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央行就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等公开征求社会意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5日 06:31 金时网·金融时报

  旨在预防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规范金融机构相关行为,维护金融秩序

  本报北京6月4日讯 记者宋焱报道 为了预防洗钱和恐怖融资活动,规范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行为,维护金融秩序,人民银行今日发布了《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全文见二版),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据了解,由于虚假银行账户、股票账户很容易被犯罪分子当作洗钱工具,因此,客户身份识别制度是反洗钱预防制度的第一道关口。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去年10月31日审议通过的《反洗钱法》就要求金融机构建立客户身份识别制度,以防范违规金融活动;同年11月14日央行发布的《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对反洗钱法的这一要求也作了进一步细化。

  为此,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洗钱法》,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共同制定了《金融机构客户身份识别和客户身份资料及交易记录保存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征求意见稿提出,金融机构应当针对具有不同洗钱或者恐怖融资风险特征的客户、业务关系或者交易采取相应的措施,了解客户及其交易目的和交易性质,了解实际控制客户的自然人和交易的实际受益人。同时,金融机构应当妥善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确保客户资料和交易信息的安全、准确、完整,为客户保密,并确保能足以重现每项交易,以提供识别客户身份、了解交易情况、调查可疑交易活动和查处洗钱案件所需的信息。

  根据征求意见稿的要求,金融机构应当根据反洗钱和反恐怖融资方面的法律规定,建立和完善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等方面的内部操作规程。同时,还应当对其分支机构执行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制度的情况进行监督管理。与境外金融机构建立代理行或者类似业务关系时,应当充分收集有关境外金融机构的信息,评估境外金融机构接受反洗钱监管的情况和反洗钱、反恐怖融资措施的健全性和有效性,以书面方式明确本金融机构与境外金融机构在客户身份识别,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方面的职责。

  据悉,该办法包括总则、客户身份识别制度、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保存、法律责任、附则共五章、三十五个条款。由中国人民银行会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解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