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政府NGO与企业联合扶贫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7日 10:13 21世纪经济报道

  印尼廖省、北京报道 本报记者 包 容 

  65岁的帕尔曼赤脚站在他的小型农庄前,憨厚地笑着。这位印尼廖省柯林奇小镇的农民对现在的生活还算满意,他身后绿油油的田园,每月能给他带来约合1500元人民币的收入。而之前,他每月所得不到500元人民币,为增加收入,他曾冒险非法砍伐森林。

  帕尔曼参加综合农耕计划之后,他的生活发生了转变。这项计划由当地亚太资源集团属下的社区发展项目提供资助。他接受亚太的培训,在家附近的田地里种植各种蔬菜瓜果,养殖亚太赠送的两头牛。

  亚太资源集团社区发展项目负责人Amru Mahalli告诉记者:为带动工厂周边社区的建设发展,亚太联合当地的百姓,先后建立了四个农民扶助会,帮助周边百姓建立了85个地方中小型企业,每年用于廖省社区建设项目的投入不少于400万美元。此外,该集团的小额信贷项目组还与当地银行合作,支持这些中小企业业主联合成立信贷中心或者农民扶助中心以帮助更多的人脱贫。印尼政府也为此投入了相应的配套资金。

  2007年5月27-31日,作为“非政府组织(NGO)与政府合作实施村级扶贫规划试点项目”中NGO能力建设的一项主要内容,中国扶贫基金会组织有关NGO代表,对新加坡金鹰集团旗下亚太资源集团在印尼廖省实施的社区扶贫项目进行考察,并举行了相关的研讨会。

  与会专家认为,由企业、NGO、政府一起参与的扶贫新模式可考虑在中国推行,尤其是对于较为分散的贫困人口。

  一直以来,“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是中国扶贫开发工作的主要模式。过去7年里,中央和地方政府投入的财政和信贷扶贫资金合计1364.74亿元,占各类扶贫资源总数的72%。

  在中国政府启动扶贫战略20多年后,中国的贫困人口逐年大幅减少,累计2亿多人摆脱了贫困。据国务院扶贫办公室统计,截至2006年底,中国农村还有2148万人年收入低于693元的绝对贫困线,属“赤贫人口”。这部分人群,缺乏生产技能和生活资料,而且一半以上居住在山区,分布较为分散,由政府主导的扶贫模式较难奏效。

  专家指出,中国现有扶贫战略将面临制度转型,现有政府扶贫的筹资机制、投资方式、运行模式需要有所调整。 

  中国扶贫基金会村级扶贫规划项目负责人刘冬文认为,政府“包办”的扶贫,无论是整体性开发,还是专项资金支持,最后都无法有效地瞄准真正的贫困户。在政府失效的领域,NGO和企业可以联合发挥效益,共同探讨如何在中国联合开展行之有效的扶贫模式。

  “非政府组织与政府合作实施村级扶贫规划试点项目”是由国家

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联合发起的扶贫模式创新试点项目。这也是国内首次由政府部门、NGO和企业三方合作开展扶贫政策研究和模式创新试点。该项目是政府扶贫资源首次向NGO开放,是中国的扶贫模式从政府“包办”向“政府—非政府组织”携手合作转变的第一步。

  对于企业如何在扶贫模式中发挥作用,亚洲

开发银行驻中国社会发展部经济学者Chris Spohr说:“目前,企业社会责任在中国和亚洲大部分国家还处于初始阶段。我认为此举更为重要的意义在于为企业该如何承担社会责任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