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加快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或当其时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5日 02:11 第一财经日报
郭茹 距1996年12月1日人民币实现经常项目下的开放已过去了十年多,而人民币资本项目仍实行较为严格的管制。一些专家认为,中国应稳健推进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开放进程,但推进的步伐可以有所加快。 资本流动担忧延缓资本项目开放进程 目前中国内外部均承受着要求进一步开放资本项目的压力。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许少强教授日前在一次研讨会上表示,内部来看,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向好,在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居民均存在着对外投资的冲动,对外投资的意愿也不断增强。而外部来看,与人民币升值压力相比,要求我国金融业进一步开放的呼声更大。 在刚刚结束的第二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中,中国承诺在证券、银行、保险等金融服务业领域向外资进一步开放,但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没有做出让步。 “其实这种压力是非常正常的。”许少强教授表示,历史上许多国家都是在国外强大的压力下开放的。但相对经常项目的开放,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开放步伐显得非常迟缓。 他指出,以外国人是否可以比较自由地取得人民币,是否可以进行证券、不动产等方面的投资等来看,人民币在资本项目下的流动的管制还是非常严格的。 上海自去年就开始酝酿小额外币兑换试点,但至今这一试点还未正式开展,天津滨海试点资本项目下的可兑换也刚刚开始。 上海市金融学会顾问洪葭管教授表示,政府在资本项目开放上的心态还是颇为谨慎的,这主要是政府出于对资本项目开放引起的资本流动加剧继而可能引发一国金融危机的担忧。 复旦大学金融学院陈学彬教授通过实证分析发现,人民币汇率和利率的变动对于长期和短期资本流动的影响均较为显著。尤其是短期资本的快速流动,与人民币升值、中美利差、证券市场收益均呈正相关关系。这意味着,资本项目的开放,在人民币汇率以及证券市场波动加剧的情况下,有可能引起资本流动的加剧。 当前或是好时机 一般认为,一国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实现的条件包括:经济稳定向好,企业、银行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足够的外汇储备和稳定的汇率,以及完善的金融制度和发达的金融市场。目前来看我国可以说已基本上具备了这些条件。 但许少强表示,关键问题并不是条件是否具备,而是中国市场经济的基础是否牢固,以及管理层对于市场经济是否信赖的问题。 由于政府行为仍充斥在经济活动中,因此,某种程度上可以说中国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进程还远未结束,这会使得作为微观经济基础的企业和银行缺乏应对市场变换的能力,同时管理层也会对开放后经济实体的承受力担忧,这些因素也促使政府在资本项目开放过程中持有非常谨慎的态度。 但开放带来压力的同时往往也成为前进的动力。上海社科院徐明棋教授则认为,当前是中国提高人民币可兑换程度的最好时机。 他指出,在未来3~5年内,中国作为全球产业链条上的一环的格局不会发生逆转,中国出口导向型、加工贸易为主的贸易格局短期内也不会变化,中国人口红利即廉价劳动力供应短期内也不会改变。这决定了贸易顺差将持续存在,中国国际收支的格局不会改变,这意味着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的开放引起资本流动从而引致经济危机的可能性很小。 他认为,资本项目可兑换的进程应该加快,首先应加快推进QDII的步伐,迅速开放个人对外进行证券投资和金融资产投资的渠道。这在满足国内投资者多样化需求的同时,还有利于引导国内资金外流,缓解国内流动性过剩的局面。
【发表评论 】
|