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一个以社区为本的灾害管理模式如何建构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3日 03:19 第一财经日报
NGO与普洱地震救灾关键细节 一个以社区为本的灾害管理模式,如何建构? 程维 “地方政府对灾害管理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 这是连日来参与普洱地震救灾的陆文波的最大感受。 陆文波是香港慈善组织“乐施会”在中国内地中西部片区的环境与灾害事务负责人。该组织1992年起在昆明设立办公室并开展赈灾项目,至去年底,已累计投入赈灾资金8637万元。 6月5日,陆文波一行4人抵达此次地震核心区宁洱县,希望从政府部门成立的抗震救灾指挥部了解到灾区的全部情况,并找到当地最贫困的受灾区域以实地考察。但对方只推荐了5个行政村,陆文波认为,这使得她无法最大限度地展开救助。 而在具体的救助过程中,陆文波发现,“乐施会”与政府机构甚至偶尔会遇到协调上的麻烦。比如政府机构更关注重灾区,且为维护灾区稳定,在发放救灾物资时基本会平均发放;“乐施会”却更侧重于帮助那些恢复能力弱、处在边远山区的灾民。“交通发达和经济条件好的区域,其自身恢复能力较强,且受各种救助力量的关注较多,这不是我们的救助重点。”陆文波说。 实地考察决定捐赠 陆文波用3天时间,逐一考察了当地推荐的5个村,即般海村、曼连村、化良村、裕和村和锅底塘村,其中2个村不通公路。同行的有当地官员,以及她的助理项目干事刘盛等。 在所调查的村庄中,隶属宁洱镇的灾区灾情最严重。政府部门也向灾民发放了很多救灾物资,但一些灾民觉得难以满足他们的需求。 陆文波发现,由于本次地震发生于雨季,很多灾民家存放的粮食,因为房屋上的瓦被震掉或震坏而遭受雨水侵蚀,无法食用。此外,一些受灾家庭没有做饭的地方。 因此,陆文波计划向灾民发放用于遮雨的塑料彩条布、粮食、食用油、蚊帐等救灾物资。具体做法是,对上述5个村的1752户村民共计7000多人,每人发放15公斤大米,每户发放一桶食用油和一顶蚊帐。 陆文波还计划对这5个村中的特困户、残疾人、五保户等,给予每人30公斤粮食的标准。之所以这样做,是她认为,这些相对更弱势的灾民可能更缺乏粮食。 发放蚊帐的原因在于,陆文波在调查中发现,住在救灾帐篷内的灾民因无蚊帐,被蚊子咬伤较多。《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在采访温家宝总理慰问过的宁洱镇新平村小河组村民时,也发现了这一情况。当时村民们说,蚊子很多,但是没有蚊帐,也没有蚊香。 而之所以决定购置彩条布而不是帐篷,是因为“乐施会”自身的财务能力有限。不过,因受地震影响,云南彩条布的价格也已出现20%~30%的涨幅。陆文波说,最近每50米的价格已达350元了。 陆文波已经列出了需要采购的物资清单,这些物资大约需要耗费55万元。她正在作资金使用计划,以便报香港总部审批后展开采购。 两种赈灾模式的冲突磨合 本次到普洱地震灾区展开赈灾工作的有两个非政府组织,另一个是来自香港的“世界宣明会”。 “世界宣明会”做救灾事宜的康琛,在灾后也亲自抵达灾区察看灾情,近日他已赴昆明组织赈灾物资。“世界宣明会”计划在本次地震灾区中只对教育领域进行帮助,该组织计划运送一些大型帐篷到灾区,供受灾学校使用,用作搭建临时教室。不过这些帐篷未来将归还给该组织,供下一次赈灾使用。 因非政府组织的赈灾模式与政府机构有一定区别,陆文波感觉到了其中的一些矛盾。不过为完成赈灾目的,“双方都对自己的模式作了一些让步。” 陆文波说,非政府组织赈灾是政府组织赈灾的一个补充。“助人自助,对抗贫穷”是“乐施会”的宗旨和目标。在此定位下,该组织更关注灾区中的弱势群体,因此会考虑给予他们更多的赈灾物资。但政府机构更关注重灾区,且比较注意救助物资分发中的平均。 一个要对部分群体多发放赈灾物资,一个则要求平均发放以避免灾民之间的矛盾,两种救助力量的负责人不得不坐下来磋商,以寻找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方案。 好在目的都是救灾,双方容易达成共识。比如这次,“乐施会”昆明办公室决定对受调查的5个村的特困户、残疾人、五保户等群体给予双倍粮食,同时为避免引起其他灾民不满,将对受惠人的名单进行公示,让村民自己监督。 而对“乐施会”只救助其中的5个村,即“救助一个,不救助一个”的做法,当地政府官员起初担心,这5个村可能因此得到慈善组织和政府机构的“双份”救助。所以,政府官员希望能将“乐施会”的赈灾物资纳入整体救灾物资中统一考虑。 但这一建议遭到拒绝。“乐施会”坚持自己的赈灾原则,独立救助那些受灾中的弱势群体。但陆文波还是与地方政府官员达成了一个协定,即在“乐施会”发放赈灾物资的5个村,当地政府的救灾物资缓发,暂时调往其他紧缺地区。 建议完善灾害管理体系 陆文波以自己的体会建议,地方政府应该强化灾害管理能力,如对灾情发生时的管理,对救援、重建的管理,对防灾、减灾的管理等,而不是仅仅拟订一个应急处理预案。 不过陆文波承认,地方政府在应对灾害方面有一个成熟的过程。她说,2003年11月她在参与云南省鲁旬县地震赈灾时,当地政府因无应对经验,书记、乡长亲自下灾区发放救灾物资。她认为,这个时候,书记、乡长最该做的是进行全面统筹协调,他们只需要制订物资发放标准,并确定一个公平公开的操作原则就是了。 到了2004年夏季该县再次发生地震时,政府已经能够组织统一的指挥部,及时收集并对外发布相关信息。 陆文波认为,目前内地地方政府部门在灾害管理中还有一个盲点,即防灾工作做得很少。但目前非政府组织没有能力去做这项工作。 她进一步解释,防灾工作包括:针对每一个社区或村组,怎样熟悉灾害威胁及评估,地震发生时怎样自救,灾害发生时的危险和威胁究竟来自哪里,如果有灾害发生,谁是具体的负责人等等,这样可以避免灾害发生时“大家乱作一团”。 陆文波认为,应该建立一个以社区为本的灾害管理模式,要以社区中的人为主体,而不是目前以政府官员为主体,以此来提高村民的自救能力。 现在政府组织的县一级救灾预案做得很好,陆文波说,但是到乡、村等更低级别,则没有。此外,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乡一级政府,在灾前管理中应该做到知道自己在生产生活上的改变对环境的影响,不要破坏生态环境,这样可以降低被自然灾害惩罚的概率。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