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只闻楼梯响 广东政府主导产业转移遇冷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0日 18:25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杨兴云 广州、佛山、东莞报道 广东省政府设想,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应该转移到广东欠发达的山区和东西两翼地区。然而,现在看来,这种设想似乎正越来越受到冷遇。 “很多开发区实际上一直就是有名无实,无非是刚开始热闹一阵子,双方签订若干意向性协议,过后就没有了下文。”了解情况的人士向本报表示。 兴宁市招商办刘主任称,东莞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作为广东省首批认定的产业转移园区,迄今为止,只有一家企业入驻,“预计今年底才能投产”。 佛山市禅城区经贸局调研综合科聂卫国科长说,从佛山的情况看,大部分企业都有在外地扩张转移的情况,但很多企业都“不喜欢政府行为,或由政府出面来弄”。 招商瓶颈 对产业转移问题,劲发产业集团董事长刘宏俊抱怨,政府组织的招商引资工作搞得太滥了,“最多的时候,一个星期我就收到3张参加招商引资活动的邀请函”。 他表示,“现在这类活动我基本上都不参加。” 今年47岁的刘宏俊,虽然出生于香港,但他表示,他的事业却是改革开放以后在内地发展起来的,目前他的劲发产业拥有涉及电子、电器、机械化工等产业的7家工厂,分布于佛山、东莞和深圳等珠三角城市。 尽可能地躲避各种各样的招商活动,似乎也正在成为刘宏俊们的共同选择。 “虽然搞了工业园,但还没有企业过去,”聂表示,“招过商,政府叫去,企业未必愿意去,由于企业投资属于市场行为,政府也没太多的办法。” 佛山现在有被认定为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的园区4个,其中佛山与云浮市合作的禅城产业转移工业园 (云城都杨)及佛山顺德产业转移工业园(新兴新成),2006年4月就被广东省人民政府认定为广东省产业转移工业园,规划总面积分别为30平方公里和12平方公里。 聂表示,现在企业向外地转移主要看中的是区位优势、交通条件、原材料及土地价格,产业配套环境、产业布局因素,最后才是优惠政策。 “土地指标紧张、巨额的资金缺口、熟练工人技师的严重匮乏、缺少完整的产业配套和昂贵的运输成本,使广东很多山区市与珠三角相比,存在的最大劣势。”广东省发改委区域经济处一位人士分析说。 事实上,相关问题正在成为广东山区发展的瓶颈。东莞市经贸局副局长罗斌称,在基础设施不够完善的情况下,产业转移园对东莞投资者的吸引力是很低的。 出路 广东省有关部门的一项调查显示,仅因工资提高100元,珠三角就有数百家工厂关闭。传统产业对企业劳动力成本的敏感性,由此可见一斑。 另一方面,珠三角政府官员则担心产业转移之后的“空心化”问题。在他们看来,最恰当的方式即是把生产车间转移到粤北山区、东西两翼,而把研发中心、营销网络留在珠三角。 此外,还有环境问题。对于把生产车间转移到粤北山区、东西两翼,会否同时将环境污染一同带去的疑问,聂卫国表示,一定程度的污染基本上是不可避免的。 他说,以佛山转移出去的陶瓷企业为例,尽管新投资的工艺流程与传统工艺相比,很多企业已经不再使用重油,改用水煤气,解决了废水排放问题,但水煤气中的有毒气体又成为新的难题。 “不能说没有污染,只能要求将污染降到最低,”聂卫国表示,“实际上,当地自然有一套与当地发展水平及环境要求相适应、平衡的运作方式。” “政府虽然出台了《关于我省山区及东西两翼与珠江三角洲联手推进产业转移的意见(试行)》,但这只是方向性的号召。”广东省经贸委副主任刘晓捷说,《意见》对产业转移园区的建设、管理以及利益分配等只提出原则性指导意见,不作具体的硬性规定,把合作的空间留给双方,坚持市场化运作。 广东省社科院专家认为,产业转移应该遵循市场规律,“由企业自己根据情况作出选择,不管是迁往湖南还是江西,甚至贵州”。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