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六月紧缩:银行信贷三线收口 票据融资整体缩水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6日 12:10 21世纪经济报道
本报记者 刘 晓 上海报道 泰山压顶。 六月过半,各家商业银行压降新增贷款规模的努力将会随着6月30日时点数据的揭晓,而变得一目了然。作为业界表率的国有商业银行压力自然更大,此前多家国有商业银行已纷纷向其一级分行下达月度贷款新增上限指标。 上海某国有银行信贷人士透露,一年中的四个季末,特别是6月和12月是银行信贷规模控制的敏感期,商业银行一般对6月末的信贷规模进行严控。 近日,部分国有商业银行又要求一级分行将半年度新增贷款规模严控在计划范围之内。“总行的要求非常严格,其控制力度乃多年来之罕见。”6月14日,某国有商业银行一级分行人士直言。 在规模约束面前,各家商业银行均将压降票据融资规模作为首选的应对之策,5月份的全国数据显示,票据融资当月出现负增长172亿元。但央行面临的信贷调控任务依然艰巨,今年1-5月人民币各项贷款增加2.09万亿元,同比多增3115亿元。 票据融资整体缩水 一度火爆的票据市场渐趋清冷。 “很难!票据转贴现很难转出去。”6月14日,一位中小银行资金部人士对近期票据市场的冷清感到无奈。业内人士介绍,在票据转贴现市场上,大行由于资金充裕,主要是收票,中小银行主要是出票获取流动性。 “大行现在都不肯收票了。”上述资金部人士透露,主要是受信贷规模控制的影响,由此引发贴现和转贴现利率的节节攀升。东部某省的一位银行高管直言,“控制信贷规模,贴现是一个很好的调节工具。” 近期票据市场上国有大行不再活跃。中国票据网的统计显示,6月14日,截至16:30,共有 15 家金融机构发送了 19 笔报价,其中,中行占据2席,建行1席,其余均为中小银行和农信社。 回看今年1月31日,国有大行报价则非常活跃,当天有25家机构报价,中行与农行各占据4席。另外,6月14日的15笔转贴报价中,最低为3.6%;而1月31日,转贴现报价最低为2.76%,转贴现利率大涨一目了然。 转贴现遇阻必然影响到直贴业务,因为票据融资的额度或规模是一定的,由此引发了票据融资业务的整体性缩水。 今年前4个月,票据融资增势不减。央行的数据显示,今年1季度全部金融机构票据融资增加819亿元。4月末,人民币贷款增加4220亿元,其中,票据融资增加619亿元。但进入5月份,票据融资首度出现负增长。5月末,票据融资减少172亿元。 聚焦上海,该市金融机构票据融资业务已在4月份出现拐点。 央行上海总部的报告显示,4月份中外资金融机构人民币票据融资增加2.2亿元,同比少增12.3亿元,其中,中资金融机构票据融资减少6.7亿元,主要是票据转贴现下降71.7亿元所致。 而进入5月份,票据融资跌势更为迅猛,转贴现业务大幅“跳水”。央行上海总部的报告显示,5月份,上海市中外资金融机构票据融资减少17.3 亿元,同比多减87.2亿元,主要是中资金融机构票据转贴现下降74.8亿元所致。 知情人士透露,在某些省份,由于受信贷规模影响,多家国有商业银行的票据贴现业务基本处于停办状态。 三招压缩信贷规模 大幅削减票据融资业务只是银行控制信贷规模的方式之一。 “目前信贷控制的动作很明显。”前述银行高管称,该省某国有商业银行已经连续两次遭到黄牌警告(编者注:由于贷款上的太快,商业银行被央行“窗口指导”),如果第三次闯红线,将有可能对高管进行问责了。 某股份制商业银行分行对公业务负责人直言,现在商业银行都“惧怕”央行定向票据,所以,进行信贷规模控制是必然的举措。 目前,部分国有大行在5月份已经提前安排了6月份的信贷新增规模。“目标很明确,就是为了提前控制信贷盘子。”前述信贷人士称,各一级分行会统筹安排辖内下级行6月份的信贷规模,核定之后的规模不能突破,但是信贷结构可以合理调整。 多位商业银行高管称,依据各家银行的偏好,控制信贷规模的手段包括新增贷款规模和指标控制、上收分支行资金、贷款结构调整等。 目前,较为多见是直接的规模和指标控制。央行上海总部此前指出,目前已有部分中资商业银行总行通过下达存贷比和票据融资上限等要求对信贷规模和投放节奏进行了控制,由此引发上海市贷款增长有所减缓。 上收资金一般是指总行提高分支机构上存资金的利率,弱化分支机构的放贷意愿。“这种做法目前并不常见。”前述对公业务负责人称。 而贷款结构调整也是商业银行近期采用较多的信贷规模压降方式之一,从投放行业来看,很多商业银行进一步从制造业、节能减排压力大的“两高”(高耗能、高污染)行业以及其他调控行业中退出,从而实现将有限的贷款规模在行业之间调配。 前述股份制银行人士称,其所在分行早已从“两高”行业中退出,更多的国有大行目前采取“有保有压”的策略,只盯住调控行业中的龙头企业和优质客户。多家商业银行信贷人士告诉记者,由于制造业重复建设情况较为突出,其所在银行的制造业贷款呈现净退出格局。 央行上海总部的报告显示,4月份,制造业、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房地产业和批发零售业新增贷款较为集中,分别增加125.2亿元、48.6亿元,48.3亿元和32.5亿元,占当月贷款增量的124%。 而5月份,各家银行则开始放缓制造业和房地产开发贷款投放力度。“当月制造业和房地产业贷款则出现下降,较上月分别多减207.1亿元和49亿元。”央行上海总部的报告指出。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