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珠峰5200米:这里已经没有冰川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1日 02:11 第一财经日报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冰川消融,后果堪忧”。早在5月14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就踏上了青藏高原,追踪冰川静悄悄却影响深远的消融脚步 章轲 从已获得的亚洲冰芯资料看,本世纪以来的升温,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气候变暖是所有冰芯记录的共性 6月7日,北京,东直门13号线城铁站内悬挂着数十幅“西藏好水,世界好水”的灯箱广告。从西藏念青唐古拉山海拔5100米处抽取的古老的冰川融水,正源源不断地由西藏当雄县的一家企业运往内地和日本市场。 据知情人士透露,当地冰川融水日开采量为3000吨以上,这家企业已经建成了30万吨的年生产能力。 然而,有多少人想到,在品尝这一数百万年才得以形成的纯净、珍稀、无污染的原生态冰川融水的时候,在源头之地,青藏高原的冰川正在加速消融,与之相伴的是,青藏高原也开始日趋荒漠化。 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冰川消融,后果堪忧”。早在5月14日,《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就踏上了青藏高原,追踪冰川静悄悄却是影响深远的消融脚步。 冰川消融 “过了日月山,母猪赛貂蝉。”给我们开车的师傅周飞在青藏高原已经跑了十几年,前些年,苦闷的时候他还可以看看远处的雪山,但如今很困难了。 “跑了一整天可能也见不到一座雪山,就是见到了,上面的雪也很少。”他打趣说,“那句话没错。有的时候见到拉猪的卡车经过,确实会多看几眼。” 桂桑是西藏登山队的老队员,曾于1990年和1999年两次登顶珠峰。她告诉记者,上世纪六七十年代,5200多米的珠峰大本营就有很多积雪,绒布冰川也很低。 “那个时候,套上冰爪登山很安全。现在不行了,7000米以上才能踩到积雪。珠峰上岩石大量裸露,脚下非常滑。”桂桑说,不少登山队员就是因为不小心滑下山崖的。 我国冰川广泛分布在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和西藏6省区。其中西藏的冰川数量多达22468条,面积达28645平方公里。中科院的观测表明,我国西部82%的冰川正在退缩,预计到本世纪中期,我国冰川面积将缩减四分之一以上。喜马拉雅冰川过去几十年也在加速消融。如果持续下去,30年内,喜马拉雅冰川的面积可能将仅存五分之一。 “我们中科院的院士们正在开展一个‘冰川退缩前景’的调研,对冰川退缩趋势及其对西藏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作一个科学的分析。”中国科学院原副院长、西藏自治区首席科学顾问孙鸿烈院士对记者说。最新研究认为,若全球变暖保持现在趋势,到2070年时,青藏高原的海洋性冰川面积将减少43%;2100年时,青藏高原的海洋性冰川面积将减少75%。大规模的冰川融化造成地表反射率的改变,将极大地影响区域气候过程和大气环流运动。 孙鸿烈说,西藏主要的水源补给靠冰川融化,现在已经明显地看到,有些湖水已经涨起来了,对高原的生态、环境和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我们担心,这种情况继续发展下去,冰川全部融化了该怎么办?如果是这样的话,西藏整体的生态环境就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而且冰川融化又不是人力所能遏制住的。” 研究表明,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西藏高寒草地水分的蒸发量加大,如果降水量又在减少,冻土层下降,必然加剧土地的干旱化。 5月29日,记者来到海拔5200米的珠峰大本营,一路上尘土飞扬,除几座8000米以上的高峰外,沿途没有见到一座雪山。站在大本营高处,同样看不到著名的绒布冰川。 据记载,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是冰川发育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仅峰区北坡就有冰川200多条。珠峰所在的喜马拉雅山脉中段拥有9449条冰川,面积超过20000平方公里。珠峰北坡最大的绒布冰川全长22.2公里,其主要分支为西绒布冰川、中绒布冰川和东绒布冰川。 但近四十年来,绒布冰川处于强烈的退缩状态。某国际环保组织最近组织的一次考察,1966年到1997年间,东绒布冰川后退170米;中绒布冰川后退了270米,平均每年近9米。最近几年,消退仍在加速。喜马拉雅南坡的甘戈特里冰川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平均每年退缩34米。中绒布冰川冰塔林的融化和上移,是绒布冰川消融的一个重要表现。 冰湖之危 伴随着冰川消融,冰碛湖和雪水河大量出现。 “1974年我第一次到这个冰川。原来上头冰碛湖很小也很少,现在你要上去看冰湖很大也很多,说明冰川消融得比较厉害。”原中国登山运动协会秘书长于良璞说。研究表明,虽然喜马拉雅山脉一带河流现在水量有所增加,但二三十年后,水量就可能下降。 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研究员康世昌曾经担任“2005年珠穆朗玛峰地区综合科学考察队”队长。他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透露,珠峰地区至少有1/3的融水,即3000万立方米不能向下游输送。 康世昌认为,冰碛湖将对该地区的水资源利用造成巨大影响。由于这一地区水资源的60%至70%由冰雪融水形成,因此春季下游地区急需水资源灌溉时,冰川融水可能无法有效补给,而冰碛湖中积蓄的大量水还有可能溃决而造成洪灾。如果这一初步研究结果被证实的话,则必须予以高度重视。 研究还发现,20世纪下半叶以来,由于冰川退缩造成的青藏高原水资源损失量高达5869.24亿立方米,相当于10条黄河的水量。2005年,绿色和平组织和中科院寒旱所一起赴青海黄河源地区考察,发现黄河源区冰川面积在过去的30年间减少了17%,直接造成水资源损失23.9亿立方米。 冰碛湖迅速“扩张”,并不时有溃决现象发生,给高原冰碛湖下游居民生活带来潜在危险。据统计,从20世纪3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的60余年间,西藏境内共有13个冰碛湖发生过15次溃决,都形成了规模巨大的洪水和泥石流灾害。 2000年6月10日,易贡藏布发生特大溃决型洪水,使川藏公路全线中断,冲毁通麦大桥、解放大桥等桥梁10余座、公路50余公里。在下游的印度境内灾害更重,特大溃决型洪水造成30人死亡,100人失踪,5000人无家可归,20座大桥被毁。 冰川消融还会带来什么不良的影响? 一位国际环保组织的人士称,我国境内的冰川每年提供的融水量相当于一条黄河,冰川储存的静态水资源相当于5条长江。在青藏高原,冰川融水是众多江河和内陆湖泊重要的补给来源。在西北内陆干旱区,冰川融水的重要性尤其突出,冰川水资源是绿洲的命脉。 “但由于降雨规律的反常变化,加之高温,近年也出现了区域性缺水的现象。随着经济和人口的增长,这种情况正变得越来越严重。”这位人士说。 自从青藏高原形成之后,其对我国东部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就是非常巨大的。“假如没有青藏高原的话,在西风环流的影响下,整个中国东部地区就和中亚、北非一样都是荒漠地带。”孙鸿烈说,但如果青藏高原地表植被受到破坏,地表对阳光的反射率会增强,加快空气的对流,首先会直接影响到整个西部地区的气候,然后再间接地影响东部地区的生态系统。长江、黄河的源头都发源于青藏高原,高原环境变化后,对东部地区的水资源供给也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 气候变暖是主因 康世昌告诉记者,在珠峰地区,从新雪变成冰的过程大概需要10~30年的时间。冰川资源作为一种动态资源,是随着气候变化而不断变化的,表现为冰川厚度的增减,末端的前进和后退,面积的扩大和缩小。 中科院的研究表明,20世纪以来,随着气候变暖,全球范围内的冰川开始退缩。而90年代以来,冰川退缩强于20世纪的任何一个时期,而且冰川的退缩幅度急剧增加。 “珠峰地区冰川也同时由于全球变暖而出现重大变化。”康世昌说,从已获得的亚洲冰芯资料看,本世纪以来的升温,特别是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的气候变暖是所有冰芯记录的共性。 中科院的观测表明,1971至2004年珠峰地区气温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其中海拔最高的定日站增幅最高,且以冬半年非生长季气温升高更为显著。近34年珠峰地区的变暖要明显早于中国其他地区及全球,且升温幅度更大。 某国际环保组织最新的观测也表明,青藏高原的生态环境对于气候变化非常敏感,被称为全球变暖的“放大器”。珠峰地区气温从上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升高了0.6℃,从80年代到2003年升高了1℃,平均每十年升温接近0.4℃,变暖要明显早于我国内地及全球其他地区,且升温幅度更大(过去50年,我国平均气温升高幅度达到1.1摄氏度,每十年升温0.2摄氏度左右)。可以说,30多年来,珠峰高海拔地区是我国同期升温最显著的区域。而冰川退缩是对全球气候变化最显著的响应,青藏高原长度在4公里以下的冰川对升温更为敏感。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极地气象研究室主任陆龙骅曾多次到过北极、南极和青藏高原(第三极)。他告诉记者,极地所处的特殊地理位置及特有的生态环境决定了它对全球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作用与影响。极地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地区之一,极地气候变化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指示器。 陆龙骅称,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近年来北极地区也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特别是海冰范围减少、厚度变薄,其指示意义不可忽视。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