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把脉中国境外企业和人员海外遇险病因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5日 09:23 国际商报
对于热爱和平的中国人来说,谁也不愿意看到剑拔弩张,更不愿意看到血雨腥风,然而危及安全的恶性事件却可能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发生,而且已然不断发生。伴随中国企业和人员走向世界的规模越来越大,安全问题也越来越不可忽视。 小心驶得万年船,我们有必要了解那些触目惊心的事件背后暗藏的玄机。下面用事实案例展示并分析海外安全问题的几大常见原因: 恐怖袭击或政治图谋案例:2007年4月24日,一家中资石油公司设在埃塞俄比亚东南部的项目组遭200多名武装分子袭击并抢劫。至少9名中国工人和65名当地雇员被杀,另有7名中国工人被绑架。经各方努力,被绑架的中国人质4月29日获释。 当今世界恐怖主义势力猖獗,恐怖组织针对所在国的恐怖袭击也殃及了我在境外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企业及其人员。恐怖主义者发动袭击的原因则并不相同,有的是针对所在国的袭击但殃及了外国人;有的则是对外国人和公司怀有敌意,4月24日中资企业在埃塞俄比亚遇袭的重大事件就是如此,绑匪组织名叫欧加登解放阵线,一向对外国投资十分抵触;还有一些恐怖分子是为了勒索高额赎金,在尼日利亚,对外国公司的多起绑架事件都包含这一目的;还有一种情况是借中国人质要挟所在国政府,而这就变成了包含政治图谋的危险游戏。 社会动乱或局部战乱案例:2006年12月2日夜,中铁十四局集团公司在阿富汗北部的工地遭到武装分子的袭击。枪战竟然持续了一个半小时!虽然没有造成中方人员的伤亡,但袭击规模之大、时间之长,可以说是继两年前的“6·10”事件以来在阿发生的针对中国企业的情节最恶劣的袭击事件。袭击造成中国工人11名死亡4人重伤。进入2007年以来,阿富汗安全形势继续恶化,中国在阿施工企业又遭受多次袭击。 所在国社会动乱或局部战乱也容易伤及我境外企业和人员。与之前提到的恐怖主义因素不同,它可能表现为恐怖袭击,也可能表现为一般性犯罪如杀人抢劫等等。有恐怖组织出没的国家不一定是动乱国家,但动乱国家由于局势不稳、安全无保证,必定存在多种形式的安全隐患,所以中国商人与游客应谨慎前往,某种意义上应视之为出行禁区。 常规犯罪或治安乱象案例:2006年11月18日,中国驻南非约翰内斯堡副总领事王海峰女士独自驾车上路,准备出席南非侨社的活动。万没想到的是,当行驶到市区某街道等候红绿灯时,突然有两个人靠近她的汽车,砸破了汽车玻璃并抢走其随身携带的女士包和许多重要证件。而此前的10月20日,刚刚发生了3个中国代表团近30人在约翰内斯堡先后遭抢事件,数人被打伤、财物损失数十万。 从此案例可以看出,南非的社会治安状况比较糟糕,据说无论是白天黑夜武装抢劫都是司空见惯。不仅百姓的安全难保障,本国高官甚至也成了袭击目标,外国人更是歹徒袭击的理想对象,中国人也容易成为目标。 简单来看,常规犯罪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针对所有人的常规犯罪,这种情形在世界的每个角落都可能发生,治安不好的国家尤甚;二是针对外国人的攻击,据说俄罗斯的光头党就是这样,他们奉行极端民族主义,仇视并粗暴攻击外国人。第三,由于中国人常常随身携带现金等原因,也有一些犯罪群体专门针对中国人行凶。 文化冲突或种族歧视案例:2007年3月16日,西班牙乌塞拉地区一家华人开的网吧突然遭警察检查,老板娘被莫名其妙地拘押,去警察局打探消息的华人中有一人被警察用警棍打昏。一些媒体调查后发现,该地区其他华人商铺也发生过一些警察借搜查、搜身掠夺财物甚至打人的事情。这一事件一时引起西班牙媒体高度关注,该国《世界报》等媒体进行了大篇幅连续报道。 对于在境外经商的企业和人员来说,如何和谐地融入当地社区是一个必须要重视的问题。一方面应同所在国民众友好相处,积极回报社会,为当地经济发展多做实事好事,努力克服语言、文化等障碍。另一方面应遵守并学习当地法律法规,同时,遭遇不法待遇甚至种族歧视时也要学会用法律捍卫自身权利。 生产事故或天灾人祸案例:2006年11月25日~26日的24小时内,连续发生了两起意外生产事故,致使在巴基斯坦的一名中国工人和两名中国工程师死亡。第一起意外发生在某中国公司承包的发电站项目工地上,一名正在作业的中国工人从起重机上失足跌下,送到医院后因伤势太重不幸遇难;第二起意外发生在一家私营水泥厂内,当时两名中国工程师进入碎石机内排除故障,故障刚一排除,碎石机突然运转起来,将猝不及防的两人搅进去结果造成死亡。 天有不测风云,生产事故、交通事故、疾病等等灾难都是危胁境外企业和人员安全的因素,除了不可抗的“天灾”外,但凡能小心规避的风险都应留意。 中资企业的一些海外项目条件艰苦,要把安全生产放在首位,无论是在境外投资开办企业还是承包工程或进行劳务合作,都要把好安全闸门。 除上述几大原因外,劳资纠纷、上当受骗、非法移民与留学等等其他“人祸”也会造成冲突和伤害。所以,归根结底,对境外企业和人员来说,加强安全防范这一课题是门必修的功课。 本报记者时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