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深圳,你距离海还有多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3日 13:50 深圳商报

  一座国际化情结的临海城市,却无法完成关于海的深刻演绎;一个以“先锋”著名的特区,理解海洋依然被“平面式景观”紧紧束缚。在传统大陆文明与海洋文化的现代冲击中,深圳与海洋的关系,终于有了重新思考的契机……

  本报记者卢青

  -临海就等同滨海?从海洋文化、海洋运动到海洋经济、海洋产业,深圳何以滨海城市而自居?

  -海居就等同观海?从资源条件、居住形态到价值模式、发展前景,深圳运营商何以“海居先锋”而自称?

  -以海为疆如何迈向世界?从经济重心、产业支柱到城市价值、国际定位,深圳迈向国际滨海城市之路究竟在何方?

  有人说深圳是滨海的,这不仅是地理概念上的,在这座城市的属性和组成方式上也能找到证明。对比大连、天津、青岛、宁波、珠海等众多中国临海城市,深圳的特区视角与先锋城市的使命,都让深圳与海洋一度非常“亲密”。例如开放、包容的城市心态;时尚、国际化的城市细节;直接、透彻的生活方式;深圳引以为傲的滨海地产,“海居”—一度成为深圳特有的标志。

  在与海洋的对话进程中,在黄土文明转向海洋文化的思索中,深圳在过去一直先行。

  但是,打开我们的国际化视野,当与国外很多临海城市对话时,发现深圳又竟然如此的“非滨海”。确切来说,深圳城市与大海之间,是否存在千丝万缕的深刻关联?在强调一个城市国际化

竞争力的今天,深圳是否让“蓝色”成为这座城市的符号之一?

  答案不是肯定的。

  首先,至少60%的深圳人不知“美洲杯”帆船赛为何物,很长时间里海洋运动与海洋文化,都没有深入城市的肌理;同时,深圳没有从漫长的海岸线上,去寻求、挖掘更多的城市价值,港口、海产与粗放型的海洋旅游,除此之外缺善可陈;就连深圳引以为傲的海居,也彻底沦为“富人”的产物,在“伴海”、“居海”、“生活海”等等层出不穷的华丽地产概念背后,海洋依然作为景观用途而单一存在。

  “花大价钱,买海景房,除了看海还能干嘛?”

  如此的质疑,这不得不说反映了一种缺失——这是一种关于城市理想与海洋价值深层次接触的匮乏。换而言之,深圳至今仍徘徊于滨海城市的门槛前,与海洋的距离间隔,难以抹去……

  深圳,滨海的深圳,不应是如此。如果说深圳的“滨海”还一度走在其它城市的前列的话,那么滨海的中国,同样不应仅仅如此。

  海洋文化:为何难入深圳主流?

  “美洲杯”,对很多深圳人是陌生的,这个延续了156年的,历史最为悠久的现代体育赛事;这个继承了西方世界百年海洋梦想的顶级盛宴,始终没有纳入深圳这座“滨海城市”的主流视野之内。同以滨海自居,瓦伦西亚对于“美洲杯”的认识截然不同。

  自从2003年“美洲杯”帆船赛组委会决定将决赛放在瓦伦西亚的Turia举行之后,整座城市都在围绕“海洋”与“赛事”做文章。据瓦伦西亚当地媒体报道,西班牙中央政府,瓦伦西亚自治区政府以及瓦伦西亚市政府,已经为美洲杯准备了21亿欧元。其中1亿欧元用作瓦伦西亚机场的改建,在2003年到2006年间,瓦伦西亚机场每年接待的旅客数量,已经从原先的200万人激增到了500万人,2007年的总旅客人数将突破600万人的大关。帆船赛所在的瓦伦西亚港,也集中了高达5亿欧元的投资,新的瓦伦西亚港口,将拥有一个80米宽,600米长的专门用来提供给帆船停泊的港口。此外,在“美洲杯”帆船赛比赛的海域,已经建设起来一座面积达到10万7000平方米的主题公园。在比赛进行期间以及比赛结束之后,这里将成为瓦伦西亚又一个旅游景点……

  而该媒体透露,“美洲杯”为瓦伦西亚带来的回报也是丰厚的,广告、电视转播等组成的15亿欧元的直接收益以及1万个就业岗位,更多的后续影响目前还无法估量。

  关键的是,因为“美洲杯”,瓦伦西亚从此成为地中海的度假中心,而这之前欧洲人公认的地中海“天堂”是在马略卡。一位西班牙旅居多年的学者就这样说:“不得不承认,马略卡的海和海滩都是最好的,但是因为‘美洲杯’,瓦伦西亚让人无法抗拒……”

  还有汪潮涌,4亿巨资与“中国之队”,砸出来的绝不仅仅是中国人与“美洲杯”的亲密接触,按照他本人的话:“中国企业现基本上已完成产品战略和资本战略实施,因此下一阶段应该是中国企业启动品牌输出战略和开启在国际上树立品牌的时代了。”而在这样一个“扬帆启航”的国际时代,“美洲杯”恰是一个最好的时机。新浪同样深谙此道,历时185天、横跨欧亚非5个海区、行程1.8万海里的“新浪号”,让“中国风”与中国品牌一道在大洋上起舞……

  此刻,海洋不再仅仅是景观。一个立体式、战略性的海洋,从此足以改变一座城市的发展脉络。海洋与城市的紧密联系,深层次接触,就如瓦伦西亚与“美洲杯”,汪潮涌与“中国之队”一般,海洋文化、海洋经济、海洋产业如此渗透进入,参与每一个环节构建,每一种精神核心的组成。滨海城市,其实质魅力也同样在此。

  深圳拥有滨海,却没有国际的海洋赛事、没有呈规模的海洋经济、没有宏观性的海洋战略。这也是深圳与海洋的间隔所在。

  临海而居:深圳为何再遇尴尬?

  深圳海居也面临这样的“缩水”。

  沿着230公里的深圳海岸线,由西向东,深圳从不缺乏“海居”;深圳同样是在中国城市首批觉醒海居意识的城市,当北京、上海依然沉醉于一尘不变的城市景观时,深圳早已开始了海洋与居住的探索。

  这一历程近乎持续了10年,时至今日,大批城市“海居”先行者涌现其中,例如万科、金地、益田等等。然而正如一位城市专家撰文指出的:“海居从本质上讲是一种生活方式,在它的生活形态结构中,建筑只是一种工具,而不是主体,建筑所要做的就是让居住者更好的、安全的接近海和享受海。显然,在深圳我们无法品鉴到这样的生活,也许是深圳财富人士对生活方式的需求和审美的阶段性的问题,也许是开发商本身还存在对海居本质的模糊理解……”

  万科的东部战略在2007年轰然启动:从东方尊峪、东海岸、17英里到天琴湾,尽管建筑与海的逐渐“无缝对接”,然而“观海”作为唯一的“海居”要素,显得“软弱无力”;收购浪骑游艇俱乐部,更有知情人士透露:“万科看重的不是游艇会,而是俱乐部旁边8万平米的别墅用地,和开发大甲岛的战略储备。”

  “大价钱买海景房,除了看海还能干什么?”面对深圳人这样的问题,很难想象这些“海居先驱”企业应当如何应对。事实是,深圳近10年的海居演义,依然停留在对海洋平面审美的层面上,这不得不说这是对“海居”的一种城市错位,也是对深圳海洋资源的浪费。

  为什么深圳依然没有“进海”生活?按照国外发达国家人均GDP6000美元以上,游艇、帆船人均普及率达50%以上的规律,深圳盐田区突破一万美元的人均GDP,拥有南中国近乎最好的海资源,为何私人游艇、帆船屈指可数?

  深圳10年的海居演义,特区26年的经济积累,以足以形成“以岛做社区,以海为花园”的海居模式,游艇、帆船活跃于深圳主流阶层;借此海洋文化、海洋运动开始影响深圳城市发展进程,海洋经济、海洋产业开始重新构建城市……

  对于深圳地产来说,这更是一次由卖“海景”到卖“海洋”的蜕变。让更多的深圳人享受海洋生活,感受海居魅力,这就是城市地产的进步。

  滨海城市:深圳路指何方?

  种种迹象表明,深圳依然没有给予海洋足够的关注。在珠三角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深圳迫使将重心向大珠三角倾斜,“组团战略”的提出,“四大新城”的构想,都是在原有产业基础上进行的城市布局。高新产业、物流业、高端服务业仍是未来深圳的主流,而海洋战略开发,仍没有并驾齐驱。

  临海的深圳,究竟需要怎样的契机,才能唤醒这座城市“进海”的内心渴望?

  由此不得不提起观澜,尽管海洋与高尔夫不能相提并论,然而在狭隘的城市视野中,两者都仅仅是代表景观、意味的只是平面审美。但是观澜高尔夫的启迪并非如此,高尔夫世界杯的落户观澜,世界第一大球会的赛级高度,让这里的城市绿肺霎时拥有了“新陈代谢”的功能。一片绿地改变的是整个区域的经济循环,今日的观澜已经成为国际化、顶级运动、时尚奢华的代言,以往“深圳暗角”的观澜,瞬间具备了比肩北爱尔兰黄金高尔夫球场线的影响力。

  同样的,这里的高尔夫豪宅与高尔夫生活,都贴上了全球价值的投资标签。

  好比“美洲杯”与瓦伦西亚城市的关系;观澜高尔夫的价值,也有赖这种国际性的赛事,有赖赛事带来的世界级影响。深圳的海又能否在此得到某种启迪?

  依托国际性赛事,形成海洋文化、海洋产业“泛”效应。这又与最高标准保护性开发大鹏半岛,高端打造大鹏半岛的区域品牌的城市战略,不谋而合。日前通过的《大鹏半岛保护与发展规划实施策略》中就明确指出:大鹏半岛要建设国际一流水准的生态型滨海旅游度假胜地,在市场定位上,中高端和中端市场将以深圳本地及国内市场为主,高端目标则注重发展国际市场。高端开发与国际化发展的大鹏,如何利用这里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如何借助这里的海洋优势让深圳与海洋真正实现“零”距离接触?

  深圳,或许缺乏就是一个“美洲杯”,一项赛事,以及这样的国际性海洋聚会形成的发展契机。

  欣喜的是,已经有人意识到了这一点。

  在日前的文博会上,由两艘奥运级帆船和一艘重型帆船组成的“中国杯”帆船赛展位,就引起了很多市民特别是青少年的兴趣。将于今年10月19日至21日在深圳大亚湾举行的“中国杯”帆船赛,目前还无法和“美洲杯”相提并论,但是作为一项原创性的国际海洋赛事,它至少能告诉深圳人:原来帆船运动如此充满趣;海洋文化是那样的富于挑战性;甚至说深圳的企业与城市产业,都能借助海洋来做文章。

  换而言之,这至少是一次城市海洋思维的飞跃。作为南中国最闻名的临海城市,深圳的海,理应作为一种城市符号而深刻存在——深圳,依然任重而道远。

  以深圳为鉴,对于大连、天津、青岛、宁波、珠海等众多中国临海城市来说,同样的面朝大海,如何将一个城市的灵魂、一座城市的澎湃动力与海洋的图腾融为一体,这也是给他们的集体命题。

  作者:本报记者卢青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