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洞庭水殖欲圈地博斯腾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1日 05:53 中国经济周刊

  继洞庭湖、阳澄湖之后,“中国水面资本化之父”罗祖亮又看上中国最大内陆淡水湖——

  《中国经济周刊》记者 曹昌 ★许欣贝/常德报道

  事前没有任何征兆。

  5月18日,洞庭水殖(股票代码:600257)年度股东大会召开。之后的连续三个交易日,公司股价出现异动,公司随之发布停牌公告,称“正在讨论重大事项”。

  民营企业家、有着“中国水面资本化之父”的洞庭水殖董事长罗祖亮,又想将手中棋子落向何处?

  瞄上“最大内陆淡水湖”

  自5月18日股东大会之后,公司股价就大幅异动,连续三个交易日最大涨幅25%,且最后一个交易日以历史天量涨停。5月24日,洞庭水殖发布公告,称公司正在讨论重大事项,相关事项有待进一步论证,直至相关事项确定后复牌(最迟于2007年6月7日复牌)并披露有关结果。

  记者随即致电董事会秘书杨明,杨明称,“公司一行已赴新疆,在考察一个关于中国最大内陆淡水湖的项目。”就公司所称的具体重大事项,杨明以涉及信息披露为由,婉拒了记者的采访。

  而此时,洞庭水殖“定向增发”的概念在坊间流传,今年年初,某基金公司经理就曾向记者征询洞庭水殖的基本状况。

  在网上搜索“中国最大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映入眼帘。据官方网站显示,有“西塞明珠”之称的博斯腾湖位于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的和硕、博湖两县之间,湖面海拔1048米、湖面面积980.4平方公里,是新疆最大的渔业生产基地,也是中国四大芦苇生产基地之一。

  洞庭水殖现有水面尚不及“中国最大内陆淡水湖”博斯腾湖的1/3,坊间所传的“定向增发”则为公司承包租赁博斯腾湖经营权之事提供了想像空间。

  水面资本化历程

  资料显示,2000年6月上市的洞庭水殖是国内最大规模的淡水养殖公司,现拥有275平方公里、约41.3万亩淡水水面,其养殖规模和养殖技术均居世界前列。

  从承包洞庭湖畔的几个渔场,到发展成为拥有国内规模第一的淡水水面,罗祖亮被外界称为“中国水面资本化之父”,但罗祖亮自称,他只是一个从事现代农业的“农民”—“左手握的土地,右手握的资本。”

  截至目前,洞庭水殖的水面资本化历经了“三步走”。

  水面、实体与科研的结合是公司资本化的第一步。“中国加入WTO后,养殖行业竞争加剧,但国际巨头不可能将‘五大湖’搬过来。”罗祖亮认为,“水面是不可再生资源,通过整合洞庭湖水面资源,抢抓机遇,对淡水水面实行资本化、产业化,收购其30-50年的养殖使用权,之后将其推向资本市场。”

  罗祖亮的思路和实践得到了政府的支持。2000年,由西湖渔业总场、珊泊湖渔场、泓鑫控股公司及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共同发起设立的洞庭水殖在上交所挂牌上市。

  2001-2003年,受益于资本市场的洞庭水殖迈出了第二步:实施“集约化经营、大湖扩张”战略,前后完成珊泊湖改造与综合开发,完成北民湖的收购,组成东湖渔业等,加上西湖、王家厂水库和安乐湖,公司共取得洞庭湖畔面积在1万亩以上前6大湖中的5个天然湖,将洞庭湖的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相结合的思路得以贯彻。

  当具备了收购其他大湖的能力和将现有经营方式复制到新收购湖面的能力之后,2004-2006年,洞庭水殖跨出了“积聚优势、省外扩张”的第三步。2004年,公司大手笔地收购了安徽境内面积达17.8万亩的黄湖,通过参股子公司收购苏州阳澄湖大闸蟹股份公司60%的股权。罗祖亮透露,母公司收购“蟹中茅台”的产地—阳澄湖近万亩养殖面积之后,下一步,母公司拟把阳澄湖股权注入股份公司,进一步巩固股份公司淡水养殖主业的“龙头”地位。

  科技发力支撑“多赢”

  证券市场从事养殖业的上市公司超过10家,但目前多数已经转型,走不出“农业类上市公司效益少,为社会做贡献多”的窠臼,只有洞庭水殖一家还在坚守淡水养殖这一主业,且保持了较高的成长性。

  国内著名水产专家、洞庭水殖副总经理杨品红带记者来到了公司种苗孵化技术中心。入夜,在花草树木掩映下,在蓝色集束灯的照射之中,一座现代化的“种苗孵化城”展现眼前。

  “公司种苗孵化中心是第一家国家级淡水鱼培育及检测基地,有全国最先进的孵化设备及流程,一次可以孵化26亿尾鱼亲本鱼苗。”据杨品红介绍,公司已成功选育出了抗病草鱼及填补国内二倍体食用鲫鱼空白,RE育珠技术和珍珠饮品原料及其制备方法多次荣获国家发明奖。目前,公司在大湖淡水鱼、蟹、珍珠等养殖方面形成了一条从优良种苗选育、大湖养殖到销售的完整产业链。

  技术支撑下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养殖,让公司水产品均获国家“无公害农产品认定证”,在保持原有生态环境的大湖上,优质水产品比重逐年提高,水面养殖单产由原来的50斤/亩增长到了150斤/亩,水产品毛利率亦保持在50%左右的水平。

  为提高产品附加值,公司还延伸产业链,依托产业优势对鱼类、珍珠等进行深加工,与农民建立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民加入产业化链条。据常德市政府提供的资料显示,洞庭水殖近年带动了近2万户农民脱贫致富,使3万多养殖专业户进入了该公司的产业链,每年可为当地增收6000多万元。罗祖亮透露,公司已制定“环洞庭湖优质水产品综合开发项目”,“十一五”期间总投资8.1亿元,建成后产值可望达到30亿元。

  以科技为先导的水面资本化之路造就了“多赢”格局,5月25日,洞庭水殖荣获湖南省农业产业化“十大标志性企业”称号。湖南省乡镇企业局局长田家贵称:“将加大扶持力度,鼓励标志性企业推进行业整合,开展跨区域的行业联合、兼并、收购,实现资源利用的优化重组。”

  但这种“利国利民”的整合与兼并在罗祖亮看来,“融资手段过于单一”。他认为,农村土地(水面)承包经营权抵押即可为承包人融资,又可促进土地使用权的市场流转,实现现代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促进新农村经济的长足发展,“为什么不适度放开呢?”

  记者手记

  身价“十亿”的农民罗祖亮

  农民,是罗祖亮给自己的称呼。

  以前,“身价”十亿以上的罗祖亮,因一辆富康车开了三、四年,被人嘲之以“农民”,他无动于衷。直到有属下劝他,“您一个富康,叫我们怎么买车呢?”结果他一换车,公司中层以上员工大多买了“坐骑”。

  “是同事给我‘长了脸’,”罗祖亮说,他从不怀疑自己勤俭创业、回报社会、和谐发展的人生哲学正确与否。

  在多种场合下,罗祖亮总爱提起公司为洞庭湖放养的数千万尾鱼,他说他一片赤诚,只是想为人与自然的和谐起一个带头作用。他的计划是,十年内为每位中国人放养一条鱼,不为炒作,对一个五十多岁的人来说,“合和”最为重要。

  对于财富,罗祖亮说,一个企业家的财富越多,他实际占有的份额就越小。年轻时候对财富很向往,但没有;现在有了,对财富的欲望却慢慢淡化,逐步向物质与心灵的和谐接近。

  5月18日股东大会这一天,他还邀请与会的唯一一位流通股东共进午餐,并且饶有兴趣地与这位持股不到1000股的股东交谈起来。

  他说,国内经济学家对“三农”问题还是关注不够,真正的农业经济学家少。他还说,国家对土地(水面)承包经营权抵押迟早要破题。

  欢迎订阅《中国经济周刊》,国内邮发代号2-977,国外订阅代号:W5372,订阅电话010-65363436,更多订阅信息请登陆:www.ceweekly.cn。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