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全方位变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5日 22:04 中国经营报

  6月7日,成都与重庆一起获批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以内敛刚劲著称的成都市委书记李春城第一时间就“成都模式”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我们最终要让80%以上的成都人口住进中心城区、县城和城镇,20%的农村人口也要住进现代农村从事现代农业,同享现代文明。”谈及将来,李春城书记信心满怀。

  记者:我们知道,城乡协调发展的核心和精髓在于“统筹”,成都在“统筹城乡”方面的基本做法是什么?

  李春城:构建和谐成都,我们着力推进三个集中和三大工程,在具备条件的地方实现工业向集中发展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农民向城镇集中走城镇化道路。

  在暂不具备条件的地方,我们要大力实施

农业产业化经营、农村发展环境建设、农村扶贫开发三大工程。以此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镇和二三产业转移,推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

  记者:“统筹”的实质在于使系统之间、要素之间优化配置、运转通畅、充满活力,要实行“统筹城乡”,你认为最大的难度和关键点在哪里?

  李春城:城乡一体化是一场深刻的变革,必然触动传统的体制机制,必然带来利益的大调整,这就需要用制度创新来助推和保障城乡一体化的深入推进。

  我们的做法主要在于深化规范服务型政府,简化和规范审批,加强事前事中和事后服务监督,政府透过组织完善城乡规划体系施以经济调节。成都这几年通过加大财政对农村的支持,初步完善了以支持农村发展为重点的公共财政体系,使农村居民的社会保障标准,逐渐向城市居民看齐。

  在基层民主建设方面,成都的经验是村(社区)党组换届全面推行公推直选,并保障群众的有序参与和深度参与,以社会化评价为重点,促使民主监督及时到位。

  当然,“统筹城乡”需要市场化的推行动力。成都将统一经营政府的可调控资源,在增强城市经济实力的同时,带动农村发展能力的提高,并改善农村的投资环境。通过组建市级政策性的现代农业发展投资公司和市级小城镇建设投资公司,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村和农业。

  记者:“统筹城乡”发展位于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之首,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国家发改委此次批准成渝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其缩小中国东部和中西部的区域差距的意图明显,成都将采取哪些市场化改革措施来达到这一目的?

  李春城:城乡统筹的发展过程实际上是城乡一体、统筹推进的新型城镇化过程,着眼点和落脚点是农民生产、生活、居住方式的转变。这个过程是要付出必要的个人成本和社会成本的。社会成本主要应由公共财政来解决。但农民的个人成本只能以市场为主、政府为辅。产业转移和现代农业的发展是提高农民对城镇化成本支付能力的两个重要手段。

  发展现代农业,首先要让企业这种生产经营组织形式进入农村农业,使农业成为具有等于或高于社会平均利润的产业。可采取农民土地承包权实行股份量化方式,分离土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在规模经营后促使一般农户向二三产业转移或成为农业产业工人。未来的城乡统筹试验区将采取股份合作等多种联合方式,扩大经营规模,共同参与市场竞争。

  在基础设施方面,推广“以钱养事”的原则,实行政府购买服务,为现代农业建立完善的服务体系。

  从成都的实践来看,统筹城乡发展是一场涉及思想观念、机制体制、利益关系和领导方式方法全方位的深刻变革。成都这方面虽然取得了不少积极进展,积累了一些经验,但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出的第一步。”中国经营报记者:彭戈、张明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