声望比较高,私营企业家部分可能社会评价比较低。” 有意思的是,尽管人们更倾向于认为新阶层的社会贡献大、生活富足、文化水平高,但如果可以选择,更多的人(42.3%)还是愿意在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就业,而不是选择非公经济领域或自由职业。一方面,公众对“新社会阶层”赞赏有加;另一方面,还是或多或少地对成为这个阶层的一分子心存顾虑。 “我猜测,如果把国家(体制内)和市场(体制外)看成两个相对独立的板块,那么,造成这种就业取向的原因在于市场体系还很不成熟,运作不是那么规范。”冯仕政说,市场往往受到国家的高度控制或强烈影响,由此导致在“市场”(体制外)领域的就业风险要远远高于在国家机关或事业单位(体制内),“至少在感觉上,人们觉得体制外的风险比体制内的风险高许多。”他认为,这说明在当前社会快速转型并且社会转型由国家主导的情况下,人们更相信国家,而不是市场。 在冯仕政看来,“新社会阶层”对社会结构的影响目前还很难预测,这要看国家在进一步深化政治、经济、社会改革方面出台怎样的新政策。(李松涛)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