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搞好经济责任审计要建立完善七种制度(07-6-14)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4日 18:42 审计署网站
经济责任审计是进一步强化对领导干部的监督管理,促进领导干部依法行政、科学决策和廉洁自律的有效手段。如何搞好经济责任审计?笔者认为应当建立完善以下七种制度: 一、审前调查制度 审前调查是经济责任审计工作的重要环节,对于确定审计重点和发现审计线索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审计过程中应当十分重视审前调查工作,审前调查的内容包括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被审计领导干部个人廉洁从政、科学决策以及依法行政的情况;审前调查的对象包括组织部门、纪检监察部门、被审计领导干部本人和与被审计单位有关的人员等。根据审前调查掌握的资料,尤其是有关被审计单位和被审计领导干部违纪违规问题的线索,编制审计方案、确定审计重点、明确审计分工,为顺利实施现场审计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民主测评制度 民主测评是发现审计线索的重要手段,是群众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行经济责任情况和个人廉洁自律情况的直观反映。在实施民主测评时,审计组要全程独立负责完成。在开展民主测评前,审计组要向参与测评人员认真宣传测评的重要性,动员参评人员实事求是、客观公正地填写测评表;在实施民主测评时,从发放测评表到收取测评表全程要由审计人员负责,保证参评人员在填写测评表时无人在旁观看;在收取测评表时,审计组成员不要现场观看测评结果,以保证每个参评人员的测评意见得以保密。这就消除了参评人员的后顾之忧,让他们能够放心地、客观公正地填写测评意见。此外,民主测评应放在审前调查阶段,这样可以根据民主测评掌握的线索在现场审计过程中有的放矢,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 三、分工协作制度 为进一步提高审计质量和规避审计风险,审计组应当建立严格的分工协作制度。审计组在编制审计方案时,根据审前调查掌握的情况,结合审计人员特点,对审计项目进行明确细致的分工,并在实施审计过程中严格按照审计分工开展工作。 四、过错责任追究制度 为配合分工协作制度的实施,针对审计分工,建立过错责任追究制度,明确规定局主要领导、分管领导、业务股室负责人、局综合法制办公室复核人员、审计组组长以及审计组成员在审计过程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并根据执法过错制定了处理处罚办法。由于审计项目分工明确、过错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在出现执法过错时能够清楚的划清责任,作出处理。此外,执法过错追究制度的建立,大大增强了审计人员的责任心,促进了审计质量的提高,最大程度地规避了审计风险。 五、协调配合机制 审计部门要加强与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的协调配合。审前调查中积极走访各有关部门,了解纪检监察机关和组织人事部门掌握的被审计领导干部和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以及需要关注的问题,根据审前调查了解的情况来确定审计重点。并注重收集审计成果的转化运用情况,及时掌握党委、政府以及纪检监察、组织人事等部门对审计成果的运用情况和工作要求,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效率。同时,根据最高人民检察院和审计署联合通知精神,建立审计部门与检察机关协调配合机制,互通侦察、审计情况,实现成果共享。 六、审计回访制度 为了加强对审计人员的监督,应建立审计回访制度。即由局纪检机构对被审计单位、被审计领导干部实行回访,征求意见,确保审计人员廉洁从审。 七、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凡遇到重点、难点等问题,要及时向党委、政府、组织、纪检部门主要负责人汇报,以保证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作者:四川省宜宾县审计局 李育生)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