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奉献爱心 促建和谐——参加公益活动后的一点审计思考(07-6-11)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1日 17:42 审计署网站

  恰逢第60个“5·8”世界红十字日到来之际,笔者5月12日参加了由辽宁省红十字会和辽宁省精神文明办共同组织的辽宁省红十字志愿者“博爱救助行”活动。此次开展的“健康行走,与爱同行”的大型公益募捐活动是为弘扬志愿精神,汇聚爱的力量,救助需要帮助的弱势人群,所有捐款将用于救助贫困家庭的白血病患儿和贫病妇女。

  12日上午,来自社会各界的3000多名志愿者,头戴红色爱心帽、手捧募捐箱、持有“送人玫瑰,手有余香”字样的爱心贴,奔走在沈阳市各闹市区,向前来逛街的群众和商户讲解着募捐的意义。笔者参与其中,亲眼目睹了一幕幕感人场面;感受到了来自素不相识的人们那一颗颗火红的爱心正像燃烧的火把,照亮了世间每一个角落;仿佛听到了患病儿童心灵深处“我要健康、我要上学”的呼喊。

  人们不会忘记在徒步行走过程中,一辆辆将车自发停下来捐款的司机;不会忘记捐款上千元,却谢绝拍照和采访、不留姓名的女士;不会忘记生活拮据却尽最大努力献出爱心的下岗女工和贫困学生;不会忘记上至耄耋老翁拄着拐杖、下至年幼儿童在父母的怀抱中,还有坐在轮椅上的残疾人捐款之举;不会忘记在下着小雨的天气下,当组织者说“体力不支或没带雨具者可自行离去”时,志愿者们那整齐划一、铿锵有力的“放心吧,我们可以坚持”的回答;更不会忘记,志愿者们对每一个人捐款者所发出的响亮的“谢谢了”的道谢之语。

  有人说,判断一个城市、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在于它建有多少栋高楼大厦,而在于它能为公益事业做出多大贡献,在于它有多少志愿者。“或者无须如洪水一般,浩大、激荡,只愿能力所及地发自己的光。”当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深植于这个社会的骨髓,流淌进我们每一个人的身体时,也许就是我们所生活的城市、我们的社会真正走向和谐、文明的标志。由此,作为一名

审计人员,我不由得想到,在公益性事业中,审计能做些什么?

  众所周知,公益组织是利用公共资源来提供公共服务的,那么在获取公共资源后,其能否忠诚、及时、充分、高效地利用这种资源,就显得十分重要,也是公众关注的。由于目前我国公益事业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完善,公益组织的决策机制、治理机制、制度建设尚不健全,缺少行业行为规范和评估机构,所以,笔者认为在适当时候,审计机关有必要介入。审查其对资源的利用,是否符合自身使命和能力,是否符合政府政策和社会需求,是否符合捐赠者意愿?审查其开展的公益活动和项目,是否经过科学的论证、合理的预算,是否制订了详尽的实施方案?审查其对公益资金是否设立了专用账户,会计核算方法是否准确,是否实行专项管理,是否存在将公益资金与机关的行政事业经费混用、混记的情况,各种资金、物品的账目是否完整、完备、完善?等等。

  通过审计机关的审计,促进社会公益组织的制度建设,促使其逐步推行决策、执行和监管分离的运行机制,制订工作规则和标准,建立自律和评估机制,加强对各种募捐款的使用和管理,建立筹集社会资金,开展救助帮扶工作的长效机制,从而为构建和谐社会,做出其应有的贡献。(作者:

审计署驻沈阳特派员办事处吕晶)

  (本文内容仅为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任何审计机关和本网站的观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